确保“每天校内运动2小时”。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行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小学1—2年级采取“4+1”模式,在原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体育活动课,其他年级可采取“3+2”模式,在原3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2节体育活动课。将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活动课组织的学生集体体育锻炼时间固定为“体育课”。新增“体育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体能、球类、民族传统体育、新兴体育项目等活动。全市推行实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体育大课间活动,两次活动总时间不低于1小时,鼓励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课外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体育活动,落实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02
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假期托管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解决学生假期“看护难”问题,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从2025年寒假开始,威海市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按照“学生自愿参加、教师自愿参与、家长自愿选择”的原则,把假期托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提供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看护服务、兴趣活动和研学实践等活动,重点解决城镇双职工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的假期看护问题。目前,威海市共有154所中小学校、146处校外资源参与寒假托管工作,实现有需求的学生应托尽托、全面覆盖。为做好这项工作,重点采取了3方面措施:
部门联动,合力保障。在全面摸底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威海市教育局与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等11部门共同协作,按照“社会所需、学生所盼、政府所能”的原则,充分挖掘校内外各项资源,拓宽假期服务渠道。校内部分,各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统筹,确定开放校园的学校,对参与人数较少的按照相对就近原则适当集中。同时,各部门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家长需求,如宣传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就近组织附近少年儿童开展托管服务;工会组织有条件的单位自行或联合利用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开展职工子女托管服务;社工部、团市委、妇联、关工委、科协、民政局、文化和旅游局、体育局组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美术馆、城市书房、体育馆等场所积极参与学生托管服务。
整合力量,丰富内容。组织动员教师、文艺工作者、体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和“五老”等1180余人,依托专业特长、利用科教资源,到学校和社会公益场所参与假期托管服务。其中,校内托管服务以看护服务和兴趣活动为主,学校开放图书馆、自习室、活动室、操场等活动空间,综合利用校内师资力量和社会组织、驻威高校的志愿者等,开展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课程体验活动,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校提供的自主作业、自主阅读、艺体活动、科学探究等;校外托管服务以看护服务和实践活动为主,充分用好学生“家门口”的活动场所开展作业辅导、兴趣培养、体能运动等多种课程;发布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258个,并开放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引导学生在假期期间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社会劳动、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