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真抓实干勇争先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刘奎忠,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超,威海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庆文,威海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于蓬,介绍《加强新时代威海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十二条措施》有关情况。
《十二条措施》围绕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等主要环节,提出四大行动、十二条具体措施,助推高技能人才规模、素质、结构与全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
实施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建设各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高技能人才平台,深入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2万人次。统筹推进“金蓝领”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等,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改善技工院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借鉴韩国制造业“产教合一”经验,探索建立中韩工学一体技工培育新模式。
实施技能人才职业拓展行动。支持企业设立技能津贴、带徒津贴等,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技能、带徒传技。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增强技能岗位吸引力。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更好发挥作用,倡导“产业链”内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共享交流机制。
实施技能人才成长进阶行动。支持企业健全“新八级工”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在设有高级技师的工种中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岗位,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技术技能晋升通道。构建以自主评价企业为主体,以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为支撑,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为补充的评价机制,满足多元化评价需求。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共拿出400万元,支持企业自主评价高技能人才。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作用,加大竞赛支持和奖励力度,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铜牌的选手,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位居前列的获奖选手,都设置了资金奖励举措。
实施技能人才激励示范行动。逐步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引领、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市级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给予中华技能大奖、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技能领军人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一次性奖励10万元,管理期内威海市首席技师政府津贴1000元/月,威海工匠、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一次性奖励1万元。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选树高技能人才典型,大力宣传技能人才作用和贡献,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的社会氛围。加大资金统筹和支持力度,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给予充分保障。
《十二条措施》紧紧围绕“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鲜明导向,创新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
注重紧扣产业,强化靶向支持。《十二条措施》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加快服务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