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模式方面,创新构建全域融合的“超级数据库”体系。采用“统一平台、多级应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避免重复建设,显著降低建设成本。通过横向整合党史、史志等5大类资源,纵向贯通市、区(县)二级数据,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全部共享,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
在资源检索方面,采用智能语义分析技术和类纸化交互阅读,支持关键词、时间、地点等多维度精准检索,实现“秒级响应”精准定位。用户查找特定内容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0倍,大幅提升了方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文化展示方面,平台创新打造数字化展陈体系。线上展厅完整复现市方志馆实体展陈,并配备专业语音讲解功能。平台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显著提升了历史文化传播效果。试运行期间,该板块用户平均停留时长达27分钟,整体满意度达99.4%,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威海市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还有更多的特色功能,欢迎广大市民通过威海党史史志网“数字方志”板块进行体验。
市委党史研究院在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方面具体还有哪些举措?
自中共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市委党史研究院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心安排部署,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开展“学习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宣讲进基层系列活动,到机关、学校、社区等进行党史宣讲,解读《条例》出台的背景意义和内容,开展党史史志书籍捐赠活动,让更多党员干部群众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去年以来,市委党史研究院先后走进威海职业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高区怡园街道中盛园社区、经区西苑街道办事处、临港区港发集团等单位开展党史宣讲活动,捐赠党史史志书籍3000余本。
运用新媒体平台,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作品。近段时间以来,为深入贯彻《条例》要求,适应媒体融合新趋势,成立短视频工作专班,深入挖掘威海党史史志资源,围绕“红色地标”“党史人物”“历史事件”三大主题,结合重要纪念日、传统节日,打造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有声有色的短视频作品,努力将党的历史用鲜活的、富有吸引力的方式,传播到青年群体中去。目前,市委党史研究院独立创作的《龙山火种》《木兰花开动中华》《致敬革命伉俪李蔚川、蔡秀荣》等短视频作品,已在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视频号“史耀齐鲁”播出,获得良好反响。
创新党史编研工作思路,编写适合大众阅读的党史教育读本。近年来,通过采访革命后代、搜集党史资料,阅读当事人回忆录等途径,编写了《红色胶东英烈故事》《红色胶东革命人物故事》《红色胶东革命回忆录》等10多部党史教育读本。把300多个地方党史人物进行系统梳理,故事内容贴近大众,通俗易读。目前,市委党史研究院正全力编写《中共威海历史大事记(2013—2024)》,并计划编写《打卡党史教育场馆追寻光辉历史足迹》一书,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更多党史学习教育读本。
下一步,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将继续结合《条例》赋予党史部门职责和威海市党史工作实际,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威海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威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