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威海再加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威海再加力!
2025-04-16 09:11:3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今年,威海市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

今年,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部署,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到乡村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广纳贤才,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一是持续开展“首席专家”招募行动。征集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技术需求,广泛对外发布“招募令”,吸引海内外各类人才深度参与乡村发展。评选20名“威海市优秀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激励更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二是开展“博士下乡”攻坚行动。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组织100名左右博士到基层开展服务,对业绩突出的推荐申报“省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发展计划”,可享受1万元省级奖励。三是开展“智汇春耕”帮扶行动。组织300多名农业领域专家深入基层一线,指导解决春耕生产技术难题,培训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技术骨干。同时,新建7支“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伍,“组团式”“一对一”服务基层,为乡村振兴输入“头部人才”。分类施策,培育本土实用人才。一是实施“新农人”锻造工程。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主要培育对象,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产业发展和综合素养能力,年内培养高素质农民1000人以上。二是实施“土专家”培训工程。开展“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直通车”活动,重点培训养老护理、电商直播等实用技能,全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三是实施乡村“新青年”涵养工程。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计划,今年计划招收27名高校毕业生投身乡村建设。

优化生态,激发乡村人才活力。一是畅通乡村人才评价“绿色通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让农民从一种身份变成一种可供自由选择的职业,拓宽乡村人才成长通道。举办“技能兴威”第二届威海市职业技能大赛,设立特色餐饮等契合乡村产业特色的竞赛项目,挖掘并选拔一批优秀乡村人才。二是搭建乡村人才发展“创新平台”。支持乡村振兴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平台,联合高校开展博士后“订单式”培养,博士后每月可享受5000元的生活补贴。三是优化返乡人才创业“最优环境”。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创办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给予最高1.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符合政策条件的创业企业,可申请最高额度为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激发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热情,带动乡村经济繁荣发展。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生态环境部门在推进该项工作上有哪些工作打算?

近期,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事关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市生态环境局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原则,稳步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完成140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治理率58.82%。2025年,市生态环境局将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锚定目标任务,精准有力施策。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将以完成“十四五”和年度目标任务为导向,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实施,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年度工作推进会议,明确年度治理任务、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督促区市抓紧开工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年度省定24个村治理任务。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市级重点民生事项,加强定期调度通报,对治理进展缓慢的,将发送提醒函、督办函,对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将开展现场帮扶指导,共同查找原因、制定措施、推进治理。坚持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模式。资源化利用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污水治理成本、节约水资源。我们将按照《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南(试行)》要求,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以实现“三基本”(看不见污水横流、闻不见水体臭味、听不见群众抱怨)为目标,在原有纳入污水管网、集中拉运、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站、单户或联户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等4种模式基础上,结合威海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由“治理”向“利用”转变。但对于人口聚居区和环境敏感区的村庄,可以根据经济承受能力、治理需求等,因地制宜采取“纳管”“建站”等治理方式。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治理成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管护是关键,坚持“三分建、七分管”,将设施运维管护纳入区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开发区评价细则,督促加强日常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实施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动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管的运维机制,不断提升运维管护能力和水平。市级将常态化开展暗访抽查,定期开展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区市,找原因、定措施、抓整改。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将节约用水、禁止污水乱排乱放纳入村规民约,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满意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来源:威海发布)

(责任编辑:李建龙)
关键词:威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