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有“颜值”更有“产值”!青岛不断完善农房使用功能及各类设施配套

有“颜值”更有“产值”!青岛不断完善农房使用功能及各类设施配套
2025-07-15 18:30:4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盛夏时节,青岛的广袤田野间,嫩绿的秧苗随风轻摆,平畴如织,乡村如画。走入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东毛家庄,村民刘春芳正在忙碌着打扫卫生,屋内窗明几净——这处红瓦白墙的村居如今不仅拥有更强的抗震能力,还完成了房屋节能和清洁取暖改造,更加绿色舒适宜居。“城里亲戚来家里过周末,都不愿走啦!”刘春芳笑着说。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已经成为引领乡村建设、改善乡村面貌的一股重要力量。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统一部署,各地稳步推动以“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为内核的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因地制宜地促进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不断完善农房使用功能及各类设施配套,满足村民的现代生产生活需要。

截至目前,青岛已累计完成40个美丽村居试点建设、84万户清洁取暖改造和3.2万户农房节能改造。近日,记者走访多个村镇和社区发现,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正让农民的家园既装满人间烟火,又能诗意栖居。

图为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大下庄村

美丽村居“怎一个美字了得”

“家里干净亮堂,出了家门就是‘风景’,泥土不见了,绿化搞起来了,农闲了还可以沿着乡村林荫小道锻炼几圈,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胶州市胶莱街道小杜戈庄村村民张金胜时常感慨,与以前相比,如今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

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并不是简单地盖新房,而是让原有村落历史文化与现代宜居农房设计相结合,与植被、农田、水系等自然资源有机融合。在青岛,雕琢乡村肌理用上了“绣花功夫”。“青岛乡村腹地广阔,立足地域特色建设现代宜居农房尤为关键。我们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青岛市乡村风貌规划指引》,划分崂山山海风貌区、滨海特色风貌区、沽河田园风貌区、山地特色风貌区、农耕平原风貌区‘五大风貌分区’,打造特色鲜明、差异明显的乡村地域风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崔娜说。

站在毛公山上俯瞰,山脚下成片青砖黛瓦、白墙木门的小洋楼整齐排列,这里便是位于惜福镇街道的青峰社区。多年前,社区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整体规划,采用原址翻建的方式进行建设,最大限度地保留毛公山景区的原始山水地形和原有自然风貌,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为方便人们“按图索骥”,青岛还编制《青岛市农村住宅推荐设计通用图集》,按照乡村风貌规划指引,针对每个风貌分区编制两种以上图纸方案,方案中平面、立面设计均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同时对村居使用颜色、材料材质有明确指引,既有利于市域乡村风貌指引,又有利于节约村民建房费用。

农房焕新,还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意愿。在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村,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这些新居突破了传统农房功能局限,在户型设计中嵌入“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空间,除满足居住需求外,专门预留农产品储存、手工艺品制作等功能区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物理载体,实现“居住单元”向“发展单元”的转化。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绿色节能”也逐渐成为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的新潮流:一场“冬暖夏凉零能耗”的居住革命正在青岛展开,不少地区农房采用断桥铝双层中空玻璃门窗和6厘米外墙EPS保温板,形成“双屏障”体系,冬季室内温度提升3至5℃,确保能效提升30%以上。

关键词:青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