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大学文旅高等研究院院长马达看来,那些“海岛矩阵”也是青岛的文化富矿。“青岛称为‘岛城’。如果说青岛的城市经济基础是因港而生,那么,岛文化是青岛文化底色中不可或缺的一笔。”为了使青岛的海岛文化更加璀璨夺目,他建议通过“一岛一策”的策略,将每个岛屿的文化独特性挖掘出来、展示出去、宣传开来,让青岛的海岛文化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从舌尖到场景,拓展“海的舞台”
在埠西市场,升腾着烟火气的小吃街与海鲜集市毗邻。前来打卡的外地游客在海鲜市场挑选完新鲜的海货后,就到美食小馆“来料加工”。酒鹊伊酒馆就是其中一家,店里除自备的佛手瓜等私房小吃外,大部分海鲜菜肴会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加工。目前,青岛较大的农贸市场在经过升级换代后,大多增加了小吃街,打通了吃海鲜最新鲜的“美食通道”。
在青岛,海鲜就是青岛的美食标签。而海鲜里沉浮的岁月生计,是海洋文化最原始的注脚。
20世纪30年代,梁实秋寓居青岛,对这里的美食念念不忘。他晚年写过一本《雅舍谈吃》,书中57篇散文说的都是各地美味。而西施舌、乌鱼钱、黄花鱼饺子等青岛本地的海鲜美食,皆在书中亮相。梁实秋在《忆青岛》中说,青岛的海鲜体现了青岛的风物之美,可以这么说,海鲜支撑起青岛菜品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无论是青岛官方评选的名菜与小吃,还是新鲜走上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网红美食,海肠捞饭、鲍鱼红烧肉、爆炒双花等“海味”十足的名菜、小吃和名点,成为青岛的新派代表菜。去年,青岛出版社出版《海味青岛》,“今年,我们准备将《海味青岛》推出日文版,前期翻译和设计工作已经完成。”编辑刘芳明告诉记者,书中呈现了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色和生动的青岛海鲜风物特质。
品读青岛的“海味”,要从舌尖“转化”到场景,通过驰而不息地创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实现节庆活动IP化、发展蓝色创意经济等,丰富和拓展“海的舞台”,探知和传承“蓝色基因”,让南来北往的游客品读一部以鲜为墨、以海为纸的文明启示录,也让那永恒的海风吹来属于新时代的壮阔涛声……
青岛的海洋文化浸润城市,将浩瀚的蓝色资源淬炼为可感知、可共鸣、可传承的精神符号与产业动能,当“海”的故事被创新讲述,“海”的底蕴被深度阅读,“海”的舞台被多元构建,青岛方能从“滨海地理坐标”跃升为具有全球辨识度的“海洋文化高地”,而澎湃的“海魂”也将成为驱动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