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涌表示: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必须慎之又慎。一些地方存在的跨省执法、超额查封等现象,不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更会破坏区域营商环境。
司法机关已积极行动,制度保障仍需完善
据调查了解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出台多项举措,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最高检于3月部署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最高法于8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5条具体措施。
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的袁其国指出: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防止案件带病进入审判阶段。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民营经济保护合力
与会专家建议,应当建立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监督制约机制,对跨区域执法活动实行备案审查,对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资产等强制措施建立更加严格的法律审核程序。
全国人大代表陈恩明表示:作为人大代表,我将持续关注民营经济司法保护问题,推动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