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制定这部《条例》,目前我们已通过12345市民热线、司法判例、调研座谈等途径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23个,涉及创新构建粮食生产经营体系、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粮食生产激励举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部纳入问题清单,在立法过程中逐一对照解决。”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综合科科长李鑫介绍,“《条例》制定,始终把‘实用、管用、好用’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问题清单中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的事项,以清单化落实,增强立法实效。”
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条例满载民意
德州市陵城区任桥村村民任世文没有想到,几个月前自己“如果能在村边车管所里面的水泥地上晒晒粮就好了”的期望竟然出现在了《条例》中,《条例》规定“鼓励开放公共场所作为临时晾晒点”。2025年,德州多地陆续公布“晒粮地图”,开放机关大院等区域给农民晒粮,在德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工作人员提前规划好晾晒区域,划分出整齐的地块,并预留出车辆通行通道,确保晒粮、办公两不误,任世文5亩地收获的麦子就齐整整地平铺在地上享受着热风的吹拂中和阳光的照晒。
在开展立法工作中,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听取吸收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开门立法、民主立法进一步推进。通过德州人大信息网等媒体公布法规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成为收集民意的重要通道,人民群众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立法机关并被充分吸纳,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2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涉及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各个方面,架起了基层群众与立法机关的“连心桥”,极大推动了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其“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
“《条例》在节粮减损方面的规定应该注意和现行的《德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相衔接。”在立法论证会中,来自律师事务所的德州市立法论证专家宋国华提出了建议。多年来,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建立健全专家参与立法机制作为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制定出台《立法论证专家管理办法》,引导专家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现有28名来自各个行业的立法论证专家,全链条参与法规立项、起草、论证、宣传、清理等工作,提出一系列务实管用、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推动德州高质量立法贡献智库力量。
下一步,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将着力推进条例“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纳入监督”,确保条例正确有效实施,将地方高产实践转化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法治样本”。
(通讯员 赵凯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