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七成,稳居全省前列;重点区域水质及安全利用率保持四个100%……”这串亮眼的数字,是威海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在降碳减污、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交出的答卷。
从广袤海疆到城市乡村,从能源结构优化到生态环境治理,威海正以澎湃的绿能驱动和精细的生态守护,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多元赋能 绿电涌动造引擎
在乳山南部海域,巨大的风电机组正源源不断将海风转化为绿色电能。去年,乳山半岛南U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威海向海“争”绿的重要支点。保障这些大风车高效稳定运行的,是陆上这座“智慧大脑”——“无人智慧场站”。在国华(乳山)新能源有限公司监控中心,项目负责人谭佳奇轻点鼠标,一幅精细的海上风电场三维仿真图就跃然屏上。
国华(乳山)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谭佳奇说,这个展示的画面是他们目前海上71台风机的一个三维模型,包括海上升压站还有电缆,然后现在点到一台单台风机的动画里面,它可以把风机运行当中,通过摄像头,还有一些传感器,把大部件这些设备的温度实时地给他们呈现出来。
这个三维数字孪生平台,不仅能实时镜像物理风场,更能通过遍布各处的“电子哨兵”感知一切。
谭佳奇说,他们这轮式机器人就跟咱家里的扫地机器人是一样的,它的巡视路线都是提前规划好的,他们每天设定好程序之后,每天会自动对设备进行巡视,包括黑天了之后,在不开灯的情况下它也能检测到,它会有自动的分析能力,最终形成报告,他们可以通过报告分析设备有没有异常,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智慧场站是威海绿能布局的一角,沿着乳山这片海域一路向东,可以看到,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工程正加紧建设,“国和一号”1号机组并网发电、2号机组稳步推进,同时,位于临港区的碳纤维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也在全省率先并网……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运在建装机规模又新增74.1万千瓦,绿电引擎愈发强劲,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提前达成“十四五”目标。
这份绿色成绩单确实振奋人心。守护好威海的碧水清湾,推动降碳减污,不仅需要新能源这样的绿色布局,更离不开精细化的日常管理。威海创新推行河长、湖长、湾长“三长合一”长效管理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治理保护大格局。
“三长合一”守护碧水清湾
走进荣成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河湖湾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区域内所有河、湖、湾的健康状况。
荣成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副主任马书建说,这个是问题处置模块,这里面河道、湖泊、海湾全在这个模块中,现在“三长合一”之后,发现问题后,涉及到的部门都能马上到现场,及时协调解决。
马书建说,“三长合一”的核心是打破壁垒。通过成立县政府直属机构——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日常工作从“兼职干”变成“专职干”,过去河、湖、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如今,同一水系的县级“三长”均由一人承担,管理范围延伸至沿岸150米陆地,实现全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