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格局,仍在经历深刻重塑。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汽车产量数据。前三季度,安徽超越广东成为中国汽车制造第一省,广东、重庆紧随其后,山东位列第四。
尘埃已定?仍有变数。
作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融合的综合性产业,汽车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一省”之争是远不止于排名的经济命题。
2024年,山东汽车制造业营收5959.97亿元、增长3.97%,汽车产量234.7万辆,居全国第4位,是全国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今年1—4月,山东汽车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工业增加值增长15.8%。4月单月,山东甚至以23.37万辆的月产量首次拿下全国第一,同比涨幅高达45%。
毋庸置疑,汽车是山东驱动经济总量跃升、巩固工业大省地位的支柱产业。而从上游动力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生产企业,到中游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类企业,再到下游充换电设备、电池回收等企业,完备的产业链条不仅加速推动着山东从传统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更借由联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着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换言之,在这场竞争中突围,将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关键支撑。
冲刺四季度,“山东汽车”还能冲多远?山东制造的“青岛引擎”还有多大后劲儿?
01 决胜新能源
“第一省”易主背后是新能源时代下产业格局的变化。
2024年,安徽以262.03万辆的产量排名全国第二,距离彼时位于第一位的、产量高达570.74万辆的广东还有很大差距。而不到半年,安徽于今年5月即完成反超,直至三季度末始终保持领先身位。
一进一退,恰恰就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上——以奇瑞汽车为代表的安徽本土企业产销量快速增长,以广东部分合资车企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产销量大幅下滑。
图源:奇瑞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