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面对着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市场,青岛作为山东汽车出海门户,有着得天独厚的出海优势。
汽车第一省的争夺,早已超越简单的产量比拼,而是产业链韧性、创新生态、出海能力的综合较量。一脚油门,山东显然可以走得更远。
03 长久蓄力仍需龙头牵引
截至9月,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突破55%的大关,并显现出加速拉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汽车第一大省的竞争高度依赖本地大型车企的发展。
安徽夺冠的背后,是奇瑞、蔚来和比亚迪等车企的蓄力。以安徽本土车企奇瑞为例,今年1—8月,其累计销售汽车172.7万辆,同比增长14.5%,其中大部分汽车产自安徽,自然加大了折桂的胜算;
传统强省广东,尽管合资企业产销量下滑,但其电动化转型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以及本土车企比亚迪产销量也在快速增长;

图源:长安汽车
重庆汽车产量超越山东,同样有赖升级为独立央企的长安汽车集团——1-8月,长安汽车累计产量为161.8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达到62万辆,同比增长56.92%。
参考身前的省份,山东不乏牵引的龙头。

魏桥创业集团依托铝产业优势成立的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是全球唯一同时具备铝全产业链和整车制造与回收再生能力的汽车企业。轻量化是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与性能的关键,魏桥新能源汽车中的锐胜王牌MPV已经成为家用车型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但这同时也暴露出山东“商强乘弱”的短板。
新能源商用车虽具规模但附加值有限,这制约着全省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与市场辐射力。于“强龙头”青岛而言,这正是“挑大梁”的担当所在。

商用车领域,青岛积极支持一汽解放新能源转型,力求“强者恒强”。如,建设中的一汽解放微型商用车项目,改造自海隆汽车城工厂现有厂房。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实现燃油和新能源车型的共线生产,规划年产微型卡车10万辆。
乘用车领域,一方面青岛传统车企通过“存量改造+增量突破”实现破局,如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于去年底启动了宝来全新车型项目改造,新增或改造设备约1700套,新车型将在动力系统、智能网联方面实现大幅提升;一方面青岛也在竭力推动奇瑞青岛基地产能爬坡,积极引入新能源乘用车头部企业区域总部。
“王牌”“龙头”绝非一蹴而就,进击“第一省”也绝非易事,但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奔涌之下无疑会带来更多重新洗牌的机会。
汽车工业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谁会是最亮的那一颗。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