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宋金钢老人在天桥东侧生活了60余年,他回忆:“当年过天桥要走十几分钟,下雨时能看见火车从脚下过。”在他眼中,天桥不仅是通行通道,更见证了小清河航运的繁荣、北园大街从土路到高架的变迁,是城市发展的“活化石”。据老人介绍,这座桥梁的百年历程,正是济南从传统商埠迈向现代化都市的缩影。早年间,它见证了小清河航运的繁荣——从羊口港(曾叫羊角沟)运来的海盐经此转运,辐射全省;改革开放后,它承载着北园大街从城郊土路到高架主干道的变迁,见证了荷塘变商圈的城市蝶变。20世纪60年代的天桥下附近是低矮房屋,如今早已成为城市核心枢纽,这些成为了市民内心深深的记忆。
工程详情:保留既有结构,工期210天
据了解,此次改造严格遵循“保留既有结构”原则,工程范围全长837.5米,涵盖主桥35米、引桥292.5米及挡墙段510米,桥梁宽度维持18米,横断面设计为“2米人行道+14米机动车道+2米人行道”,保障通行效率与安全。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桥梁体修复、引桥、引道维修改造、拱波、横隔板、排架墩及盖梁加固等,同步对桥面铺装、伸缩缝、排水设施、人行道等附属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并增设桥梁防腐涂装、亮化系统及健康监测系统。
据了解,整体施工周期约210天,在满足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记者了解到,此次改造并非一蹴而就,从方案研究到落地实施,历经四年多细致筹备。其中有,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市交通局组织多轮方案研究,开展实地勘察、模型计算,调研国内案例,形成初步方案;2023年8月,相关部门与天桥区再次进行专题会议,进一步推进天桥改造相关工作。2023年10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用地预审及规划选址意见,市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建议书;2023年11月市住建局发布项目征收范围冻结公告。
对于改造后的天桥,市民充满期待——它将保留记忆中的拱架结构,新增亮化灯带与文化展区,成为“
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新地标。“等修好了,我要带外孙来,给他讲这桥里藏着的济南故事。”宋金钢的话语,道出了众多老济南人的共同心声。
项目效果图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