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青岛城阳:从“多部门跑”到“一窗通办”营商环境优化让2.3万户新主体安心扎根

青岛城阳:从“多部门跑”到“一窗通办”营商环境优化让2.3万户新主体安心扎根
2025-10-19 19:09:1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青岛城阳: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

图为青岛城阳区企业诉求一口受理窗口。张学贞摄(中经视觉)

山东青岛市城阳区以打造更有“人情味”的营商环境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助企举措,吸引企业竞相入驻,助力企业茁壮成长。截至今年7月底,城阳区新登记经营主体2.3万户;A股上市企业数、高企总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等指标均在青岛市名列前茅。

创新助企范式

“别急,您填一下这张表格,我们帮您解决。”在城阳区“企业诉求一口受理”窗口前,工作人员对企业办事人员说。这个于2024年11月揭牌成立的窗口,改变了以往企业办事需在多部门来回奔波的局面,形成了“一窗受理、全程协调”的省心服务模式。

青岛瑞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正是受惠于此,该公司年加工4000万米热收缩套管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遭遇了棘手难题:项目场地原本的供水方式无法满足新建厂房的消防需求,导致消防验收环节陷入僵局,项目进度严重受阻。企业负责人孙建辉找到“企业诉求一口受理”窗口。这个设在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的特殊窗口,迅速联合相关部门召开现场会,各部门专业人员经过实地勘查后,最终敲定把市政供水管网连接到企业,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生产用水需求,还解决了雨水倒灌的问题。如今,该项目厂房验收工作正稳步推进。

为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效率,城阳区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打造更有“人情味”的营商环境,创新推出“一口进一口出”企业服务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线上+线下”精准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企业服务科科长刘铁军说,“‘一口进一口出’是以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线下主阵地,以城心办平台为线上主入口,搭建功能集成、使用方便、运行高效的一元多端服务企业统一平台体系,为企业提供诉求‘一口受理’、政策‘一口归集’、发展‘一站赋能’”。该服务机制还明确了办理时限,政策类咨询类一般一个工作日办结,企业诉求事项10个工作日、复杂事项15个工作日限时办结。

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主任花胜刚介绍,截至2025年8月,城阳区共受理企业政策咨询、涉企服务、运营支持、审批服务等各类诉求811件,已办结804件,诉求办结率99.1%。为延伸服务触角,城阳区还将企业诉求受理延伸至8个街道、14个企业园区,做到“企业呼声在哪,服务就跟到哪”。

优化体制机制

城阳区委、区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设立首个区级营商环境建设中心,专职推进此项工作。

4年来,城阳区通过政策迭代升级与机制创新突破,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出台《青岛市城阳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改革举措。截至目前,已有超200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在城阳区落地见效,提升了区域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工程建设领域曾是企业办事的“难点”,项目审批流程长、材料多、部门协调难,往往让企业望而却步。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加速度方面,城阳区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告知承诺制”。以中电科青岛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为例,通过该制度,申请材料从原先的8份缩减至“1份申请书+1份承诺书”,审批时间从30天压缩到1天,实现了“当日办结,当日开工”。此项改革的“减法”背后,是政府对自身审批流程的优化,也是对企业信任的“加法”。

关键词:城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