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网络同步织密。推动全县12个镇街、515个村居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完成“6+1类”事项梳理发布,推动社保、医保、个体登记等高频事项下沉。创新推出政务服务“码”上知道,实现全县小区、村居全覆盖,开创“码上获取、码上指导”新模式,典型经验在多地进行推广。

智慧政务赋能数字转型。打造“智惠导服”体系,建立231人导服队伍,知识库内容达4404条,五年答复咨询8.93万件。建设县级“云大厅”,上线55项高频事项,布设12个镇街“远程视频窗口”,推动“云端办事”成为常态。布设19台自助终端,打造“15分钟便利圈”。深化电子证照应用,推动354项事项“免证办”,电子化率达95%以上。
从“管理者”到“服务者”:营商环境优化迈上新台阶
商河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勇当排头兵,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2年6月,高标准打造500余平方米的企业服务中心,设置政策辅导、业务洽谈、会议会商等功能区。组建10支惠企服务专员队伍和15支企业服务队,覆盖全县重点企业、项目和园区。常态化开展“金日有约”政企座谈会、“亲清会客厅”活动,截至目前累计举办超80期,邀请企业超400家,收集诉求超千个,构建“收集—交办—整改—反馈”闭环机制。

惠企政策精准直达。连续多年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月”,通过新闻发布会、融媒行、专题培训、送政策进企业等形式,扩大政策知晓度。高效利用“泉惠企”平台,发布政策精准推送。在企业集聚区设立15处“泉惠企”服务站,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透明。“十四五”期间完成交易项目1496个,计划金额361.22亿元,成交金额348.29亿元,节约资金12.93亿元。全面实施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推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推广电子保函,优化保证金退付,营造规范、高效、公平的交易环境。
从“被动审批”到“主动服务”:智慧政务构建新生态
商河的营商环境优化,充满着“数字气息”。2022年率先建成“无证明县”,2023年推动714项事项“免证办”,累计减免材料1048份,压减40%以上。“云踏勘”“云提醒”等应用让服务跨越时空,证书到期前40天自动提醒,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是商河智慧政务的“数字大脑”。该系统联通39个专业系统,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材料共享、流程并联、时限管控。建立“黄灯预警”机制,时限达80%自动提醒,倒逼政府从“被动审批”转向“主动服务”。

“码上知道”平台从1.0信息查询升级至2.0,优化功能分区,精简服务类别,突出服务重点,推动“码”上政务从前端咨询到办事指引、视频帮办、政策查询、体验反馈“全流程闭环”升级,让企业群众感受数字政务带来的高效与便利,推动政务服务从办事窗口延伸到企业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