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早、基础厚的“先手棋”,当新能源风口来临时,枣庄“牵手”锂电水到渠成。不怪乎,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世全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吉利、欣旺达对枣庄锂电发展都这么有信心,其他企业有什么好担心的?”
枣庄市委书记陈平表示,锂电产业是枣庄在产业转型中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通过做大做强锂电产业,打开转型发展的新通道,推动新能源代替旧能源,地上能源代替地下能源,持续擦亮枣庄能源基地的牌子。
更深层次讲,由“煤城”到“中国北方锂电之都”,这是枣庄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找寻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一种转型探索,告别旧动能迎来新引擎的契机,是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的主动尝试。
随“锂”成长,枣庄厚植了发展沃土。
选择锂电,这是枣庄城市转型的主动选择,在锂电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枣庄主动把营商环境作为地域文化来塑造,引导干部群众树牢“我就是枣庄”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氛围,形成区域优势竞争力。
在枣庄吉利欣旺达年产30GWh动力电池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干劲十足,热火朝天,年初此处还是一片荒地,而今座座厂房拔地而起。
“我们这个项目推进快,从签约落地到清地开工用时仅2个月”,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世全表示,“按照正常进度,预计2022年年底,我们的一期产品就能投产”。
这背后正是枣庄营商环境产生的“推力”——枣庄推出了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制度,形成项目从谋划储备、到签约落地、再到开工建设直至竣工投产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服务新模式,助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并且,枣庄建立了市级领导、市直部门、项目专员、项目单位“四位一体”的项目帮包新机制。成立专班,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进、全天候服务、全要素对接,多向发力、同频共振助推项目加快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今,无论是政务环境——枣庄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搭建“企呼枣应、接诉即办”平台,行政审批“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办”,项目建设帮包全过程、服务全周期,还是人文环境——树立“陪着企业一起成长”的意识,“把企业家当亲人、让企业家做主人”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抑或法治环境——用法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建立“立法+巡察+督查”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用法治的硬手段保障发展的软环境。
诸如此类的努力,让枣庄成为锂电企业出彩的舞台、成长的沃土。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为产业发展“蓄能添力”,枣庄也因此赢得诸多企业的青睐,去年以来,欣旺达先后在枣庄布局5个项目、总投资756亿元。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军企业科达利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跟投了20亿元的项目,而且从对接洽谈到项目落地,从未到枣庄进行过现场考察,“一次没考察、项目谈成了”,既是枣庄锂电产业吸引力的最佳诠释,也是营商环境“软实力”的生动写照。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枣庄市委书记陈平表示,将持续聚焦企业所需、群众所盼,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赋能助力,以营商环境之“优”促高质量发展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