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对单一经销商的高度依赖,成为监管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在问询函中,深交所多次直指Ingenus,要求联亚药业披露:Ingenus的主营业务构成、是否从事药品经销业务,Ingenus在美国药品生产销售产业链上的位置,联亚药业产品由Ingenus经销,再由大型药品流通企业经销,最后进行零售的销售链条是否符合美国行业惯例,对比同行业药品出海企业境外经销商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等说明通过规模较小的药企经销国内药品是否符合药品出海的行业惯例。
联亚药业还与Ingenus存在合作研发。深交所要求其说明:合作研发与现有产品销售业务的关系,联亚药业对合作研发项目相关支出的具体内容、支付对象及核算过程,合作研发金额的合理性、是否存在替现有产品销售承担成本费用的情况。
同时,联亚药业给予Ingenus信用期是否符合同行业可比公司及美国市场惯例,也被要求说明。
这也反映出一个核心担忧:联亚药业海外运营高度依赖单一经销商的模式,引发了外界一定程度的疑虑。
国内两大药品集采:一款未中选,一款即将期满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联亚药业首次冲击资本市场。该公司曾于2022年11月申报科创板并获受理,但在2024年9月,联亚药业和保荐机构申请撤回并终止审核。
此次转战创业板,募投项目基本未变,仅拟使用资金规模有所调整:生产基地建设拟使用募集资金从2.59亿元提升至3.06亿元。
招股书显示,生产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新增10亿片剂和1亿颗胶囊产能,计划用于国内外已获批产品(包括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的生产及未来新增获批产品(包括内分泌系统缓释片、消化系统缓释片、激素缓释片等)的生产。
但问题在于,一方面,公司海外市场份额靠价格竞争维持,利润被严重压缩;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增长依赖集采中标,但也存在续约不确定性。
联亚药业境内销售的主要产品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由于联亚药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未中选集采,该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起不再销售该产品。
联亚药业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则在2022年7月以第一顺位中选国家第七批集采,根据第七批集中采购文件约定,集采首年自2022年11月30日执行,至2025年11月底集采期满。
在国外“卷价格”、国内即将面临集采期满的双重压力下,联亚药业新增的10亿片剂和1亿颗胶囊产能,能否真正消化?这也是市场的疑问。
(记者/孙罗南,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