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德艺双馨的医者,以硬核技术诠释大医精诚;他是甘为人梯的老师,以传帮带教打造高效团队;他是学科建设的“领头雁”,以科技创新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他,就是威海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侯红军。
从医27年,侯红军主导省、市级科研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市级奖项5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先后荣获中国好人、中国神经介入医师手术大赛人气医师、鲁卫工匠、威海市劳动模范、威海市高层次领域“知名医师”、威海市青年科技奖、威海市首届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等荣誉称号。
无畏无惧的“铅衣战士”
争分夺秒守护患者生命之光
身穿近40斤的铅衣,在高强度辐射的手术间,在射线的包围中,用导丝、导管器械等进行着微创操作,争分夺秒但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患者的生命之光,这是侯红军的日常工作之一。
由于大部分患者是急症,为尽可能争取救治时间,侯红军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工作和患者,最多时曾一天做过12台手术。“时间就是生命,我累点苦点不算什么,但能让患者早一点接受治疗,就会让他们多一分生的希望。”侯红军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2013年山东省首批同时获得神经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技术诊治资格的医生,拿起“影像诊断”与“介入微创”这两柄医学“利器”的他,凭借高超的医术和“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为一位又一位患者竖起守护生命的坚实屏障。
曾有一名62岁的患者,因车祸导致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支架配合弹簧圈、栓塞胶联合栓塞或者应用覆膜支架、血流导向装置等,但花费高、操作繁琐。考虑到患者动脉破口和形成的假性动脉瘤的破口都比较小,基于术前精准的影像分析与评估,侯红军决定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精准栓塞破口技术,化繁为简,这一个性化的处理不仅为患者节省了手术费用,还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怀揣着对病人赤诚的关爱与对工作执着的追求,侯红军不断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先后到十余家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及介入微创治疗新技术,尤其在肺、肝结节早期影像筛查、脑血管病多模影像评估与神经介入治疗、运动医学功能成像、全身血管性病变肿瘤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与综合介入微创治疗等方面具备了系统、深入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