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师报》第15版“职教纵谈”刊发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吴梦军《产教融合,打通职教本科人才培养链》文章。文章聚焦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共建,打通人才供给链;情境导入,盘活校企人才链不断创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加速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企业发展提质增效、阔步前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原文如下:
产教融合,打通职教本科人才培养链
人才作为支撑企业发展、服务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部分企业在招工用工方面遇到诸多困境。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用人缺口大,一线技术工种人员流动频繁,往往“青黄不接”,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技术岗位甚至“一将难求”,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经济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升级。
面对这个问题,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主阵地的本科职业院校,应该如何提质培优,才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校企共建,打通人才供给链
企业用工难,难在思路,难在决断。企业之所以“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用不好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内招外引”方面缺乏聚人留人的一盘子统筹机制,以及立足实业、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齐头并进的人才延揽培育机制。在“愿景—策略—行动”系统性观念规划中,企业要把择人用人的目光更多投向职业教育领域。同时,本科职业院校应主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实训教育过程赋能,在助推企业生产精细化、智慧化、绿色化等方面添柴续火,把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企业人才链中。
作为紧密连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贴近就业和民生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一头牵着经济,一头挂着民生;一头系着发展,一头连着就业。这要求本科职业院校不能“在象牙塔中做学问”,要破除行业壁垒,积极寻找各种社会资源,打造没有围墙的育人空间,“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技术赋能、产教融合,为“成功成才”敞开大门,为“出彩出众”搭建舞台,在多层次、多方位教育情境中,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歌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立“协且同、融且合、合且优”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精准匹配,畅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渠道,构建“思政教育、校企合作、实习就业”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本科学生的联合培养之路,真正培育出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目前,该学院的第一批“匠造班”学生已经在歌尔工学院进行实训。
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只有把学校建在产业基地,建在开发区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需求链上,走产教协同、校企融合发展特色之路,才能使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只有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企业招工、毕业生就业难题才不再难。所以,本科职业院校要主动成为赋能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企业发展提质增效、阔步前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