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教育观察 > 教育资讯 > 正文

《光明日报》 |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传统文化教育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光明日报》 |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传统文化教育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5-05-08 16:39:2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5月7日,《光明日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应用型优秀人才”为题,报道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坚持以特色求发展,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创新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构建了独具恒星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以下是报道原文——

恒星1.jpg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自建校以来,坚持以特色求发展,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创新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构建了独具恒星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

培根铸魂

筑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根基

课程设置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教育的基础。学校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思想与儒家文化、节日与饮食等经典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

教学方法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教育的关键。学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案例项目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在中华戏剧艺术社团等大学生社团活动中,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度理解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中,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文化馆、博物馆等,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师资培养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教育的保障。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中华文化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中华文化研究,申报相关研究课题,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鼓励跨学科教师合作,开发融合中华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创新课程。

守正创新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将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途径。学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教育信息化手段,建立整合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库。开发高质量数智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应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代信息学习材料。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创建更加丰富的沉浸式学习空间,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古代文化场景。学校通过开设在线课程、制作微视频等方式,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以跨学科、跨专业开展课程建设为推动守正创新的重要方式。学校利用学校教育学、工学等9个学科门类优势,形成了以教育学、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布局。目前学校所属的14个学院,51个本科专业设置了16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学校形成了聚焦中华优秀传统领域文化目标下的共创、共用、共享中华优秀传统专业文化“异质同构”教育模式。

以中华工坊国际交流作为守正创新的重要手段。学校将中华印染工坊、中华编织工坊、中华木工工坊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融合,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薪火相传

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赓续模式

关键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