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想一所民办大学的命运,握在政策、市场、社会、家庭、学生、用人单位多少只手里?要风得风,要雨有雨,最后搞不好还得自己买单。“没办法,这年头就看谁熬得住。”
民办大学真的沦陷了吗?并非全盘皆输。
统观全局,会发现“洗牌”背后的实际动因,是社会“多元成才”观念的进步。
国家政策给职校加持,企业岗位需求新鲜出炉,家长心态从“上大学才叫有出息”改成了“有一技之长才是真本事”。专业扎堆不行了,那就“理工+人工智能+互联网营销”三管齐下,谁还看不起技术流?
这一轮招生“严冬”,也是个优胜劣汰的开端。没有人规定,百十家民办大学都得活下去。优质民办高校质量好、特色足,依然炙手可热;反之,早晚得出局。
市场规律“把人看得真透”,适者生存就是这么残酷——谁能在低谷中找到突破口,谁就把握了话语权。
别看民办大学表面上关门的关门,转型的转型,实际上,危机才刚刚开始。以为学生少了,学校就能“腾笼换鸟”吗?民办大学就算调整专业设置,升级校园设施,学费降到底,能不能吸引人还是个问号。生源流失是一波接一波,东三省都成了“招生洼地”,谁还舍得把孩子送去一个“出门找不到工作”的民办院校?
有的企业HR:“民办?那还是看看别人的简历吧。”就业歧视横着走,哪怕政策出台数遍,毕业生照样难以扭转大局。有人自嘲“民办毕业找工作,不如趁早卷到自媒体当UP主。”言下之意,人还是得靠一技之长和硬核实力说话。
家长、学校、公务员三方扯皮,无解矛盾愈演愈烈。学校说自己缺资金,家长说学费高,结果学生成了“流浪的星星”,到哪不是“温水煮青蛙”?表面看事情似乎缓和,实际是危机四伏,要想彻底破局,估计还要经历更大的人才竞争。
民办大学真有那么不堪吗?它敢玩敢拼,投资教育不惧风浪!可别以为大家都冲着“口号牌照”来买单,没真本事、没特色,学生转身就溜了。你以为“公办更香”,结果公办也卷得飞起,技校、职高一路逆袭。
民办大学老路走不通,就得动真格创新。天再黑,有灯就亮。孩子们和家长们也别想着一招鲜吃遍天,如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才是王道。谁能说得准,下一个爆款“学科专业”会不会从这些逆境求生的民办高校里冒出来?情怀很重要,实力才是硬道理。
到底是“钱多才上民办”,还是“不行才选民办”?公办、民办、职校、技校这场“抢人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来源:百家号@哀波涛0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