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教国际控股(希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765.HK)2025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在校学生人数291264人,仅比去年同期的290927人增加337人,而去年在校学生人数比2023年同期的280453人增加了10474人。而为了化解债务危机、改善办学条件,今年以来,希教国际控股还在不断出售旗下资产。
6月,希教国际控股发布公告,其全资附属成都鼎泰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拟以1.235亿元出售樟树市育德教育100%股权及其附属实体权益。公告显示,此次出售有利于回收部分资金用于解决债务资金及运营资金问题。
此前2月,希教国际控股也曾发布公告,其旗下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以1.0989亿元价格出售白银明德教育100%股权及附属公司,以更好地帮助公司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本集团拟将出售事项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作改善现有院校的办学条件,满足基本办学条件所需。”
根据公告,希教国际控股的资金链已经出现了紧张态势。截至2025年2月28日,该公司的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人民币1681.05百万元,而贷款累计余额却为2129.14百万元。
面对生源减少的问题,学费上涨成为民办高校普遍采取的应对方式之一。
中汇集团(中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382.HK)2025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录得收入约人民币1247.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5%,主要归因于本集团华商职业学院及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入读人数增加以及中国学校的平均学费增加。
财报显示,中汇集团国内的高等学历职业教育中,华商学院和城市职业学院的学费有所上涨。以华商学院为例,该校普通本科课程的学费范围由2023/2024学年的28000-48000元上涨至2024/2025学年的28000-58000元。
更有民办学校被称为“高校刺客”。如上海兴伟学院学费标准一年149985元,仅学费加住宿费,本科4年共需向学校缴纳64万元,加上生活费和其他杂费,70万也不一定能读下来。让不少新生直呼“这个学上不起”。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春秀指出,民办高校绝大多数依靠学费滚动发展,学费占学校总收入的85%以上,学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筹资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一大因素。
路在何方——未来需要怎样的民办高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办高校早已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2024年,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1052.24万人,比上年的994.38万人增加了57.86万人。
这意味着,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择民办高校。
那么,什么样的民办高校才是未来的趋势,民办高校想要生存下去应该怎么做?
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一涛曾撰文表示,现有补充型民办学校若要生存发展,必须提高自身质量或实现特色发展。今后新建的民办学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从创建学校开始就确保其办学水平和教学特色超越“基准线”。
以西湖大学为代表的新型研究型民办大学是方向之一。该校由施一公担任创校校长,实行“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办学模式,打破民办高校“低分兜底”的刻板印象,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聚焦基础前沿学科。
虽然是这几年新创办的大学,但西湖大学曾立下“5年内超越清北,15年内比肩加州理工学院”的目标,并通过聚焦前沿领域、汇聚顶尖师资、探索独树一帜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了大量学生。这一点,从学校的录取情况可以窥见。西湖大学自办学以来热度就不断攀升,录取生源也以高分考生为主,2024年,其录取分数普遍超过了650分,在部分省份,录取分数甚至高达670分,和许多985高校不相上下。
另外,提高办学质量、层次,实现特色发展,也是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轨迹。
以吉林外国语大学为例,作为一所创办于1995年的民办高校,在2007年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点高校”,201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去年更是被确定为博士学位A+培育单位。“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精。”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曾谈到,吉林外国语大学能发展到今天,与精品办学思想紧密相关。
目前,我国已有9所民办高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包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3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2个)。
另外,西湖大学是唯一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
长期以来,民办高校以培养专科层次和应用型人才为主,而随着办学条件改善,其培养本科层次人才乃至硕博层次人才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多元化、特色化、高质量、可持续,将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2025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分析报告》这样指出。面对生源与资源约束的双重挑战,民办高校亟需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加快转型步伐,避免在行业洗牌中成为出局者。
(文/徐美娟,来源:橡树实验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