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5年秋季开学季,全国多地的技工院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生。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招生人数再创新高,全日制班次招生人数超过240人。
在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30多名已持有大专、本科文凭的毕业生进入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回炉”重修。
在鲁北技师学院,该校预备技师班第二年招生,就迎来本、专科新生117人,较去年增加21人。而就在8月份,该校首届预备技师班的32名同学已被世界500强企业魏桥集团“抢走”,整班顶岗实习。
近日,山东、浙江、广东等省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技工院校开设大学生技师班,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曾被视为异类的“本升专”,在不知不觉中已成寻常事。本科生“回炉”学技术,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清醒抉择?记者走进大学生技师班,对话学生、教师、企业,一探究竟。
意想不到的反差:
因就业难选择“回炉”,如今没毕业就被企业“抢”
“操作机械臂,要注意识别安全风险,在识别和诊断中提高技能。”9月12日,鲁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2025级的学生们正在轮流练习操作机械臂。
鲁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的学员们正在学习机械臂操练
“我是从零开始,还是跨专业,但是真学起来感觉还不错。”28岁的苏鹏飞练习了几次后,很快找到了手感。
2023年,苏鹏飞从山东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毕业后,做过体育培训,当过足球教练,但收入距离理想状态越来越远。是继续在老本行里硬撑,还是趁着年轻换个新赛道?几经考虑,他决定上技校,认真学一门手艺,重头开始。
跟苏鹏飞预料的一样,他一提出这个想法,就遭到了家人的质疑:都大学毕业了,好端端地跑去上什么技校?
“说没压力是假的。但我想,管它什么专业、文凭,能就业的就是好专业。”苏鹏飞说。
师兄王建波的经历坚定了苏鹏飞的选择。王建波是鲁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2024级的学生,入学不满一年,便被“抢走”,进入魏桥集团所属的滨州绿能热电有限公司顶岗实习。
王建波(右)向记者介绍他在滨州绿能热电有限公司顶岗实习的情况
“去年9月入学,今年4月到滨州绿能热电有限公司实习,工资为5000元至6000元。转正后,能拿到7000元至8000元。上技校这一步走对了!”王建波感叹道。他2017年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毕业,辗转多家企业,越干越感到技术水平不足,职业前景堪忧。迷茫之际,鲁北技师学院面向应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招生通知吸引了他。如今,与他同专业的32名学生都在魏桥集团顶岗实习,只要表现合格,一毕业就能“无缝”就业。
“技校版”大学生为啥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