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更好潍坊,再出发!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1-09 21:31:12

2024年初,潍坊迎来开年“第一喜”,京沪高铁二通道“收官段”潍宿高铁的潍坊段正式开工,该段高铁建成后,京沪高铁二通道将从潍坊穿境而过,途经寿光、经开、寒亭、高新、坊子、安丘、诸城等主城区和区县城市,并设立5个站点。

值得重视的是,该条高铁结束了潍坊下辖县级城市寿光、安丘、诸城没有高铁的时代,必将为这些城市的繁荣带来新的机遇。

而县域城市的繁荣,一直在潍坊的经济版图中扮演重要角色。

众所周知,潍坊的县域经济发达且各有特色。如诸城的汽车制造、高密的家纺、昌邑滨海的海洋化工、寿光的蔬菜加工、临朐的建材等,尤其是培育了得利斯、星宇、孚日、海化、华建这些行业“尖子生”,他们与主城区内的潍柴、歌尔、天瑞重工等龙头企业遥相呼应,同向而行,成为全市发展的经济引擎,始终稳稳固定着潍坊的GDP基数。

随着时代的发展,潍坊给予县市区的发展机遇和资源丝毫不逊于主城区,区县与主城平行发展的现象越发显著,成为独具潍坊特色的发展模式。

千年文化沉淀,凝聚向上发展的精神力量

一个城市的进步,既需要强大的经济推力,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推力。

潍坊是一座极具生命力的城市,沉淀着几千年的人文发展历史。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腹地、两汉经学重地、南北朝佛教文化东方中心、明清海岱间文学重镇,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构成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里历史名人辈出,“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等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近代涌现出了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是潍坊人。

这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高密剪纸、诸城派古琴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茂腔、聂家庄泥塑等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9项被列入省级项目,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千百年来,各种文化在这里根植、交融、传承,塑造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也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引领下,潍坊带领各区县披荆斩棘,扩大版图、深耕农业、发力制造业、壮大服务业,一路打拼成为今天的山东省头部城市。

回顾潍坊过去的一年,行业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2023年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9.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了14.5%,第二产业税收增长了22.2%,餐饮收入同比增长了37.1%,进口额同比增长了21.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长了8.5%……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潍坊榜单,也由去年的5家增长到了6家,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成为常态。

在潍坊的整体带动下,县域经济也得到了持续的繁荣:“蔬菜之乡”寿光,引领全国蔬菜大棚顶尖技术,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销售中心;“诸城模式”的发端地诸城,食品产业总产值超400亿元,其中预制菜产业企业产值已过百亿;拥有中央商务区、高铁新片区、国家唯一农综区的寒亭,“三区共建”加快高质量发展;昌邑、青州上榜2023年全国百强县榜单……

县域与城市主体齐头并进,催生了潍坊敢拼敢干的强大底气。

所以说,潍坊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一个整体,一荣俱荣”的文化认同感,离不开千百年凝聚的强大向心力。

高度融合下的现代农业,抱团才能实现新突破

提起潍坊的县域经济,就不得不提“三个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对于轻工业产品的需求旺盛起来,而单纯的粮食生产无法实现较多的经济收入,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多种经营成为必然。

潍坊也面临这种境况,在寿光,鲜食蔬菜加工深度不深,需要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诸城,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更加强调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需要构建一套系统化模式,使分散小农挂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上与大市场实现紧密联结。

在这种刚性需求下,潍坊“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商品经济大合唱”应运而生,“三个模式”雏形初现,由县域经验逐渐上升演化,最终汇聚成涵盖多个县市区发展共性的“潍坊经验”,并迅速推向全国,引领了全国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

此后,以诸城和寿光为代表的潍坊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潍坊也从全省农业大市一跃成为农业强市,农业产值稳居全省第一。

然而,生产关系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进入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成为当下主要的发展目标,潍坊原有的“三个模式”也有了新的时代需求,亟待迭代升级。

现实问题是,经过多年的融合发展,潍坊各个区县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资金、技术、市场、产业高度融合,在这种背景下,再单纯依靠一个或几个县市区的“单打独斗”显然已经行不通,需要在一个“大主体”的统筹下,抱团发展、整体发力。

智能连栋温室大棚

在2023年6月举办的“三个模式”座谈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就曾提出建议,潍坊应利用“制造强”的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农机、智慧农机,利用北大农研院等平台汇集更多全球顶尖的农业科研人才,以“数字技术”加快创新提升“三个模式”。

山东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岳也认为,潍坊应推进全域振兴,继续为全省全国提供系统性经验、集成性模式和体制性方案。

很显然,这个“大主体”就是潍坊。

在未来发展中,无论融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融入“双循环”,还是进一步提升农业优势和竞争力,都离不开潍坊这个主导力量的带动,统筹推进、全域提升、各自开花,才能真正实现“三个模式”的创新提升,再造一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典范”。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托城市整体推进

新一年实现新突破,支撑力还是制造业,这也是潍坊的优势所在。

潍坊是制造业大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制造业产业聚集地,制造业总量约占全省十分之一、全国百分之一。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潍坊拥有37个,包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所有的31个制造业行业,重型发动机、微型麦克风等30种产品产销量居全球前列。

在制造业方面,潍坊的县域城市也是首屈一指。

2023年中国民企100强榜单上的鲁清石化、鲁丽集团都是寿光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

高密的豪迈集团,获得轮胎模具、气门芯等多项世界冠军,是国家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豪迈集团

滨海的海化集团,合成纯碱、硝盐、固体氯化钙三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

青州的浩海疏浚装备有限公司研发推出我国首艘大型锡矿开采船,填补了国内空白。

华建铝业,更是以一己之力把潍坊临朐推上了“中国铝业之都”的位置。

……

数十年来,这一批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龙头企业,稳稳扎根在潍坊的各个地域,繁荣了城市经济,也带富了一方百姓。

同样,这些产业的繁荣,也离不开潍坊现代机械工业的整体带动。

1920年,潍县小伙滕虎忱变卖家中3间住房和土地,凑足3000元,在潍县东关大街合股开办华丰机器厂,成功仿造出第一台铁制宽幅足踏织布机,从此揭开潍坊现代机械工业发展全新的一页。

20世纪九十年代,潍坊拥有了潍棉、潍柴、山潍拖、潍坊华光、亚星化工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潍”字头制造业企业,奠定了全市发展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在政策扶持与发展之风的双重带动下,一家家企业在潍坊各地“破土而出”,奋力成长。

时钟拨回现在,制造业在经历了一个轮回的发展后,又迎来了新时代。“大数据”“新赛道”“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已成为新的“关键词”,各大企业纷纷开始转型。

需要注意的是,原有产业的转型、新产业的兴起都是整体性的,企业不可能跳出产业链单独实现,仍然需要城市的整体规划、统筹推进。

比如,从2023年初开始,潍坊全域布局微机电、工业母机、磁技术、氢能等19条新赛道,协同推进新载体、新生态、新体系建设,集中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新产业赛道加速集聚。

再比如,2023年12月,潍坊元宇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15家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潍坊集结全市的优势资源,从租金减免、奖金奖励、技术支持、人才倾斜等多方面进行扶持,力度之大,超越了任何一个时期。

新经济的兴起与强大,关系着潍坊整体产业的转型,只有循着全市统一的思路和节奏推进,让每一个细分的领域都在整体的规划中有序进步,才能再创潍坊制造业的新辉煌。

不只是农业和制造业,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座城市都不是也不能脱离区域而孤立发展,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对于潍坊的各个城市来说,这个核心就是16县市区共同组成的“大潍坊”城市发展圈。

摄影:孙环高

这是潍坊过去成就的经验,也是未来成功的根本。

(来源:大众网 记者/孙永莲)

  责任编辑:窦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