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春节好眼福丨“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隆重开幕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1-12 13:52:07

2024年1月2日下午14时,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河南大学共同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郑州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共同承办的“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隆重开幕,“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于开幕后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学术报告厅圆满举行。

开幕·嘉宾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赞,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殷会利,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刘继标,周口师范学院校长张宝强,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范存刚,上海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刘刚,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孙韬,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宋长青,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与书法学院原院长黄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曹宝泉,江苏苏州画院院长刘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秦嗣德,江苏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毛晓剑,海南美术家协会主席阮江华,深圳市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张端书,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谢宗君,荣宝斋拍卖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奇峰,广东仲恺农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刘太雷,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天宇,央美空间艺术总监云舟,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李丹,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贺亮,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岳阳,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董卓,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副主任伍璐璐,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马丹丹,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湸,云南艺术学院壁画系主任苏晓旺,中闽集团董事长宋志峰,昆仑决创始人姜华,天鹅优选创始人郎永淳,山河万朵餐饮管理公司米其林黑珍珠餐厅董事长张果,北京龙世文化董事长王松涛,北京木易鼎尚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国及其他企业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博物馆、美术馆、研究院、出版社等相关机构和社会各界嘉宾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共同参加开幕式的河南方嘉宾主要有河南省委及郑州市各单位、机构代表,河南大学美术学院老教师及班子成员,河南大学著名校友代表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兄弟院校及专业协会代表等。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市文联代表有: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梁莉,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曹克舜,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文联党组成员李明,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常利伟,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李宗英,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负责人赵慎珠,郑州市文联原主席徐大庆。

河南大学等单位及部门领导有: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向东,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卢克平,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沈洁霞,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先科,河南大学宣传部部长杨萌芽,河南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陈旭。

特邀代表有:河南省书画院原院长曹新林,郑州美术学院名誉校长王福祥,原郑州市水彩画研究会会长赵鸿甫,大地艺术家王刚。

河南大学著名校友代表有: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马国强,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张江舟,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谢冰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韩学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孙黎,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李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化建国,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程兆兴,郑州创意设计艺术有限公司胥昌群,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王雷。

兄弟院校及专业协会代表有:郑州美术学院院长石品,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朱建良,郑州美术学院理事长王远,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李逸峰,郑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冰,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桂行创,郑州美术馆馆长罗鸣,河南省美术馆副馆长郭黎莅,郑州美术馆副馆长朱璇、毛波,郑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杨钢,洛阳美术馆馆长文柳川,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副会长付中承,开封年画博物馆馆长任鹤林,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蒋鑫,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陈巍,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魏华,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王庆斌,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凌士义,开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刘艳会,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广华,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陈涛,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韩飚,河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贾发军,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苟彬,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李林,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邹东升,河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雷保杰,许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少华,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桑林,开封政协书画院院长郭欣,开封美术馆馆长朱晓波,河南省美术馆学术部主任高敏,《大学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史正浩。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代表有:河南省美术家学会副主席丁昆、白金尧、李健强、连俊洲、沈钊昌、陈文利、武金勇、徐立新、殷丽。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代表有:老教师王彦发、马岭、马庆云、刘泮峒。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赵振乾,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袁汝波,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杨健生。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有:党委书记杨江涛,党委副书记周青,副院长马利霞,副院长王圣松,副院长李龙国,副院长杨波,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彭西春,公共艺术教研部主任肖海英。

参展校友代表有:胡国正、李建忠、张建伟、李意淳、吴京垿、王西军、禹和平、唐亚、毛娜、赵劲、李建设、宗志远、郭忠信、曾广、薛广陈、张新词、李振、白冰、刘亭君、吴永波、袁玲玲、孟新宇、纪保超、曹振华、王惟醇、陈加龙、陈晓东、秦国防、田建明、胡清茹。

开幕·嘉宾致辞

图片

展览开幕式由“以美明德厚土薪传——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传承展”展览策展人之一、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主持。

图片

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向东在讲话中回溯了河南大学的办学历史和河南大学美术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希望通过“以美明德厚土薪传——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传承展”将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七十四载的历史与传承集中呈现出来,深入挖掘美育价值,回应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的使命与呼唤。

图片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致辞中着重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本次展览突出的学术意义。

第一,展览立足河南中原大地,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展览的立意突出了在文化厚土上的人才培养、艺术创造与研究,有自己的文化底气,有新的时代站位。展览有河南大学的传统院藏作品,有当代创新创作,有老一辈名家经典之作,更有今天学术学科发展的景象,对于河南大学乃至整个河南美术来说都是很好的回顾,展现出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

第二,在美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河南大学的美术教育拥有独特的学科优势,注重坚持立德树人,把美育的要求落实在人才培养上。透过展览及其研讨交流,将会促使新形势下的美育发展,推动人才队伍的建设。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美术教育的重镇,多年来已培养了大批艺术名家、优秀人才,体现了河南的文化与教育精神,体现了河南人厚实宽阔的文化情怀,今天的展览是一次薪火相传的重要体现。

第三,新时代的美术发展要坚持继往开来,促进美术的高质量发展。特别赞佩河南大学美术学院这次展览在众多的人才中邀请优秀校友王颖生这位有代表性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举办个展,这很好地体现了河南大学进行继往开来的一种文化决心和教育理念。王颖生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所培育出来的优秀典型,具有坚定的文化理想和极强的艺术信念,个展清晰地呈现了他在河南学习、研究所形成的坚实功力和宽广的文化情怀,从早期创作到最新的采风写生作品,展示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成果,勾勒出他的艺术足迹。在中国美术界和美术教育界,王颖生先生是难得的艺术多面手,既对传统中国画、中国壁画有深入的研究,更有大量创作实践,他出色完成的多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美术馆等多个重要的国家革命和文化场馆展出。王颖生先生既有宽广的历史情怀,又有积极探索笔墨语言创新的毅力,众多大型作品很好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美术作品反映时代、表现生活、祝福祖国、讴歌人民的新追求;大量的采风写生之作体现了他坚持深入生活、服务人民的艺术取向,以生动的笔墨语言表达了蓬勃的时代社会发展景象,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和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王颖生先生的个展在这个系列展览中是很出色的一块光彩,更让我们从展览的四个板块及其特色中领略河南大学美术教育的深厚传统。

此外,范迪安主席向河南省老中青几代美术家为河南美术、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敬意,积极筹备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更加焕发艺术创作的热情,更加立足现实生活、感怀时代发展,以优异的美术创作成果和美术教育成果向共和国75周年华诞献礼。

图片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河南大学校友马国强在致辞中指出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为河南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发挥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本次展览展示了河大美术教育的积淀及成果,昭示了河大美院的美好未来。他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系列展览中有王颖生先生的一个展览,令人惊叹,令人震撼。”马国强充分肯定了河南大学以王颖生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名家荟萃,高度评价王颖生以作品为河南大学美术教育增光添彩的重要贡献。

图片

作为王颖生教授的博士导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原副主任孙景波先生简明扼要地回顾了王颖生从少年到青年的艺术学习之路,以及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中的诸项重要成就,高度赞赏王颖生为人为艺的卓越出群。王颖生对中国传统壁画理法的研究和传承,在申报和实施教育部课题《中国传统壁画教学、保护、修复》中的重要承担和圆满完成任务,及其在中国美术类高校中推动筹建首个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为成立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所作出的贡献,均远远超出了他作为一名画家或教师的作用,因为这个事业具有兴亡继绝的重大意义。孙景波先生说:“不久前,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发起举行了国际修复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论坛,搭建了一个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这是由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策划和主持的,我对此感到欣慰。这一切成果源于强有力的人才王颖生。王颖生来自于河南,感谢河南大学向中央美术学院输送的优秀人才!向河南大学的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敬意!有王颖生这样的人,是河南大学的荣誉,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骄傲!”

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河南大学著名校友、“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艺术家王颖生饱含深情地回忆了他在河南大学从学四年、执教九年期间所经历的诸多授业恩师、良师益友,对他们从专业到做人给予自己的深远影响表示深切诚挚的感恩。他说:“三十多年前,我带着河南大学十几年的文化浸润,到了我心中的文化高地——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央美术学院几十年的从学和教学生涯中,我努力在艺术创作、学术学养上融入中央美术学院,但从不敢忘记自己是河南大学人。我曾参加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十年参与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完成十余幅重大题材美术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这是我秉承河南大学人心系国家的传统的自觉践行,置己身于中国时代大潮、文化大潮中,认定目标,积极进取,无问西东。在中央美术学院,我再次幸运地从学于杨刚、胡勃、孙景波、范迪安等名师名家,让我在学术理想与艺术视野上进一步拓宽与提升!”

文化兴则国运兴,教育强则民族强。王颖生教授高度评价河南大学是河南文化教育的摇篮、龙头和发动机,本次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传承展系统地展示出河南大学对中原乃至全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成就与积淀,充分显现了河南大学百年育才的非凡历程和蓬勃的发展现状,有效推动了中原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他衷心地向所有嘉宾表示感谢,并祝愿展览取得圆满成功,祝愿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不断繁荣发展!

开幕·捐赠作品

图片

在展览开幕式上,王颖生教授向河南大学捐赠作品《少林祖庭》,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江涛代表河南大学接受捐赠。

图片

王颖生教授向郑州美术馆捐赠作品《少林寺》,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书记、馆长罗鸣代表郑州美术馆接受捐赠。

图片

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曹克舜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简介

王颖生教授是中国美术界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学者型艺术家之一。他早年毕业并执教于河南大学艺术系,继而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工笔人物专业,留校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访学列宾美术学院,长年躬耕于壁画、中国画领域,在学业、工作、创作上都不断精进,同时在教育部课题《中国传统壁画教学、保护、修复》以及多项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中承担完成重要任务。他的作品无论是壁画还是国画,无论是工笔还是水墨,无论是小品还是主题性创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极富个人特色。作为当代著名画家,他的笔墨独树一帜,为中国画的创新和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不遗余力地为我国艺术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作为中国美术类高校中首个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建设的推动者、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他率领师生积极开拓,推进完善学科建设,成立国际修复联盟并举办学术论坛,不断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精心培育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人才。

2023年末,适逢河南大学举办“以美明德厚土薪传——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传承展”,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王颖生教授作为杰出校友同期举办单项展“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作为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此次展览汇集了王颖生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至今的部分重要主题创作、教学示范、采风写生、探索实践等中国画作品共计95件,包括工笔、写意、白描、装置等类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他的多件国画精品力作,并有多件近期新作展出,展现了王颖生教授三十多年来学习、工作、创作的历程,突出呈现了他在中国画领域的探索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他向故土河南家乡父老和画界同仁的一次汇报。

展览·前言、后记

图片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前言

在《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举办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表示热烈祝贺!

这个展览以丰富的类型、厚实的份量和精湛的水平展现了王颖生的艺术成果和治学研艺之路,更展示了王颖生在艺术创造上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的文化理想和敬业精神。几十年来,他敏于思考、勤于耕作,始终以“学者型艺术家”为自己的定位追求;他信守注重学理文脉的“学院精神”,朝向宽阔的社会生活,在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实、传承与求变等多重关系中探索内在关联、力拓新途;他在绘画上尤其涉猎中西、深研理法,取用之际从容有度,会通交融,放笔之时出神入化,意以贯之。他众多的作品构成了视觉上的满目琳琅,美不胜收,而其中内在的学术理路则经纬交织,形成坚实而充满鲜明个性的结构,由此提示我们从他多面多能的才华中看到他文化托命、艺理建构的独特创造。我认为,这是欣赏王颖生的艺术手笔和认识王颖生的艺术世界一个重要的视点。

王颖生积极参加重大主题美术创作,既有《万国来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组画之《蒙古民族的希望》《中国京剧——徽班进京》《梨园代代传》等历史主题,也有《香港回归》《把身影根植在群众中——尕布龙》《恢复高考》等现实题材,还有《长城颂》《春色满园》等山水、花鸟作品,每一幅都堪称当代丹青巨构,以恢弘的场景、众多的人物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关于重大主题的宏大叙事,既体现了他在造型上的深厚功力,更展现出他将历史感与当代性融通的追求。怀以“大画”情结几乎是他艺术理想的突出标志,在面临每一个主题进行运思构意之时,他能够以大历史观把握历史的重大篇章,以大时代观悉察现实的丰富情境,把对历史的抒怀落实在表现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把对现实的关照体现在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上。这种掌控“大画”的能力后面,是他深度的思考和全面的学养,特别是以研为艺、以思入画的创作方法。他努力使自己成为历史的“剧中人”和现实的“在场者”,以敬重之心塑造先贤群像、当代英模,像一位导演在阔大的舞台上调度众多人物出场,演绎出有形有貌、有声有色的活剧。他在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上所构筑的视觉史诗,彰显出中国美术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突出的创新特征。

王颖生也积极投身深入生活的各种活动,以他敏锐的艺术感觉发现生活中的鲜活人物和生动场景,既准确捕捉刻画人物的个性,又能够临场将一幅幅写生处理成完整的作品,打通了写生和创作的界线,而且在笔墨语言上呈现出造型与写意并茂的光采。他的这类作品难以计数,汇总起来就是时代生活与人物精神面貌的艺术再现。

王颖生多年沉潜于中国传统壁画,以艺术家的视角考察传统壁画的历史文脉,解读传统壁画图像图式,考正传统壁画的媒介技法。他所做的“功课”是身体力行的“功”和创造转化的“课”,由此自觉地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壁画复兴的大潮中勇毅前行,创作了“再造”传统壁画的大铺作品,同时将传统壁画的观念与手法和水墨、重彩的语言形态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作为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他以事业为公的精神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团结壁画同道,推动当代壁画的创作、研究和传播推广。他在创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品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上不遗余力,为新时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学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颖生当年曾以《踱步》一画崭露头角,而今看来,“踱步”正是他在艺术旅程上的独特状态:在传统与当代、精神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宽阔维度上,他踱步不止、游目骋怀,在朝向历史深处的踱步中汲取传统的精华,在走向时代大道的踱步中探索不已,由此构建起艺术创造的多维景观,留下深深的印记。我由衷祝愿他的艺术踱步坚持不懈,行稳致远,取得更大的收获。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2023年岁末

图片

孙景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话里画外说颖生

“听好了,你王颖生能有今天,那是我战略指导思想的胜利!”——说这话的人,正是王颖生的妈妈,靠窗,坐在一个有扶手的藤椅上,气态不亚于一位将军。

那天,该是二十年前的一个中午,我们在山东荣成一家旅社的客房间聊天。妈妈说到眼前王颖生的小时候:“如果,如果我由着你不专心学画,一直呆在那个少年体校练摔跤,也许,也许,如你所说,不出二十岁,你能成国家队的体育明星。你说过,当初,摔不过你的两个队友先后都成了国家队冠军。但是,如果到了今天呢?到你现在这个年龄?快四十岁的人了吧?你再想想看?……这不正是你最好的时候吗?所以说,人生道路的选择得有个战略眼光!”

王颖生的妈妈王凤英,是位美术爱好者,王颖生幼承家学,他的父亲王吉祥是河南沈丘师范学校一位卓具影响力的美术教师。当他们发现颖生在六、七岁时绘画方面已经显见天赋异禀,便倾心对其进行专业辅导,直到他考上河南大学艺术系。有缘于此,转过来看颖生,在我人际交往的认知中,王颖生对父母深情的孝敬,令人印象深刻。而他在艺术成长的道路上,超常勤奋的精神和所取得的成就,正如今天——家乡河南省为他举办的这一规模可观的个展!——这是他所以“能有今天”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这让我为有王颖生这样出类拔萃的博士生倍感骄傲的同时,对二老远见卓识的引导深表敬意!

王颖生好学问,重情义,珍重每一位在求学过程中有知遇之交的师友,如在河南大学艺术系,他称之为“恩师”的王威、丁中一、傅志明、李元星、刘泮峒、马岭以及他视为良师益友的马国强先生……王颖生至今感谢他们对自己几十年来在作画、作人修为上的深远影响。他这种不忘初衷的感怀之情,相较于有些“功成名就”之后就自我标榜无师自通,或仅只提及一二可沾光的名流大家之举,别是一种感念。

他说自己十六岁后,常到北京求教于杨刚,问道于卢沉、周思聪。此三位已亡人,在我看来是当代国画界“画家中的画家,教师中的教师”!在美院,他们也是我的良师益友。颖生能得益于他们的影响,是一种求知选择的慧觉。他说,那时他还找过我,我说,记不得了。

1995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成为胡勃先生的研究生,毕业时,国画系竟然还缺一个留校任教的名额。胡勃先生痛感美院将失去一个难得的人才,情急之中,到壁画系找我陈情,且不由分说地带我去看王颖生正在绘制中的毕业创作。我去看了,看画,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的感觉,感动却更让我相信胡勃惜才的眼光和情怀。

对我任职的壁画系而言,我正需要这样一位造型功力扎实,工写技法兼备的“国画教师”。在彼时两年前,学院向上级基金机构申报科研项目时,我填报过一个关于对中国传统壁画保护与修复理法研究的课题。虽然,我“危言耸听”地提出了:“鉴于国内历史遗存传统壁画的现状,本课题对传统理法的有关研究具有‘兴亡继绝’的意义,且有迫在眉睫的紧迫感!”但,让我深感失落的是,这一提案,竟然完全未能引起现场审议专家和相关领导们的认知!被“作废”了的我,有一种陷入失败感的孤独和无奈!

中国的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在其学科建设中,如果缺失中国传统壁画的理论、技法的教学,如果得不到相应的考察、研究经费而成为教学进展的弱项,作为中央美院壁画教学的一个机构,我们如何面对祖先?何以奢谈“文化自信”?所以,无论如何地无奈,却又是我所决不能放弃的。这时候,我从王颖生工写兼长的绘画中“直觉地”看到了一线希望,一种可信托、可期待的潜景。我对胡勃说:“谢谢,我们要了。”

此后二十年,由于王颖生的加盟,中国传统壁画理法研究和实践成了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一工作室教学的重点中的重点。

王颖生兼备中国绘画传统的理论认知和笔墨技巧的功力,他对申报《中国传统壁画教学、保护、修复》这一课题的“初衷”,表现出远比我更具韧性的耐心。自1997年始,他不断完善这个“申报”课题的内容,提出更具可行性的计划、方案,一而再、再而三地申明其“大义”。直至2009年初夏,终于等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这个课题获得了一千多万元的基金——我们有了!——用于购买相关需要进口的先进仪器设备的专项资金和相应的考察经费!

所谓“天时机遇”的巧合,更无过于山西大同三大古寺修复后壁画重绘的“工程”,在我们基金获批的同时,也找到了我们壁画系。我对颖生说:“这将是我们回报课题科研成果的天赐良机,同时更是一次锻炼队伍的绝好的用武之时!只要不赔本,我们就接了!”此后四年间,我们严格依循传统壁画的经验,依据三大寺原有佛教内容的记载,依照辽代壁画风格形制,听取佛教壁画考古学者的建议——按照三大寺的原本壁画的内容,反复再三地作出严谨的线描设计稿、具有古风的色彩稿;严格地按传统工艺程序,做墙基,尤其严格地做地仗层、绘画层,然后以1:1的比例将线稿上墙,严格地选用优质的矿物质颜料,沥粉、贴箔,纯以真金白银。参照敦煌壁画、永乐宫、法海寺以及山西重点寺庙壁画效果——为追求它的高水平。历经四个寒暑,完成了四千多平米墙面的绘制,是仿古,同时也是一次“复古”语境的再造。

通过四年相识、相知的磨合,当初不免心存疑虑的大同市长耿彦波也心悦诚服地赞赏道:“排除异议,最后决定由你们中央美院壁画系师生完全承担这一工程,我们是找对人了。我敢讲,看效果,论水平,你们不输于古人!百年之后,你们的作品将同属宝贵的历史文物!”——我以为:耿彦波是位有艺术眼光、有战略担当、敢作敢为的地方领导人。这在恢复、重塑大同市历史形象的整体规划中,能获得他并非虚夸的赞许是很难得的。

回望这四年,前后四届、百余人次的师生参与了这一现场绘制的宏大“会战”,要克服课堂教学中不曾遇到过的种种困难、麻烦和预想不到的突发问题。修复中的大殿门窗洞开,师生在近十米高的脚手架上攀爬。冬日里,滴水成冰;酷暑天,汗流浃背,常人不堪其苦,师生却能乐在其中……我想说:我在参与全过程的感受中,要对这支团队的“总教头”,这四千多平米壁画绘制的“主持”者,壁画绘制中形象最重要、难度最大的“主笔”者,以及对这支队伍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照顾周全的“大管家”——王颖生深表敬意!

我在其中被冠以“艺术总监”之名。但四年之得于我,心照不宣的体会,是一次近似于重读本科的经历。切实体会到教学相长,唯有能不计资历深浅、年次长短,才能真“见贤思齐”——我,乐于初始以“学生”、进而曰“战友”、再而称“伙伴”来形容我与颖生之间“师生”转换的关系。如果说我对中国传统壁画的理解与技法,在这些年间有些提高的话,应是缘于和王颖生的相识相知过程中的“获益匪浅”!

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基于教育部课题《中国传统壁画教学、保护、修复》的学术成果,创建了包括纸本、绢本、油画等多材质艺术品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已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的王颖生,出任修复学院院长。教师们有“创业初始”的激情和慎重意识;新生有“踏入新领域”的兴奋和求知欲望。孩子们入学时,我说过:“这个专业会让一些濒临灭绝的艺术文物起死回生,这是对艺术传承兴亡继绝的时代使命。美术学院培养的修复人才,应该是理法兼备的专家学者!我们曾盼望过多年,你们现在踏入的专业领域,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双重希望!”

为了高水平、高质量地开创学科起步的新局面,王颖生破例,在学院年过六十岁一律“退休停业”规矩外,迎接在荣宝斋有着近七十年装裱修复绝技、年逾八十岁的冯鹏生老先生,到美院课堂;把知名于美国而年逾古稀的油画修复大师司徒勇请回中国,在中央美院为其开设工作室,并为其完善修复设备和教授条件。二老在备受尊重的感受中,焕发出“老骥伏枥”的壮志和活力,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年轻的教师如:李丹、董卓、马鑫以及一些应约的客座学者,新学科的师生们同心合力,营造出了校园内最活跃、最富有探索精神的教学氛围。

202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教学“课展融合”系列活动中,修复学院的教学成果汇报展获得了广泛而一致的好评!即便是本科一年级同学作品的效果,也让我们许多见多不怪的先生们,有了刮目称奇的赞叹。开局不过三年,业绩堪称非凡,一个多月前——2023年12月2日,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做东道主,发起举办了“国际修复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论坛”,一时间,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云集北京,在与会学者争相发言的热烈交流中,水到渠成地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学术平台。

王颖生这个画展即将开幕前,我认真拜读了颖生称之为良师益友的马国强先生和大批评家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先生的两篇论其画作的序文。前者称谓:“其跨学科交叉的表现,令人刮目!堪称‘王颖生现象’”:后者赞誉:“王颖生对多个画种,广有涉猎,取精用弘,有与众不同的综合面貌。”我读后以为:“二位贤达之评述备矣!”这个画展,足以表现出王颖生在当代画家中卓尔不群的创作能量。

我作为他美院教师同事的角度,可能在我的“话里”,还需说些对王颖生“画外”的认识。我说:我非常看重作为学院教师的王颖生。美术学院教师的责任,是教学,这和“画院”不同,美院教师的个人创作,属于“业余”的行为。王颖生任教三十多年,力行在课堂上言传身教,数年间,坚持亲自带领学生到现场作观摩、考察、写生,经年累月离家到外地指导传统壁画绘制与修复实践。我清楚,他的兼课量经常是“超负荷”的。为支持贫困学生设立资助金,数年间,他累计捐款逾百万元……

今天,王颖生在其繁重的教学之余,能够作出如此气派的个人画展——人称为“王颖生现象”!我赶来为之祝贺!且以为,无论从时间,还是从一位教师的精力而言,这都是一种生命力超常付出的奉献!

我推文为序,“话里”引申颖生于个展“画外”的操行和奉献,作为美院已然退休的——“孙爷”,我要感谢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统壁画的理法研究与实践,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的学科创建与开拓,如果没有王颖生在教学中深明战略取向的全力投入,可能‘不会有这样的今天’!”这意义——应会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历史的记载。是以为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

于云南昆明华怡园

2023年12月26日

图片

马国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我看“王颖生现象”

在我的眼中,颖生在中国美术界、在中国人物画界,应该称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人物。这样说,绝不是因为我和他是同出河大校门的校友,又有存续了数十年的忘年友情,从而对他有所偏爱。

之所以称为“王颖生现象”,是因为他多年来以自己极高的天分、超人的勤奋和过人的精力,游走于工笔重彩、小写意淡彩、泼墨写意、壁画、油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样式、艺术品类之间,游走于教书育人、潜心创作、苦练手艺、读书研典、教学管理、活动组织等不同社会行当之间。画种多有涉猎,行当多无关联,但颖生却游刃有余,均有建树,且全都熠熠生辉,令几乎所有认识他的朋友同行都感到不可思议!但游走归游走、游刃归游刃,九九归一,颖生说到底还是个画家,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中国人物画家,而画家是要靠作品说话的,要用中国人物画的特质语言说话的。这么多年,颖生用自己的大量作品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实力和潜力。其中有体量巨大的壁画,有接受国家重要机构邀约而创作的堪称宏幅巨制的主题性作品,有大量意趣盎然的小品手卷,有现场写生的风景人物……这些作品不断通过展览、出版物及各种媒体的传播,一次次地在业界、在社会造成冲击,令人刮目!令人瞩目!

我不是美术理论家,对于颖生的作品我无法从理论的高度予以归纳和整理,但我是一个中国人物画的实践者。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我以为王颖生之所以可以称得上是现象级画家,主要还是他作品本身所呈现的以下几个艺术特色。

第一,人物造型的“王家样”图式化和个性化。颖生在人物造型尤其是面部造型上已经形成他自己的王家图式,可贵的是他在图式化的刻画中又使每个形象鲜活各异,范式化而不雷同化。这种特色在他的巨幅新作《恢复高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百余个年纪相仿的青年考生,这种大题材大场面多人物,既使对于长于写实的油画家,也是极大的考验,但颖生完成得十分精彩:一百二十多个年龄相仿的青年考生,统统长了一幅“王家样式”的脸,却又性格鲜明有别、刻画手法各异、人物众多绝不重复雷同!这种写实功力和统一范式的能力,真的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特点在颖生其他人物众多的大场面作品中也多有展示。

第二,人物形象蕴涵的有度的幽默与诙谐感,与题材人物的庄重庄严产生的对比与和谐,是颖生塑造的人物的一个特色。在他的《香港回归》和《午门誓师》以及成吉思汗陵《一代天骄》壁画、洛阳紫微城天堂《万国来朝》壁画中,他把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适度夸张变形,使这些冰冷的人物变得可萌可御、可亲可爱,比如他壁画中的武则天,威严之中还透出些许萌态与可爱,这体现出颖生轻松的创作心态和达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色彩运用的中西结合,技巧运用的壁画重彩与民间绘画的融合。前面说过,颖生原本在传统中国重彩方面下过苦功,去俄罗斯访学期间认真画过大量油画,后又对中国传统壁画的色彩、制作深有研究,这种跨学科的交叉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既有西方绘画的整体色调和冷暖对比,又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静穆、单纯、强烈;既有西方绘画的视觉冲击,又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刻画入微。

第四,线条的中西结合。颖生的用线远取老莲、伯年,近追子武、中一,中锋为主,收放有致,又吸收西方绘画线描大师丢勒、安格尔线的风格糅入自己的线中,形成一家之言。从他的不少中国戏曲人物作品、国外风俗人物作品、白描风景写生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处理繁复斑斓的戏装纹样、少数民族服饰、人物背景、林木枝叶及静物时,面对这些传统线描难以刻画的对象,王颖生或勾勒、或点厾、或侧逆、或染擦,游走自如。其中相当多地吸收使用糅入的是西画用线的方法,这既中又西的线描,是颖生独有的、鲜明的艺术个性语言,这应是颖生对中国人物画线描发展的贡献。

颖生刚进花甲,正值艺术人生盛年,他的艺术未来还有无限值得期待的可能。此次他携作品回家乡汇报展览,可谓是衣锦还乡。我这里“衣锦”不是指财富和地位,而是指颖生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他为河南赢得的荣誉!这位对家乡充满回报之情的游子,是在向这块生养他的土地捧上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马国强

2023年12月12日晨6:23稿

图片

席卫权,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从《学院·本色》看王颖生作品

王颖生老师幼承家学,耽志绘画,苦学不辍,先后考入河南大学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访学列宾美术学院,一路得遇良师,广收博取,艺业精进,勤于创作,佳作频出;回望从教为学,敬业谨严,求实进取,终能得道多助,专业有成。适逢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传承展策划,经各方举荐,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河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即将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启。展出画作包括王颖生老师的重要代表作、教学示范、采风写生、研习之作、画稿等,大小间杂,都精彩纷呈,是一个较为系统全面体现作者风貌的展览,画者言称这是面向家乡父老和画界同仁的一次诚恳汇报。

看颖生老师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维度。首先是精湛的绘画本体语言。他的作品是基于现实主义的,又赋予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质,画面构成简约、克制、灵动,强调整体,人物刻画精准、深入、洒脱,讲求意趣。无论如《香港回归》《万国来朝》《一代天骄》等历史主题鸿篇巨制,还是《时尚香港》《舞台》《纳西古乐》《工作室》等生活场景聚焦,都能形成一种特有的由气势开张到精微表现的对比关系和画面张力,有很强的代入感,令业界称道。

第二是彰显时代视野下的文化关照。有深度的创作要有文化品格,能基于对文化、时代背景的理解来阐释主题,深化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艺术叙事。颖生老师的创作一直走的是由技入道、道器相合路径,他重画艺之“型”,显巧思,更求内容之“意”,即意义和艺韵。他的创作广涉历史主题、时代主题,顺应国家文化战略导向,深挖其中文艺旨趣,所表达的气象很“正”,端庄、雅致,又活泼、清丽,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属于美学上的大美范畴,体现了艺术创作的价值属性、情感属性。

另外,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学院•本色》展览所昭示的意义还不完全是作品本身,优秀艺术家画作的底色最终还要回归到他本人的修为、眼界、胸怀,及其所秉持的道义、原则及人生态度。颖生老师藉由主题创作、课堂教学、写生实践及“中国色彩谱系”等系列研究成果集中展示,回馈母校、泽被桑梓,所体现的更是深沉的故乡情缘和教育情怀。如作者自叹,天地悠悠、白驹过隙,几经辗转,不觉倾心绘事已四十余载,虽两鬓染霜,却“近乡情更怯”,关心母校,心系河南……如果仔细品读,从感知到知觉,相信大家能从此次展览的整体面貌中体察到这种浓厚的人文情感。

画里画外看《学院•本色》展览,或有感动,总有收获,推荐给所有关注中原高等艺术教育的人们。也借此次展览表达对颖生老师和广大校友们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

2023年12月22日

图片

王颖生,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

独自行走问道西东

“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后记

我耽于绘画不觉已四十余年,七岁始我画了张戴皮帽的女孩,让专事绘画的父亲不再犹豫,正式开教,从此我便没有了童年和少年。画速写、临帖、画素描几乎成了我课外生活的全部,《怎样画素描》《素描述要》《工农兵头像选》伴我成长,《傅雷家书》中的故事是我的现实版。父亲是想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的我能有一技之长,安身立命。

我考入大学前父亲是我唯一的专业教师,在河南大学艺术系,我遇到了王威、丁中一、傅志明、李元星、刘泮峒、马岭等授业恩师,他们均在河南美术教育界深耕几十年,育人无数,放之全国也是出类拔萃的专业老师,从专业到做人对我的影响深远,成为我做学生的人生骄傲!后来在母校任教与他们同事九年,是骄傲的延续。尤其自己一直视为师友的马国强老师,在美术创作上率众形成河南美术的强力集团,厕身其间,我作为河南籍美术家进一步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在河南学习工作期间,自十六岁始常赴北京求教杨刚老师,经他介绍问道于卢沉、周思聪、胡勃诸先生,获得的教益经年滋养着我。1992年我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助教班进修,1995年考取工笔人物画研究生,师从胡勃先生。1997年毕业留校任教于壁画系,教授传统重彩壁画。2009年我与孙景波先生共同承担了教育部课题《中国传统壁画教学、保护与修复》,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在中国画界不觉已缺席太久了。

1994年我画了《苦咖啡》,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中获奖,后来又画了《工作室》《静静的时光》,一组有青春忧郁情怀的作品,自己青春即将不再算是与青春告个别。再后来又画《踱步之一》《踱步之二》《大学》系列。

在准备画《踱步三》为时空错位,表现在东西文化徘徊的几代人的方法打个结时,2002年国家基金委公派到俄罗斯留学的项目在中央美术学院遭遇冷场。因变革不成功的俄罗斯状况日下,大多数学子留学必选美、英、法,去俄罗斯堪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缘自父辈的苏联情结泛滥,申报了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梅尔尼科夫大型绘画工作室访问学习。2002年的中国已是艺术市场骚动、绘画价格横飞,朋友笑称我出去再回国已经无人相识了。半年的俄语培训,经历了非典后,差不多迟了一年到达俄罗斯,一开口自己知道基本上把那点语言训练又还给了老师。

在俄罗斯我尽情地徜徉在埃尔米塔什、俄罗斯博物馆、特列恰可夫画廊、普希金博物馆、画家之家等,细细品读心仪画家的作品,从圣像画家鲁勃寥夫到伊凡诺夫、巡回画派、苏联时期直至俄罗斯当代绘画,我用一年的时间研磨,疯狂地画了一年的油画写生。

在俄罗斯的日子,远离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从近观到远视,系统地梳理分析传统绘画尤其是壁画,许多模糊的认识渐次清晰,为回国致力于中国传统壁画理法研究做了一番坚实的准备工作。

2006年完成的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的壁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我把传统造型语言进行现代转换的一次大型实践。与孙景波先生、同事唐晖分段完成的壁画群,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期间还接受中宣部、财政部委托绘制了重大历史题材《香港回归》,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9年,我与导师孙景波先生持续十多年共同申请的课题《中国传统壁画教学、保护、修复》在教育部得以通过,恰逢山西大同城市进行文化转型,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都有传统壁画的保护、修复及重绘任务。在国家课题的基础上历时三年,我与一百多人次的老师同学一道,完成了三千多平米的重彩壁画绘制,个中甘苦自知。只是辛苦了我的研究生导师胡勃、博士生导师孙景波两位先生,看他们业已六十多岁的人,犹如老工匠般与学生一道上下攀爬,陪我经历了酷暑严寒,一千多个无法回首的日子。这应该是传统壁画自清代始三百年来渐次式微、几近绝响后的最大规模的复原和重绘。

大同归来,已是2012年末了,本以为可以休养生息,让自己喘口气,但是河南洛阳隋唐遗址的天堂塔一至九层有壁画绘制规划,家乡父老的热情让我难以推却,又是风雨两年不得安闲,完成的首层壁画《万国来朝》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

接下来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主题创作《中国京剧——徽班进京》绘制,北京市重大历史题材《午门誓师》又接踵而至,展览尚未开始,《把身影根植在群众中——尕布龙》的创作任务突然被安排,时间更加紧迫,要赶在“十九”大前完成。这些都是三米高、八米多长的巨幅国画,我一个人上下腾挪,绘制难度大于几十米的壁画创作。此后我又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完成了《长城颂》《梨园代代传》《恢复高考》,目前正在绘制《共产党人在新疆》。

我流水账般地记录了自己在绘画路上的挣扎,一路风雨,痴心不改。我自幼酷爱运动,总以为在体育方面会有建树,几十年下来,别无所长,总结自己比画画的懂体育,比专事体育者知晓美术,与油画家论水墨,与国画家谈壁画,跟国画家说自己长久缺席!二十几年栖身于壁画界,对壁画之苦、壁画之难有深层体验。

教书、画画已经让我在时间上捉襟见肘,穷于应付,但自己贪图虚荣盲目追求高学历,于2008年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博士生,从第一天起,我风雨无阻地认真应对博士生的每一门课程,并尽力完成。为各种原因所累,历时六年,在终于不能再拖的情况下毕业。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前后日子里,我密集阅读资料不下五百万字,但自幼养成的习惯,好读书不求甚解,自己没能脱胎换骨,学问也没有因此而与日俱增。写下十万字的论文,名曰《规范与沿革——宋、金、元、明寺观壁画理法研究》。老子的《道德经》五千字,孔子的《论语》不过一万一千七百零五字,但均是包罗万象,凝天地之精华。我十万字的论文说了不少废话,就自己在传统壁画实践之路上的体会,对寺观壁画进行了个案分析,旨在通过对中古时期宋、金、元、明寺观壁画的研究解析,试图厘清发端远古、蕴于魏晋、成于唐宋、颓于元明、沉寂于清的中国传统壁画绘制规范化的成因。

传统壁画一直代表国家意志,绘制于宫廷庙宇,表现朝纲礼乐,教化人伦,但自有宋一代近世人文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壁画走出殿堂传入民间进入寻常百姓家。元代文人画大兴,画壁绘制沦为民间匠人的生存之道,民间工匠由于文化的缺失,失去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应有的话语权,但传统绘画的基因深藏在中国传统壁画之中。书写性绘画兴起对壁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院体绘画形成了并行不悖的两大传统。

我在绘画上对多个画种浅有涉猎,近年由亦师亦友的范迪安主席领衔开启了疯狂写生模式。沿丝绸之路而下,从福建、河南、内蒙、西藏、新疆到欧洲各国写生创作,写生团队在采风过程中起早贪黑,被戏称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我随众也有了数量可观的作品,但都没有以个展形式进行过展现。2023年末,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真诚地代表母校邀我参加“以美明德厚土薪传——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传承展”,其中为我辟出单项展“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我仓促应对,展出了我在主题创作、课堂教学、写生实践和我多年关注的研究《中国色彩谱系》系列作品。画作不足名家凑,我特邀范迪安先生担任我展览的学术主持,孙景波先生为展览顾问,马国强先生为艺术总监,为我的展览加持。我客居北京三十年,一味忙碌,在绘画上略有心得,但融于实践尚在途中。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征求朋友意见,挚友说“你岁数不小了,同龄的人都做完了巡展,你还磨磨叽叽的,犹豫不决个啥”。虽有鼓励但我心中还是忐忑,漂泊多年,面对家乡父老,无以为报,惟矢志不逾的是心系故土,归来虽然两鬓斑白,但心中依然驻着一个少年。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

2023年12月10日

学术研讨会

展览开幕后,“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郑州美术馆新馆二楼多功能厅举行。与会嘉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诚恳而亲切。嘉宾们从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对王颖生教授在艺术领域的成果、探索、贡献、价值、影响及其为人为学为艺的难得品格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充分讨论和高度肯定,但也一致认为由于王颖生教授涉及艺术种类及重要作品众多,一个展览不足以囊括其艺术全貌,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呈现,并由衷祝愿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美术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现场·展厅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现场·观展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开幕当天,观展人群接踵摩肩、川流不息。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5日。

现场·留影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image.png

图片

展览嘉宾留影

图片

“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开幕式及研讨会与会嘉宾在郑州美术馆前大合影

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部分师生与王颖生教授在“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展厅前留影

部分展品欣赏

图片

《静静的时光》王颖生145cm×180cm纸本水墨1996年

图片

《工作室》王颖生145cm×180cm纸本水墨1996年

(建议横屏观看)

图片

《踱步之一》王颖生200cm×125cm×3绢本工笔重彩1997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图片

《踱步之二》王颖生200cm×135cm×4绢本工笔重彩1999年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图片

《把身影根植在群众中——尕布龙》王颖生300cm×800cm纸本水墨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

《梨园代代传》王颖生300cm×600cm纸本水墨202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藏

图片

《恢复高考》王颖生300cm×650cm纸本水墨2022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藏

图片

《凿空》王颖生240cm×60cm×6纸本水墨、矿物颜料2023年

图片

《午间小憩》王颖生45.3cm×53cm银箔卡纸水墨2022年

图片

《湿地花海》王颖生45.3cm×53cm银箔卡纸水墨2022年

图片

《大河上下》王颖生50cm×60cm纸本水墨2022年

图片

《中流砥柱》王颖生50cm×60cm纸本水墨2022年

图片

《大学·蔡元培先生像》王颖生200cm×128cm纸本水墨2002年

图片

《大学·陈寅恪先生像》王颖生200cm×128cm纸本水墨2002年

图片

《父子》王颖生180cm×90cm纸本水墨2009年

图片

《兄弟》王颖生180cm×90cm纸本水墨2009年

图片

《印度游记之一》王颖生180cm×90cm纸本水墨2008年

图片

《行者》王颖生180cm×97cm纸本水墨2014年

图片

《节日》王颖生136cm×68cm纸本水墨2014年

图片

《五月花》王颖生180cm×97cm纸本水墨2014年

图片

《香港故事》王颖生200cm×140cm布面水墨2018年

图片

《时尚香港》王颖生200cm×140cm布面水墨2018年

图片

《同学》-1王颖生200cm×140cm布面水墨2019年

图片

《刘小语肖像》王颖生200cm×140cm纸本水墨2019年

图片

《纳西女孩》王颖生200cm×120cm布面水墨2020年

图片

《纳西古韵》王颖生200cm×140cm布面水墨2020年

图片

《阿里的孩子们》王颖生200cm×120cm布面水墨2021年

图片

《摩梭女孩》王颖生136cm×68cm纸本水墨2020年

图片

《名角》王颖生68cm×68cm纸本水墨2022年

图片

《舞台》王颖生68cm×68cm纸本水墨2022年

图片

《依涛罕》王颖生180cm×60cm纸本白描2023年

图片

《曼岭的依哨囡》王颖生180cm×60cm纸本白描2023年

图片

《石窟寺》王颖生180.5cm×61.9cm纸本水墨2023年

图片

《哈尼村寨纳么道中》王颖生180cm×60cm纸本水墨2023年

图片

《蕉林》王颖生180cm×60cm纸本水墨2023年

图片

《版纳植物园写生》王颖生180cm×60cm纸本水墨2023年

图片

《哈尼村寨纳么写生》王颖生180cm×60cm纸本水墨2023年

图片

《山乡巨变贵州写生活动志愿者宝焕》王颖生66cm×33cm纸本白描2023年

图片

《雷山乌东苗寨李一一》王颖生136.8cm×68.8cm纸本水墨2023年

图片

《山乡巨变·文慧珍》王颖生136cm×69cm纸本水墨2023年

图片

《小花苗系列之一》王颖生67cm×45cm纸本水墨2023年

图片

《小花苗系列之二》王颖生67cm×45cm纸本水墨2023年

图片

《大先生》王颖生200cm×140cm布面水墨2023年

图片

《杜尚》王颖生200cm×140cm布面水墨2023年

图片

《张大千与陈师曾》王颖生200cm×140cm布面水墨2023年

展览信息

图片

图片

学术主持

范迪安

展览顾问

孙景波

展览总监

马国强

策展人

席卫权、罗鸣

执行策展

刘凤

展览统筹

马利霞、朱璇

展览协调

冯乾、孙莉

设计统筹

王金磊

展览视觉

郑嘉燕、刘煜潇

展览执行

马鑫、马亚萍、宋安依、亓雪缘、付万全

张书森、于跃、王一婷、张起运、宋健

姚新华、宋明辉、蒋辉、汪静

展览时间

2024年1月2日—2月25日

开幕时间

2024年1月2日14:00

展览/开幕地点

郑州美术馆新馆一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央美术学院

河南大学

承办单位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郑州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院

支持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

艺术家简介

范迪安谈王颖生的艺术旅程:踱步不止 游目骋怀

王颖生,1963年生,河南沈丘人。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4年被国家基金委选派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梅里尼可夫工作室访问学者。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修复研究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青年画院院委。

代表作品:《潮》(1989年),《苦咖啡》(1994年),《静静的时光》(1996年),《事业》(1997年),《踱步》系列(1999-2002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2006年),《香港回归》(2009年),《万国来朝》(2014年),《中国京剧——徽班进京》(2016年),《翻越雪山》(2016年),《最美中国人·把身影植根在群众中——尕布龙》(2017年),《午门誓师》(2017年),《城濮之战》(2019年),《坚守》《天使》《疫情》《出征》(2020年),《长城颂》(2021年),《梨园代代传》(2021年),《恢复高考》(2022年)等。

出版有《走近画家王颖生》《中国画坛·60一代王颖生》《开物王颖生水墨作品集》《北京史诗·重大历史题材中国人物画·午门誓师》《华严寺、善化寺、灵岩寺三寺壁画再造》《规范与沿革——中国古代寺观壁画理法研究》《中国当代工笔画名家作品系列——典雅·王颖生》《中国当代名家研究·水墨风格——王颖生》等多种专著及作品集,并被多家媒体专题介绍。

  责任编辑:窦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