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梦觉·暗香来——郭莽园 王居明艺术展”将于4月19日-6月3日在潍坊举办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4-17 11:45:53

图片

图片

梦觉·暗香来——郭莽园王居明艺术展

主办单位

潍坊学院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潍坊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承办单位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

潍坊市美术家协会

潍坊市美术馆(潍坊画院)

潍坊市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

潍坊市侨联华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委员会

潍坊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陈介祺研究会

中共安丘市委宣传部

安丘市文化和旅游局

安丘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广州水墨村美术馆

天下收藏集团

龙湖美术馆

开幕时间

2024年4月19日10:30

展览时间

2024年4月19日至6月3日

展览地点

潍坊市美术馆分馆龙湖美术馆

前言

中国绘画是决定中国艺术气质的独特形式。宋代邓椿在《画继》中提出:“画者,文之极也。”绘画融合了诗性,将哲学、文学中对世界独特的理解沉淀到视觉空间中,反过来又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的画者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代,却孜孜追求着“看来天地本悠悠,山自青青水自流”的永恒精神,使中国绘画具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

郭莽园先生作为“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的社员,其画作气象高华、笔墨简约、运势恢宏、天人合一,既有酣畅淋漓的人生快意,又有烟光日影露气浮动的意趣。王居明先生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其画作散锋简笔,老干幽花,性格倔强、风骨刚强。既有超尘脱俗的金石真气,又有笔随意转的洒脱恣意。”一南一北”两位艺术家以人品为根基,以学问为意境造化,以诗、文学为画道内涵,通过笔墨表达着深厚的人文情怀与丰富的时代精神。步入展厅,驻足画前,似乎能够听见飒飒如风的神来之笔,感受狂狷性灵的自在无挂碍;嗅到琼林仙境里的梅香幽冷,领悟淡色微墨中的清净玄明。

此次“梦觉·暗香来”艺术展展出作品具有极高的学术性与艺术观赏性,不仅是潍坊作为“中国画都”的一次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更是潍坊进一步激活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艺术浸润城市、促进城市文化发展进步的积极实践。笔墨纵横八千里,浓淡相宜千秋意。祝愿两位艺术家艺术之路长青,也祝愿潍坊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越来越好!

——龙湖美术馆


众论莽园

郭莽园先生今年已逾80岁,技进乎道,已臻化境。他是中国文化语境塑造的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中国故事。他不仅纯属“野生”,且从未进入“体制内”,更无一官半职履历。作为一个单纯的画家,意味着人们对他认可,对他所有评价的惟一依据只能是他的画格和人品。在当今社会,这是有相当难度的。他以不凡的艺术人生,以及众多得心应手的写意之作,为我们诠释了何谓艺术天赋,什么是厚积薄发。

——梁江《万物在心》

郭莽园先生为当代水墨画坛名家,早著盛名。书画篆刻兼長,尤於传统写意之作,深入研求。下笔浑厚古拙,直抒性灵。观其近作,墨气淋漓,笔致疏简,团团生意,朴面而来。似又回溯到水墨的本源,水墨通禅,机趣盎然。由南宋而明清以来水墨精神,又一次在新的时代洗发生新。略书数语,以誌欣赏。癸卯五月,梅雨初霁,沪城丁羲元寄贺。

——丁羲元

郭莽园先生的画,有天趣,传统功力深厚,文人气浸润沉着;又清新自然,不囿于羁绊。

——尹吉男

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是检验美学家理论(艺术哲学)真理性之标准,作为艺术价值标准的美学理论是评价和判断创作实践是否有艺术价值的尺度和标准。

昨天下午在齐白石纪念馆品读郭先生书画作品近150幅,其精准对应业师高尔泰先生美学思想特别是‘感性冲动’与‘理性结构’理论,在证明高氏美学真理性同时证明郭氏艺术的真正创新性发展价值。堪称艺术哲学与艺术创作相互照耀之典范。

——李蒲星

郭莽园先生是岭南人,然而他的画不同于以往我所认知的岭南画。后人推“二高一陈”为岭南画派之代表,继后又有黎雄才、关山月,历数岭南画,郭莽园先生亦属岭南画派之异类。郭莽园先生画作应该源自明清以来的文人写意画,我在粤北一个展会上和郭莽园先生相遇,他为人豪迈,气质疏放,笔底写照亦复如是。一方水土一方风物,岭南自有岭南的面貌,郭莽园先生的作派和画作异于岭南所有的画人,他在岭南画坛可谓独树一帜,岭南画坛需要郭莽园先生,这样,岭南画派可以增加几许厚度。

——怀一

岭东潮汕的郭莽园先生,是当今画坛“诗书画印”皆擅的通才和奇人,也是一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达人。观物有山川万里之势,论画存千古圣贤之心。江山有诗,酒旗风暖,这样的人和画,还有对饮蓬庐、弹铗而歌的欢场,许久、很多人,都遇不到了。

——管郁达《此身爱在莽山中》

明人汤显祖曾提出“惟情”论,袁氏三兄弟亦推出“性灵”说。概言诗歌、绘画“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诗人、画家应自写性情,“┅┅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因此,创作中国画,画家多受情感驱使,画中所表现、传递者,莫非情绪,莫非性灵。郭莽园深谙“灵机”,其画尤在性情滋味中见其功力,既能“出新意”,又可“去陈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笔势简俊,含滋蕴彩,颇有随手涂写、自尔成局的浪漫主义特色。无论《蛙趣》《黄菊》或《墨竹》,均能把俗世之美和个性解放联系起来尽情表达,其作品最有深意之处,是充分体现出作者对普通民众阶层审美趣味的“真心”喜爱与不懈追求。

——杜少虎《墨笔生趣抒性灵》

郭莽园之峭峻,如海边龟齿礁岩,任凭不期而至的恶风险浪,在蹉跎中清洗,在尖刻中温柔,在蹂躏中修持,在泥淖中挺拔……把峭峻的沟壑,雕刻在脸上,扭结为肌腱,飘拂为美髯,安妥为灵魂。

这是少年的练达,晚年的重光。这是,属于他的时代时势,加持他的边缘,赋予他的倨傲。这是不得不为的特立独行,并与之共谋而成为孤勇者,决绝者,也是先行者的坎坷长成。他在莽莽的苍园中,自渡他的艺术之船!

这等旷野的风景,所涵容的艺术,所以拙重,所以顽稚,所以写意渺远,所以……意味着独立与独特,既四绝而入西泠,自有它冷僻倨傲而浩然的道理。

——郭小东《峭峻郭莽园》

老爷子虽然生在岭南,但正如他的相貌不似岭南人,他的画风亦不似岭南派。他真是野生的,嘎嘎独造,自成一家。他的画,又猛厉又天真,又老道又生绌,又世俗又清雅,又传统又当代。尤其是,老爷子不失赤子之心,这赤子之心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来,于是有感染人的艺术力量。他走的是文人画的路子,但传统文人画的自怜自爱、无病呻吟,在他的创作中荡然无存,相反,野生的艺术自有他生命的强悍同元气。

——何立伟《咏而归》

感叹之余,不禁发问:何以莽园?

何以莽园,格调使然。

何以莽园,诗心使然。

何以莽园,诸师无私相授使然。

何以莽园,潮汕文化使然。

何以莽园,现代意识使然。

何以莽园,锐意创新使然。

——蹇丰《何以莽园》

观郭莽园先生的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的画作是生动的,是有故事的。看画之后再读标题,那标题才真叫画龙点睛:画面上一只猫儿打翻了红酒杯,标题叫做“守着个窗儿”;画一只蜗牛,标题叫做“无鼓无锣做道场”,这只平平无奇的蜗牛瞬间有了内涵;画两只小乌龟,标题叫做“莫笑形骸龟鳖缩”,画面萌趣可爱,细品忍俊不禁。

——任彧婵《野趣与雅趣》

笔非寻常笔,墨亦寻常墨,法外之法,诡逸成图。元真风采已越白石山人。如此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者,岭南郭老是也。郭老画风已入超逸之格,笔墨之道早已不再循规蹈矩,其用笔离经叛道,其用墨乃随心所欲,所绘物象造型与画作图式,已趋象外之像。从表面上看,他的创作似为轻松率意自由。实际上他极其艰难,我觉得他创作时的最大付出,就在于他对每幅作品的立意和构思之上。

——马襄《与南来的莽园先生眉来眼去》

(郭莽园)作品整体给人以下几个深刻印象:

一,大气!无论是丈二巨制,还是不足一平尺小品,笔墨皆酣畅淋漓,造境或深邃宏达、或开阔旷远、或诙谐风趣,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机锋内隐,细品耐人寻味。比如《海上三山》、《海福添寿》、《海边小鸟》等几张海水题材作品,都是海与山、海与鹤、海与鸟的简单组合,但莽园先生用富于用笔变化的海水与山、鹤、鸟的对比,经营出宏大的气象,给人以排山倒海的感觉,实为以小见大之典范也。

二,古气!莽园先生书法受康南海一脉影响,以碑入书,高古奇崛,复以金石书法入画,看似散淡歪斜,实则尽显北派“碑学”的古拙、朴厚、粗犷之美。这种美是超越普通大众审美的,所以现场有不少观众表示看不懂好在哪里。

三:文气!中国画的诗书画印有四分之三即诗、书、印是通过落款实现的。所以落款虽小事关画之成败也。莽园先生的落款在当代画坛是独树一帜的,把他的学养、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看着好又学不来。因为今人已少人有那一笔几十年功力的碑学书法啊!

——张志君《艺术如美食,野生尤难得——我眼中的郭莽园先生》

我把莽园的画列在“才人之画”和“奇人之画”之间。“才人之画”首先要见“才”,“奇人之画”首先要出“奇”,莽园的画见才而又出奇。所以我一见便为之一振。莽园之画,虽廖寥数笔,虽苍苍片墨,而画外之意无穷,此词心也。有此词心者,其画者,画也;其画者,非画也。画者,形、色、墨也,非画者,“品高而度远也”。画而非画,非画而画,此语唯可与知者道也。

——陈传席《品高而度远莽园的画》

余观其群鹤戏海图,纵横数笔画飞鹤,立鹤于上下,当中以大笔着兰色,淋漓横扫,浓淡相间,有骨有韵。

其画之巨,固已惊人,其法之奇,古所未有,今所未有,中所未有,洋所未有,唯潮汕人郭莽园有之。莽园者,真画家之闯王也!

——陈传席《独创和逾越》

莽园兄与予西泠同社,岭南才子也。工画,尤以丹青驰名,翰墨之交,而有斗酒诗百篇之气概,书画界颇少见。予最惊奇者,莽园才思敏捷,以擅对句自得,每遇逸事佳境,不假思索信手拈来,七步八叉之喻,信不独见于古人。所谓文人书画,倘无此等才情,安敢妄誉私夸哉。吾社中之有莽园,重其书画之才,更重其诗联之才焉。

——陈振濂《颐斋翰墨》

莽园画,宜书画并看,书趣画趣,都在其中,互有相映,相得益彰,其书中拙味,与画中清气,合而和和。

笔墨二字,不可小看,一看再看,才知笔墨何止笔墨!与无笔墨者,是无笔墨可谈,即无笔墨。而知笔墨何止笔墨者,方有一二笔墨可谈,与莽园可谈一二三四……余知莽园画,莽园书,多年矣!

大病二年,又见莽园画,莽园书,奇趣依然,多好!真真有趣!

——林墉《真真有趣》

人们都说郭莽园的画是上等的文人画,我觉得他与文人画已经有了许多创造性的背离。画中那些对命运无止境的鞭策,更接近“铁马西风大散关”的风裁。笔墨间浸透着古雅而引人入胜的生命信仰,有宗教式的亲和力,诠释了境杀心则凡,心杀境则圣的真理。郭翁年八十矣,好样的,你叼着人生不松嘴的精神,为这个怪物丛生的时代留下了几幅扬素波干青云的作品,这对我们这些颓唐、一世无成的人来说,是一种永恒的公道,真所谓方知六法力,足可追冥搜也!

——曹其文《莽园画展观后记》

与莽园大哥一见如故,顿成莫逆。识其人,观其画,方才明暸“惊为天人”何解也!

天地一壶中,砚池大舸雄。枯藤飞决绝,虚羽拱鸿蒙。

三两笔伤酒,八千法味疯。淡轻空重远,阿堵隐神衷。

——苏炜《读莽园大写意》

莽园先生的己亥新作,题材繁富,视觉跨度很大,几乎囊括了丹青和水墨两个系统、没骨和笔墨两种形式。这些新作,吸收石窟壁画效果的装饰风格和缵绪于近现代大家的文人情调兼而有之,放笔写意和精微收拾也控制得很好:自由中寓严谨,灵变里存凝重,色墨交光,氤氲通透。分而论之,以丹青和没骨法完成的作品,追求形质的古拙却反见用笔的轻松,既保留了装饰性,又汰除了制作感,色彩明净,肌理自然。以写意的笔墨挥洒而成的作品,则具有大开阖、大对比、大空间的特点,叩其两端而执其中,因而虽长条竖轴,亦能墨生虚白,散而不失;无论或色或墨,均以强烈的块面感,造成别致的图式趣味。

其间空灵松秀的线质,寓刚于柔,使色墨有所管领,得蕴藉绵密之效,浮漫之病由是不滋。合而言之,莽园先生的新作,以笔意取态,以布局取势,以复笔皴染取层次,清而不薄,放而不肆,寂而不空,色墨交叠而不浊,大处可观,细处可赏,奇变之格,已雄一方。

——王霖《评郭莽园己亥新作》

莽园最令人羡慕的是他对于水墨情趣有一种血缘般的直觉,笔下如有神助。不管是花鸟虫鱼,还是人物山水,他总没有拘泥于形式程序,时而倾砚泼墨,时而以粉起笔,没个固定规矩。其用笔极其灵活,点染反侧,飘逸灵动,笔墨点线不是被动地服从于形构,而是可以独立成趣;构图极尽奇拙,如无法无天又似在情理之中,观者常常为其提心吊胆而又随即恍然大悟;水墨运用大胆泼辣,墨色无论深浅,均能浑厚饱满,极具冲击力。如此追求笔墨意象的努力,使得情思入画得到灵动的表达,笔墨隐藏着深邃的寓意,画面延伸出广袤的场景,令观者出神于画面之外,驰目骋怀,翰逸神飞。这种感觉,便是文人画的化境。莽园的这种功力,虽是得之前人笔意,却自有一种神来的禀赋,一种超然的意会,一种直接的感觉,一种明白的自信,一种深层的果断。

——郑靖山《画坛“老菜脯”》

莽园之画也,其卓然于外者二,曰笔墨、结构耳。其笔墨也,旷达而不失细微;灵动而不无沉厚、动转而不少凝重。其结构也,如韩信之点兵,弈秋之布局,虚实相生,出人意表。其笔墨如斯,盖因其善书法,工碑帖。帖学之气韵柔媚,碑学之气势刚拙,杂然而一体,浑然而天成。故细观其笔墨,情、意、韵皆备矣。其结构之妙,盖因其善篆刻,以有求无,以小见大。得此二者,莽园之于今之画坛,执牛耳者也。

——罗一平《以意造境由境生意》

莽园属于大器晚成那一类艺术家。在绘画方面,他曾相继亲炙陈半醒、赵适怀、梁留生等先生的教诲,经由四王而上溯宋元诸大家,并在以黄瘿瓢为代表的闽派传统中流连忘返。从个人气质上来说,莽园更接近正统文人的角色。但经过生活的历练,在他与传统民间文化之间似乎存在更强的亲和力。因此,在他那些古意盎然的绘画作品中,能够看到源自传统民间智慧的巧思和传统民间工艺的蛛丝马迹,一点也不奇怪。

不言而喻,莽园在温习传统的经验的道路上走得越远,最后返回自我的王国需要跋涉的时间也就越长。在这个一切都讲求“速效”的时代,这肯定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验;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艺术家,莽园的魅力和真正耐人寻味之处也正是在这里。在他锲而不舍的性格中,我看到的是较之虚伪的谦虚或轻妄的傲慢更值得尊重的自信。我的设喻或许并不妥帖,“木斧”磨出棱角,磨成“利刃”,但更值得寻味是“磨”的过程。

——李伟铭《莽园与木斧之喻》

岭东郭莽园,奇士也,能诗擅画,书法《好大王》、《褒斜道》诸碑,笔走重涩,结体奇险。或作指画,若万毫齐聚指掌,简劲峭拔,观其画,如风中看剑,锋刃峥嵘而精气内蕴,俨然英雄名士风格。高且园、潘天寿之后,允称高标翘楚也。

——李伟铭《莽园指头画说》

以写梅之笔写石,复以写石之笔写梅,梅石同写,乃见莽园之兀傲;以写人之致写马,复以写马之致写人,马人同写,乃见莽园之萧索;以写山之意写海,复以写海之意写山,山海并写,乃见莽园之苍茫浩瀚。出入自由,无施不可,一一因其纵横态度。不拘于一家笔墨,亦不拘于自家笔墨,不从人,不违古,不我执,唯借写物以舒其逸气、喜气、郁勃气,或舒其莽苍苍之气!夫书画同源,所同者何?岂止篆籀意,又岂止中锋法?而更在于用势也,所谓一笔定一字之体势,一字定一行之体势,一行定一章之体势,清人所谓“胸无成竹”,诚知言也!静观莽园之画,每感其挥运之风,飒飒然而长驻。其所造之物,所造之境,一一着情感之色彩,无非其胸中之丘壑,诚可谓别有天地非人间也。苟以一二语以概其法,则曰:因势用笔,随情赋彩,情与物融,法随情生,空间感藏时间流,野乱处有统率方,此莽园之六法也。

——罗韬《言说不可言说者——述郭莽园之艺》

不知怎的,一提郭老莽园,我自然联想到“裤头师父”,并以为酷似。其实昔时诸大家均为“白发西瓜”一路,如白石、宾虹,虽有点儿师承,但更多是靠自个悟性。郭老俨然一介才子,大手笔,没套路,笔墨那两下真够吓人:运笔幽趣横生,如髙山坠石;线条率意挥洒,似鬼斧神工;墨色相融,好比虎穴探子;笔墨相破,好像天马行空。

——方土《裤头师傅》

莽园画宜书画并看,书趣画趣,都在其中郭莽园试图以古拙、挥洒、恣肆而不失含蓄的笔触,重现现代文人的古典情怀。因此,严格来讲,郭莽园是现代文人画的典范。其画中所展现的意韵与内涵,正是离我们已渐行渐远的传统文人的情思。所以,看到郭莽园的画,总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如同见其人。

——朱万章《郭莽园绘画的意味》

从莽园先生画里根本找不到投机之处,技法是传统的,从海派来,从书法、金石中来。无论是浓墨还是淡墨,还是行笔快慢,都体现出当今中国水墨界顶尖级的笔头功夫。他的构图总能出其不意,像变戏法般让人目不暇接。他始终坚持中国画的“写形”原则,以书写的方式写出心中之形,看不出“造”的痕迹。因此,读他的画就像品功夫茶一样,绝对的中国货、中国韵、中国味。

——陈炳佳《茶里话莽园》

我们不难发现,老爷子的这批作品对中国画表现手段的大破大立。文人画强调笔精墨妙,笔墨至上。对此,在他数十年的研究实践中已经有了十分成功的解决,甚至无可挑剔了。但是,在这里他选择了回避和有意的放弃。这里他用了大量的排刷和白粉,文人画强调中锋、书法入画,白粉则是一大禁忌,可是他却大量釆用,而且还是反反复复的积染、层层叠压。这些稍有不慎便会使画面出现脏、俗、艳、燥。

而这正是敦煌壁画里常常出现的表现方法,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匠心独运的和美与精彩。十二生肖和表现市井人物的系列作品里,这样的尝试格外引人注目,大量的排刷和纯白粉在画面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现,而且又显得格外养眼、高级。那些用排刷或大提斗反复扫荡后留下的笔触看似一遍狼藉、信马由缰、凌乱无序,却是来得如此庄严、沉稳,气定神闲,生机勃发。他在创作时常常喜欢大量使用原色平涂,而画质又在薄里透着厚实、古拙里彰显出清新瑰丽。

——陈炳佳《老来聊为敦煌狂》

对郭莽园的关注也差不多近三十年了,我一直将他当作“后岭南”的个案,是因为他以自己的方式,为“岭南派”供血,使得这如木乃伊的画派有了活着的性迹象,我同时也可以称他为后现代“岭南派”。由于我颇似跟踪式的远观近仰,或近或远,冥冥中他的做法对我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吸引力。郭莽园风神潇洒、越老越酷,颇有山间明月之清奇,但他不是明星,他也没打算成为明星,近三十年来,他似乎一直以一种淡定而无为的状态陶然在自己的家园,有序而轻快地耕耘着,正是他的这种状态和心态,成就了他如今的作品气质和气息。

——许宏泉《剑客郭莽园》

中国画画家越往后画,越是拼人格、拼综合实力。郭莽园的大写意花鸟作品中,你能找到青藤、白阳、八大、虚谷、老缶、白石的痕迹,还能找到离我们不远的沈耀初、汤文选的影子,山水作品中更有宾虹、石壶诸神仙打架,我想,这足以让人害怕了,他能游刃有余地借笔还魂,让那些闪耀在历史当中的闪亮的名字与你隔空对话。

——谢海《郭莽园,广东画坛的独行侠》

泱泱澹澹,巍巍峨峨。今之郭老,遁于白云山麓,醉卧敦煌一梦。或大风起,不拘形迹;或小意萌,粲然生色。形当难格,势必不禁。每至酣处,昂然掷笔,苍髯飞……随真朴,任淡浓,有“闯王”之誉,具“大侠”格范,皆难绘其神——可曾见人文郭老?诗书画印机杼一家,极高古,正本色,卓荦不羁!无碍,通途,恢弘兮志量,吞云兮气度。思之再三,惟叹曰:莽园先生。

——李宜航《莽园先生》

己亥之杪,莽园画展。莫高采遗,《兼属汉绮》,揭艳文丽章于千年之外;荒汀拾零,《复散西春》,启悲志悯情于大都之内。《凌扬观烈》,似国容眡令而动;《芙芬弥说》,如太一附物以形。一袭《衣羽暇》,一品《玉文羞》,一掩《居丹傲》,一幕《云舟曳》,江湖迢迢,庙堂赫赫。彤水荡荡,其源盖出于敦煌;翠火翼翼,其法似参乎梵高。排笔霍霍,狼毫扰扰;静躁之所攒萃,幽明之所往还。中西浑沦,古今同慨。中则牢笼虚谷,含吐白石,弹压子庄,伸曳老缶,纪纲朱耷,经纬徐渭。西则鞭笞马蒂斯,以“狂狷”而发“性灵”;睥睨波洛克,因“悬置”用显“此在”。正可谓:覃思运于古今,规同造物;诞构覆乎中西,焕如黼黻。横翥四隩,列驿千载,众灵杂沓,万法周备。

——张演钦《莽园画展读后》


王居明,自幼喜爱艺术,随乡里名家研习书画,后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潜心研究中国画艺术,主攻中国花鸟画创造,尤以梅花题材见长,有幸在于于希宁先生砚边伺立,得其言传身教,终得先生绘事之髓和笔墨精神,凭借其良好的文学修养,对梅花的自然属性和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遍访梅林胜地,熟读历代梅花诗文,阅遍名家画梅名作,与梅花为友,视梅花为知己,借梅花传情,以梅花言志,其笔下的梅花作品,立意新颖,构图奇绝,笔墨苍厚华滋,色彩艳而不俗,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富鲜明的时代精神。

居高望远 明心见性

去岁因撰写《陈介祺的书画收藏》一文,偶翻故纸,于父亲的手稿中辑出一些文字,知潍上陈簠斋太史曾鉴藏过元代王元章的一幅墨梅,上题:“玛瑙坡前梅烂开,巢居阁下好春回。四更月落霜林静,湖上琴声载鹤来。”诗堂及隔水绫上有翁方纲、伊秉绶、陈嵩庆等名家题跋十九通。恰巧现上海博物馆藏有同样一幅作品,为近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陈叔通老人捐献者,曾被老人列为所藏百梅之首。于是遍查国图、省图画册,至于国图古籍部将陈叔通老人上世纪初出版的《百梅图》寻来对照,然各画册只印画心并无名家题跋,不可确认。一日拜访梅荷堂,见架上书籍林立,累累盈室,几无回旋余地,其中尤多画梅珍册。随手一翻,即见元章此幅,诗堂题跋历历在目,正是簠斋旧藏者。一笑得之易易,问题得解;复叹梅荷堂书香四溢,琴鹤悠扬。梅荷堂者,居明先生画室也。

先生姓王氏,长于潍水之滨,自幼习学书画。初不得为业,殊恨恨;然于文字、设计颇多奇思妙想,心裁独出。千禧之年,因工作关系得侍砚于希宁先生,并陪侍作崂山之游,既得先生画理真传于案头,复聆老人人生感喟于山海间,于是天风海怒潮涌浪奔,苍山林樾空谷传音,人生之使命重归于画,复重拾笔翰,一画开辟鸿蒙,从潍坊美协秘书长至美协主席,执掌潍上美术活动十余年矣。

居明先生以梅荷为友,寒暑易节,苦心研求,画至兴处,常通宵达旦。梅荷堂四壁,尺幅巨嶂,快人心目,尤多妙品。画梅得希宁老人法,散锋简笔,老干幽花。时而澎湃激越,千花万蕊;时而深邃清明,临水一梢。然风格倔强,脊骨刚强,点笔飞花,常有出尘之想。老干作皴擦,振笔直遂,抟搏而行,苍茫郁勃中寓金石真气;新枝自横斜,笔随意转,态自情生,刚健婀娜间传一瓣心香。而设色之古雅,笔致之潇散,墨华之恬淡,杰构之磅礴,常有超脱之襟、健拔之骨。足证文脉相承,早列门墙;积学深厚,渊源有自。于希宁外甥、著名画家沈光伟教授评价说:“希宁先生笔下梅花标格高古、气象雄奇,笔墨苍厚华滋,独步画坛。居明道友有幸在于老砚边伺立,得其教诲,笔耕不辍,渐得于老绘事之髓……”冬伴梅花,夏咏青莲。居明先生画荷则是别一天地,朦胧其音,缥缈其质,清净玄明,慧心自生,一片无雨无风、无垢无尘之清朗世界。他博采众家之长,融入现代构成意识,欲于淡色微墨中求深意,于释道玄学中求精神。

如果以绘画论,居明先生进步之神速令人刮目相看。居明先生尝云:“吾辈非正途出身,画而已。”支撑他进步的,除勤学苦练外,在于他的大情怀。

潍上金石书画之脉深厚矣!故能名家辈出,三百年不衰。前者周亮工、郑板桥、陈介祺统领,金石书画,标新立异;近有郭味蕖、徐培基、于希宁发扬,花鸟山水,入古出新;今则王文章、刘大为、郭怡孮当仁不让,艺坛高纛,反哺桑梓。如何将家乡的这一文化传统进一步发扬,居明先生灵机一动:办“中国画节”。

从二零一一年至今,六届矣。每年四月,鸢飞鱼跃之候,掩映在潍坊花海中,便是逾万幅中国画鸿篇巨制,中国美协、中国画学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院、中国工笔画学会、台港澳美协……无数精品展览轮番上场,千百名知名艺术家莅潍交流;居明先生事无巨细,全身心投入。而“中国画节”届届精彩,其第三届潍坊便被中国画学会授予“中国画都”称号。此非对家乡文化深具使命、非对中华绘画满腔热忱,如何敢为?而其中甘苦,非身临其境,何得尽知。

书画绝非“小道”,其中坚贞弘毅、超脱恣肆、刚柔相济、吐故纳新,都是一等气度,都是中华优秀品格,都是东方精神灿烂光华者。因而“中国画节”、“中国画都”岂可浪得虚名。而“画都”称号之于潍坊,正是点睛妙笔,而又得其所适,此不但对潍坊是大贡献,更是对中国画的大贡献,居明先生诚首创之功也。

余与居明先生于政协忝为一组,尝听居明先生大会发言,论述中国画节及中国画都,旁征博引,入辟精要,高谈阔论,思维缜密,振臂一呼而又入情入理。居明先生多次提案首倡建设潍坊美术馆,则是对中国画都建设做长远考量的又一力证。

居明先生尝以善饮闻名,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常至忘情程度。忽一日,幡然醒悟,发誓立绝,再无挂碍。有此顿悟,便是一等境界;有此境界,绘事焉能不勇。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中国画都”得居明先生,亦何幸哉!

——丙申初夏,远航记于疏园郭味蕖美术馆南窗下

画梅浅说

梅花为群芳之首,是国人钟爱的名花之一。其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先春而发的高尚品格和坚贞气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梅花属蔷薇科李属落叶观花乔木,别称为:枬、朹、干枝梅、青梅、红绿梅等。梅花之所以被国人所钟爱,因为它较之其他花卉有许多独特之处——花开早,花期长,不畏严寒,能傲雪霜,适应性强,而且还是长寿树种,可享千年。其干苍劲如盘龙,花色多样文雅,婀娜多姿,暗香浮动,梅花又被人们誉为吉祥之花。古人云:梅开五福具四德,所谓“五福”即梅花五瓣分别象征: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五种吉祥;“四德”即“初生为元,花开为享,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所透出的福兆祥瑞之意,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梅花所具有的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的风姿,玉洁冰清,圣洁高雅的气质,傲霜斗雪,坚韧顽强的精神,更为人们所敬仰。因此,梅花成了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所钟爱的题材。寻梅、赏梅成为时尚,谈梅、咏梅成为高雅,或绘之于画,或寄情于诗,借以表达他们所追求的境界和抒发他们的情怀。

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无数画梅名家和梅花佳作。

画梅始于何时,历来没有定论。据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记载:南朝梁画家张僧繇画过《咏梅图》;《宣和画谱》也记载了唐代边鸾有《梅花鹡鸰图》、于锡有《雪梅双稚图》,但只见诸文字记载,都没见作品传世。

五代以来,画梅者渐多,如徐熙、徐崇嗣、滕昌佑等,而到了两宋时期,画梅之风更盛,画梅者大增。而且在梅花的绘画技巧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五代以前,画梅大多先勾勒而后着色,到了北宋,徐崇嗣首创无骨画法,以丹粉点染,独出己意;陈常则用焦墨飞白写干用色点花,创新了画梅之法;崔白则专用水墨;李正臣不作桃李浮艳,一意写梅,深得水边林下之致······北宋中期,华光寺名僧仲仁“以浓墨点滴成墨花”,首创墨梅,自成一家,“世人画梅赋丹粉,山僧画梅均水墨”是也。而后,逃禅老人扬补之(扬无咎)在此基础上,另添新意,“以水墨涂涓出白葩”首创圈花法,格调高雅,卓然不群。现藏与故宫博物馆的扬补之作品《四梅图》是其代表作,也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以梅花为独立题材的作品。从作品中足以看出他对梅花孤高、伟岸之品格的理解和画中所透射出的清爽不凡的韵致,梅之清气跃然纸上。扬补之所开创的圈花法画梅新体,对后人影响极大,一致被人们所推崇沿用。除此之外,还有马麟、赵孟坚、林椿、杨季衡、汤正仲、马远、梁楷等也都是当时的画梅高手,可以说,画梅至宋代已成为盛状,而且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科,无论在理论上和技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此时已有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释仲仁的《华光梅谱》、赵孟坚《梅竹谱》、范成大的《范村梅菊谱》等画梅理论专著出现,对画梅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到了元代画梅已蔚然成风,成为时尚。王冕、柯九思、王岩叟、陈立善、邹复雷、吴镇等都是爱梅之士和画梅高手。据史料载:当时赵孟頫、钱选、沈雪坡、倪赞等也都兼工画梅,有佳作传世。然而在众家之中,画梅佼佼者当推王冕。

王冕,字元章,浙江诸暨人,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会稽外史,放牛翁等,幼年家贫,小时曾放过牛,后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九里山中,植梅千株,结草庐三间,题曰:梅花屋。过着“且愿残年饱吃饭,眼底是非都莫管”的大隐生活。所绘墨梅万蕊千花自称一格,是元代画梅名家中的翘楚人物。王冕画梅非常有特点:善画墨梅圈点梅花。“山农作画如作书,画瓣圈来铁线如”,其画面长干大枝、苍劲有力、铁线勾花、劲健隽美,繁华朵朵不失清疏之气,枝条抽插显示一派生机。其代表作品《墨梅图》以浓墨写枝,淡墨点花,枝条挺拔有力,花色淡雅浮香,画中的自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更是传世佳作,为画作添色增意,可谓“诗画相益结梅缘”,为世人称颂叫绝。

明代画梅的人也很多,出现了许多手法独特,颇具新意的画梅名家,如王谦、陈宪章、沈襄、陈继儒、徐渭、唐寅、陈淳等都善画梅。王谦、陈宪章的画法受王冕的影响颇深,一改宋人“疏枝浅蕊”之貌,喜爱枝繁树茂,千丛万簇,但不失“梅清”、“逸笔”;陈继儒则以书法用笔,强调笔法的书写性,气势雄浑,更加彰显出梅之孤傲神韵;徐渭,陈淳,文征明等则各具特点,或风姿雅逸,或水墨淋漓,留下了无数画梅佳作。而且明代画梅的理论著作也十分丰富,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观点,如宋濂的《论画梅》,沈襄的《梅谱》,刘世儒的《雪湖梅谱》,徐沁的《墨梅》等,还有一些在各种画论中关于画梅的论述,使画梅的理论和技法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是古代文人画向现代文人画发展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绘画理论专著,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对清代及近现代的绘画有着很大的影响。此时的画梅专著有朱方霭的《画梅题记》、查礼的《题画梅》、王概的《画梅浅说》等,从理论上对画梅提出了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受此影响,涌现出了不少画梅名家,手法多样,独见新研,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突破和发展。如清初的石涛,八大山人以及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高翔、李方膺、罗聘、汪士慎等,都是画梅圣手,而且各具特点。石涛超逸洒脱,主张“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八大山人冷香出韵,奇诡怪异,另有一番神韵;金农则奇石朴拙,反对泥古不化;高翔恣肆笔意,别有意趣,主张“不拘意法,以气取胜”;李方膺自立门户,画面“铁干铜皮”立意独特;汪士慎“写梅取清”,清妙多姿、管领冷香;罗聘则风格多变,不拘一格,或萧散闲适,或生机勃发,尽得梅之妙境。此外清末的虚谷、赵之谦、蒲华、吴昌硕等大师,也都留下了许多风格鲜明、立意独特的梅花佳作。

时至当代,画梅者更是不乏名家高手。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先生不仅是山水画大家,更是画梅高手,其笔下的梅花气势磅礴,千枝万簇、一派生机。“铁杆纵横盘错的线条和千变万化的空间构成了艺术上的形式美”,而“香自苦寒来”的性格体悟,更使其笔下的梅花成为了他的“梅师”与“梅友”,他已不是“为画梅而画梅”,而是将“对梅产生的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到了其中”,老干纵横、铁骨铮铮,形成了鲜明的画梅风格。出生于齐鲁大地的艺术名家于希宁更是一代画梅大师。于希宁先生寄情于梅,为之传神造像,借以表现民族之魂和时代精神。为了画好梅花,他多次到南方梅林写生体悟,与梅结下了不解之缘,真正达到了“我爱梅花,梅爱我”的至高境界。于希宁先生一改过去文人画多画折枝小品的构图方式,喜画整株梅花,形成磅礴之气势,用以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他笔下的梅花,铁柯铜枝,苍劲有力,花色明快沉稳,富有时代气息,枝干穿插,花透冰洁之气,气条显示生机。于先生真正理解了梅花的“骨、生、清”三气和“国、人、画”三魂,并且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了起来,将任务情愫融入其中,绘制了一幅幅既具人文气质、人格魅力,又彰显时代精神的梅花力作,实现了对传统文人画的超越,可谓开一代画梅之新风。

纵观梅花画史,无一位画梅名家不是爱梅之士,也无一位名家不是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进行创作,都是在传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续写画梅新篇。正如当代画梅名家沈光伟先生在《画梅》一书中所言:“作为一个画家,有一点是不可动摇的:将自己的情感和情思融入梅花这一载体,表达民族的精神,展现时代的风采。我爱梅花,与梅花心心相印,成为知己。我爱画梅,为梅而歌,也将我的情思融入于梅花,将我的理想托之于梅······”

——王居明丙申初春二稿于潍阳梅荷堂



郭莽园、王居明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图片

郭莽园,骑驴问道139x70cm

图片

王居明,冰雪精神240×200cm

图片

郭莽园,猴子捞月138x35cm

图片

王居明,己是悬崖百丈冰97cm×180cm

图片

郭莽园,几度夕阳红138x35cm

图片

王居明,月下罗浮分外香136cm×18cm

图片

郭莽园,刘海戏金蟾39x70cm

(来源:天下收藏发布)

画家简介

图片

郭莽园,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画院艺术顾问、中国手指画研究会顾问、广东华人书法院名誉院长、水墨村村民。郭莽园的国画深入传统,大写意雄浑古拙,直抒性灵。书法醉心南帖北碑,尤以榜书见长。兼攻治印,也工诗。时论誉为当代文人画大家。代表作有《阿福偷酒》《狸奴》《击毬图》《海福添筹》《漓江行》、《意象敦煌》系列等。出版有《莽园画集》《莽园册页》《莽园画辑》《郭莽园·狂狷与性灵》《中国指墨》《中国水墨收藏莽园卷》《百年中国画家书法》《潮汕工艺寻踪》《百问中国艺术名家之百问·郭莽园》等书籍画册。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国版本馆、国际奥委会、广东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1942郭莽园出生于汕头潮阳铜盂,幼年时其父以旧学对莽园启蒙。

1948开始研习书法。在父亲的安排下,拜岭东三名士之一的陈半醒为师,学习书法、篆刻、作诗。

1963只身到汕头谋生,从事美术装潢、产品包装、陶瓷工艺、服装设计等工作。

1965拜师赵一鲁,开始学习油画。

1972赴广州看展。画展上,未见一张油画原作。失望之余,赵一鲁鼓励其改学中国画,拜师梁留生。

1982参与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梁留生师生展】。

1990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第一个国画个展。

1992郭莽园携画北上,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7郭莽园凭借诗书画印“四绝”,加入了西泠印社。

1999莽园主编,黄永玉题刊名的《水墨村》杂志在香港出版

2000由西泠印社主办,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了【莽园书画展】

2002【郭莽园国画展】在汕头大学展览馆展出

2008郭莽园受国际奥委会特邀,为国际奥委会主办的【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创作了【击毬图】,在全球巡回展出。

2010由广东省政协文化与文史委员会与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联合制作的【广东名人——广东当代艺术八大家传记·莽园篇】在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播出。

2012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狂狷与性灵——郭莽园中国画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

2015郭莽园再次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个展【笔下乾坤——郭莽园的小品世界】。

2017【岭南大写意——2017荷兰艺术展】在荷兰海牙市政厅开幕。

2018由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策划、编辑、出版的大型艺术丛书【百问中国艺术名家之百问·郭莽园】出版。

2018由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岭南文人画展”在台北99度艺术中心S7美术馆举办。

2019【第九届中国画节·圜道—郭莽园大写意作品展】在山东潍坊展出。

2019大型个展【莽园·画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

2020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系列【关河一望——郭莽园作品展】在广东佛山展出。

2021【耕读家风——郭莽园、郭青、郭伊岚绘画作品展】在海南琼海、广东广州等地巡展。

2021【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2022参与在广东广州举办的【书卷气——中国当代国画邀请展】。

2023在湖南湘潭齐白石纪念馆\美术馆举办个展【「梦想芙蓉」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我自南来·郭莽园艺术展】并巡展韶关等地。

2023在广州画院举办【先生之风--郭莽园艺术展】。

图片

王居明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潍坊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窦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