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惠风祥云 春归千山——评著名画家孙博文彩墨风景中的“激情”与“理性”

惠风祥云 春归千山——评著名画家孙博文彩墨风景中的“激情”与“理性”
2022-01-15 11:36:3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孙博文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一个小山村,20世纪50年代,他考入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中国画。当时的山东艺专名家荟萃,他跟随关友声、黑伯龙等先生学习中国画。黑伯龙推崇石涛和八大的大写意山水画风格,孙博文起初继承了这种风格,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意韵,对中国画的传统笔墨精神有长时间的领悟。后来又跟随崔子范学习,崔子范笔简意厚的大写意花鸟,特别是色彩的运用又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显然,诸家的大写意精神无疑成为孙博文后来绘画创作的重要文脉之一。而富有探索精神和个人风格的色彩和笔墨,是孙博文在继承古人和老师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和追求。可以说,既与古人有不同的艺术观念,又坚持中国传统的笔墨精神。如此看来,他的绘画表面看去色彩斑斓、五光十色,而对于意境的追求、色与墨的渲染烘托、中国画线条的使用,仍然未脱离中国画的基础。

图片

《霞光万道入水中》212cmX96cm 2002年作

这种色彩激情的形式感的背后或许是画家对中国绘画乃至中国艺术理性思考的结果。大家熟知,中国画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特别是在西方艺术观念冲击和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其变革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命题。一味创新则去中国画而远,甚或成为其他;死守传统则易止步不前,缺乏生命力。如何拿捏二者的关系的确不是一件非此即彼、泾渭分明的事情。当然,无论是自然而然的顺势而变,还是为求新而新的标新立异,对中国画的变革都是不同的探索和尝试,孙博文无疑也是中国画变革的辛勤探索者之一。从他学习和创作经历来看,早期的师承为他打下了很好的中国画基础,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的三十多年,他一直在山水和花鸟的传统中耕耘,而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左右,他的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改变,这种改变无疑首先是绘画理念的改变,无论是色彩视觉形式的勇于探索,还是中国画笔墨语言的继承,艺术形式和风格的背后应该是他对中国画理性思考之后的结果,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绘画激情喷涌的表象下,仍然是对中国画变革与创新的理性思考。

图片

《长空降瑞》361cmX143cm 2001年作

这种对传统艺术的理性思考和认识,除了对中国画用笔用墨的继承,作为传统中国画重要特征的诗书画印的结合也是他一贯坚持的。诗书画印四个方面的结合彰显了艺术家传统文化的涵养和学识,无论有意或无意,现代中国画已经淡化了这种结合,而孙博文似乎更为坚定。在他的画中,即使画面上无处下笔赋诗题书,他也要在画面以外特意为之。这些诗句大都是他自己所撰,书风也颇为豪放,题书的位置也常常在画面的顶部。诗歌的内容既有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歌颂,也有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禅意的理解。如“吾截昆仑两三段,将余抛在云雾间;敢问苍天不罪我,能劈喜马拉雅山。”豪迈磅礴的气势既是作者情感的抒发,也与画面互相映衬;再如“乱山深处禅意浓,潺潺泉鸣杜鹃声;茂松成烟添意思,棋翁忽闻灵云生”“乱云深处有高师,糊涂切相任天机;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这些题画诗既体现出他对自然万物的关注,更重要的也是他人生的体悟乃至对中国绘画的理解和认识。

他的诗歌、书法和绘画是对当代中国画视觉图式的一种新的尝试,他将蓬勃的画面气氛与传统文人内心所向往的境界寻求一种现代结合,应该说是对传统与现代二者关系的理性探索。在孙博文的题画诗中,“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曾经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这不仅体现出画家质朴的人生感悟,也是他艺术手法和艺术理念的直接表述。“拖泥带水笔”或许是一种自谦,像梵高那种旋转、律动的笔触似乎也是一种拖泥带水笔。在他后期大量的巨幅作品,特别是那些色彩绚丽、具有抽象风格的作品中,这种“拖泥带水笔”更为明显,这种升腾、扭动和跳跃的笔法,色彩、笔触和线条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表现力既具装饰性,又是大胆、自由、质朴的情感抒发。

图片

《山水入禅心》414cmX96cm 2002年作

关键词:孙博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