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年前王克举把我拉进“中央美院四期油画研修班”群,入群以后不久我在微信发了《148画室》的帖子。中央美院148画室是个藏龙卧虎之地 ,国内早年因文革耽误了学业又画的好的全国各路油画精英都会通过进入油画研修班到148画室修炼。研修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进修班,当年的考试按研究生的招收标准,除外语不考专业全考,免了外语考试的敲门砖,就看谁画的好,进研修班变得难上加难。
进研修班入148画室如军中黄埔是油画界值得骄傲又令人羡慕的经历。第四期研修班据说是很著名的一期,因为那一期出了很多大咖,王克举是大咖中的大咖,如今的克举已是虎啸山林,飞龙在天......
刚进148画室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占领有利地形,中央美院最大的画室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八位油画高手,纷纷割据一块未来学习的自留地。院方每人发一个画架,一块画板,有人还占了一张课桌。画室的四个屋角东北角是教室的门,其它三个角全被来自山东的好汉占领,徐彦洲占了东南角,朱刚占了西南角,王克举占了西北角,顾黎明在教室门口占了块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安其位。西北角窗外是雕塑系的一个狭窄走道,不像南边有点吵的热闹,王克举的地盘成了最具闹中取静之处。
说起和克举相识要比研修班早许多年,八十年代之初,中国美协和文化部在京举办全国青年油画家座谈会,到会的都是刚刚在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获奖的油画作者,也有以前全国美展上获奖的年轻画家,还邀请了刚画完西藏组画的陈丹青等。罗中立、程丛林、周春芽等四川名宿也是刚刚初出茅庐。集中吃住,游山玩水,进人民大会堂宴会,老一代油画名家陪同,前后半个来月。那次活动认识了克举,当时克举还是山东艺术学院在读的大学生,记得山艺还有克举的同学王衍成。第一印象克举比较腼腆,说话时好像有点爱红脸,只是皮肤有点黑,不太能看得出来。
1981年8月全国青年油画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王克举李广才参加了会议
说来也巧,美院学习期间我和克举同住一个宿舍,一室四人,我和李生琦睡上下铺,克举和王文生睡上下铺,同居一室自然就会有许多故事,这里不便多说。单说教室里除画画之外,每到周末班里会组织活动,有时聚餐,有时舞会,舞会流行贴面,平时的不好意思此时便有了亲密接触的借口和机会。我和克举都有着不善交际的毛病,别人跳的出神入化我和克举总是坐在旁边看热闹,于是就被班里爱闹的哥们起了绰号,叫作“望爷”。就是只看不跳的旁观者,不跳舞的同学中我的年龄最大,被封为“头号望爷”,克举是几号望爷记不清了,反正被封望爷的都是性格偏于保守不太张扬的压抑类型,在自由度较高的艺术圈此类人格并不多见。杯水主义流行之初,克举坚守自律,难受了就买车票回济南。后来我去过克举的家,家里有个画技伯仲的贤妻闫平,其画早于克举出彩。这对神仙眷侣后来成为油画界令人敬慕的绝代双骄。
1998年圆明园
王克举钟函先生
王克举、李广才、吴厚斌、傅念屏、顾黎明、郭润文、赵尔俊
高国芳、傅念屏、王克举
刘勇、李广才、于振立、朱刚、尹戎生先生、尹师母、王君瑞、敖恩、高国芳、李生琦、吴厚斌、徐彦洲、傅念屏、杨尔驹、杨浩石、赵尔俊、王克举
我们在校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刚刚解脱了各种束缚,学术和生活自由又轻松,看手相成了闲暇时尚。传说油画系的系秘章弘是炙手可热北京”四大名巫”之一,看得奇准。一次章弘到148画室大显身手,看到王克举的时候章弘一脸严肃的看着克举不断眨巴的小而有光的眼睛神神叨叨进入状态:“哎呦歪!都说你老实巴交,原来一肚子弯弯绕啊......聪明!聪明!太聪明了!你,深不可测啊!王克举......”章弘看了手纹,又看了五官,道:眉毛不过眼,命里难做官,没有官运哈,你这笨嘴拙舌的怎么可能有官运呐?鼻直唇厚,话少念多,外粗内细,脱生错了,是做女人的性格,少言寡语,极易孤独,多交朋友多跑路,可解此生疑难。”接着章弘双手捏住克举双耳,章弘笑出声道:“呵呵,财运不浅,花不完用不尽,送钱的排队等着呐!”虽说那不过是一场游戏,也许真让章弘道破了天之玄机。
内向的性格一般会在艺术取向的发展上往往走向相反,释放激情的强烈冲动比起外向人格有着更迫切的主动。多年以后克举的聪明终于化为智慧,克举之变应时而生,他的智慧表现在大家都还在彷徨于得失的时候,他主动放弃了难得且精彩的写实功夫,抢夺和占领了表现加再造独属于自己的山头,并不失机的加以巩固,拓宽疆域,直至步入前无古之境,他的大智配上他的大勇在油画领域开掘出一道奔腾的黄河,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近期我在为四期研修班的同班每人编辑一个帖子,有时老同学会聊到将来谁会被历史记下,有人说克举的巨幅长卷《黄河》创造了新的美术史;有人说郭润文的油画,在写实画派里达到了新的高度;也有人说小顾(顾黎明)的门神开创了当代艺术的中国样式;还有说张冬峰的南方风景,画出了中国情趣的意境和神韵;更有人说王文生的才气逼人终无可挡,冒出来是早晚的事;不少人说女神赵尔俊画的人体得米克朗基罗的精粹而名满天下,悲悯与力量的画作表现出深刻的哲理,令男性画家相形见拙;也有人更喜欢鬼才徐东林画上溢出的难于言说的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的乾坤之气,画出来东方元神;还有不再画画的于振立早已超越架上进入无我至境,他的手记才是打开未来的钥匙;当然也有人说现在才哪到哪,那些深藏不露的再憋十年二十年谁知道谁会结出个什么果......
在编辑过程中收到有备而来的克举发来的长帖。这是我从来没见到过的超级长帖,如他的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巨著一般。全帖44220字,249件精品的画作,160张记录作画过程的场景写真和所到之处风土人情的照片记录。长帖详细记录了他从1997到2017二十年行走在油画艺途中的履迹脚印,每一步都留下独属于他的辨识度极高且五彩缤纷的印记。这是一个油画名家从初心走向巅峰的自信,这是一个了解王克举的必读文献,一部王克举油画之精髓的秘籍宝典。
2022年5月3日上午(李广才)
王克举在山艺家中
郝祥、吴厚斌、王克举、王文生、郭润文、袁广、刘弘、周毅、孙正宁2008年北京
王克举写生创作活动年表(1997年—2017年)
1997年前我的绘画方向一直还在如何画好人物画方面下功夫,其实九十年代初我的人物画也已走入瓶颈,因为对题材内容的兴趣,忽略了关于绘画本体问题的思考。
《晌饭》160X80cm 1983年 中国美术馆藏
1995年因考研研读西方现代艺术发展史开始对绘画中抽象形式因素产生了兴趣。
《清凉的夏日》95X85cm 1987年
此时恰逢乌克兰画家费利宾科来山东艺术学院进行教学交流,他的绘画由具象转换成抽象的画面方式,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准备在风景画中去进行尝试。
《黄昏之一》46X54cm 1988年
《黄昏》系列我当时一共画了12幅。画的是自己的童年时代的记忆,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后来再想画类似的画就画不出来了,没有了早期的热情,由此也让我知道艺术创作是无法重复的这样一个道理。
《黄昏之二》46X54cm 1988年
那几年对造型特别有兴趣,关于典范典雅崇高和谐张力,体积空间想得多,但那仅是对单个物象的塑造,对画面结构,没有什么思考。
《四月海》90X180cm 1984年 烟台美术馆藏
1997年秋天,济南郊区郑家窝坡。这是我多少年来第一次正经的风景写生,大大小小一共带了60个画框,尺寸从20-60CM,同时作为助教同曲志刚先生一起带山东艺术学院96师美的学生赴郑家窝坡村进行写生教学活动,郑家窝坡地处济南南部山区是泰山山脉的最北端,山体是以灰岩为主,大弧线的山势平缓的起伏。土层稀薄雨水极少,山区相对贫瘠。初画风景带着许多想法,前后在写生地待了四十多天。
这是我画风景画,之前根据一幅黑白照片画的画摆在画室里,谁都想不到会是我画的,这与我那时的画风相差太大了!
《无题》40X30cm 1996年
从模仿自然到主动地组织画面的形式语言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我渴望能从风景画中找到突破口,来实现自己的想法。由此开始了从以往的立体空间造型的研究转向画面形式因素的探索。画中所体现的文学性情节和生活情感表达也由对画面中的绘画语言探索所替代。
《山里的风景》21X26cm 1997年
《山里的初秋》21X26cm 1997年
《秋风吹的高梁红》46X54cm 1998年
《秋天的桃树》21X26cm 1997年
1998年春,我带上画具乘坐公交车来到济南南部山区30公里的西营小镇住进一家私家小旅馆。西营地处济南南部山区,东西贯穿的锦绣川河北岸,向西就是锦绣川水库。这里距郑家窝坡十来公里,山势地貌略陡峭一些,地貌与郑家窝坡近似。一个人住在小旅馆,白天山里写生晚上欣赏着白天画的作品,思考着下一步的进程。克服着以往的惯性。
《四月桐花开》160X140cm 1998年
画树干,我考虑象中国画那样用笔,既有色彩又有笔意的变化,抛开光影透视对我营造画面的束缚,使画面变成单纯的色彩虚实和线条的交织。
1998年秋,山东艺术学院任教,带96级本科学生下乡,赴山东临沂王庄。山沟里有好多废弃的楼房,这儿是当年的兵工厂,许多楼房都被村民当成了存放粮草的库房和养猪养牛的牲口栏,风景都在这些楼房的夹空里。所以许多来画画的,待不了几天就离开了。我这次画了二十多天,其中也有不少当时满意的作品。
《大龙湾风景》这一幅作品是我写生绘画的一个重要转折或收获,是我在构成方式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解构和重建的过程中。
《大龙湾》56X64cm 1999年
这幅《大龙湾风景》近处的杨树和中景的柿子树以及房屋是我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到一起的组合。杨树右半边为简括的虚的与中景多变的实的柿子枝干形成疏密松紧,面与线的多层对比,杨树的左右,也采用了不同的造型和手法,使其丰富和富于变化。后面的房屋则是将房顶屋檐下的暗部墙体门窗进行了重组,使其即有房屋的特点,又不拘谨在一房一屋的局限中。这对我后来的创作带来诸多的主动性。
《村头》65X54cm 1999年
1999年春,我乘公交车去距济南40公里的高尔乡,高尔乡是济南市比较偏远的乡镇,较原生态,风景不错,果园树木多。在山上画了以苹果树为主题的作品。该作品当年参加了第九届全国美展获三等奖,后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柳埠春早》122X140cm 1999年 中国美术馆藏
这时的作品虽然获得了奖励,但画画时注重最多的还是一些最基本的因素,比如极力的使每种树木尽可能的有自己的特点,象造型色彩笔法等。获奖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因为画风的突然转换,许多朋友师长不看好,自己虽然坚定,但有鼓励的声音还是向往的。
《杏花枝头》33X25cm 1999年
秋,带领山艺96级学生到峨庄写生,住在李家。淄博峨庄是中国著名的写生基地,峨庄的自然风貌其实和沂蒙山是一样的包括风土人情,地丰林茂。景有大有小,十分丰富,选景不困难,背起画箱走不多远就能选到满意的风景。当时我画的最大的尺寸是60x80cm的画面。
《秋林》60X50cm 1999年
2000年春,没有走远,因为济南南部的山势地高,经常打的带上自行车画箱到山里去画,画完后背上画箱骑着自行车一溜下坡地就回来了。有时候也在学校的花园里或植物园里画,有了怎么画的想法就不愿意跑远了。
《红高粱》120X100cm 1999年
这是从山东艺术学院北院教学楼上画的小花园,其实四周都是楼房但是我把它画成了山野!这样会更气派一些。
《初雪》65X54cm 1999年
2000年秋,我进入了中央美院首届油画高级研修班,中央美院首届油画高级研修班(有人称大师班)2000年九月开学,导师由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杜健、袁运生、全山石、钟涵等先生组成,钟涵先生自称为召集人实为主持。本届研修班的学员有秦文卿、王宏建、王克举、刘建平、邵亚川、林森、马琳、马冰、白羽平、忻东旺、任传文、雷波、李常胜、高鸣、范勃、石良、朱春林、罗彤、孙逊、孙蛮、庄重共计21人。87央美助教班时28人只有一位女生,巧了本届21人也只有一个女同学,孙蛮来自西安美院博士。高研班的学习宗旨为“正本清源”即在深入的探索研究西方油画的传统精神及形式因素的基础上,推进中国油画的发展。导师们遴选的学员看重的是大家在人物画方面造诣。我自己清楚,我有幸进入这届高研班是因为四届班时人物画方面的表现。但这时的我已经更弦改张了,兴趣全在风景画上,我想先生们肯定很失望。
《耀眼的光》130X110cm 2000年
《穿红毛衣的女孩》80X65cm2000年
这是在高研班课堂画的人物。
十月一日国庆放假回来我租车到济南附近的扳倒井村,画了几幅120x140cm的大画。这里高梁很多,也是我第一次大规模地画高梁,同一个品种由于生长期的差异高粱穗从刚抽穗到饱满形态色彩各异,极其丰富。
《高粱地》120X140cm 2000年
构图框架的势是从高粱地里来的,但高粱穗的具体形和组合搭配则是从整片高粱地里选取的,只选有特点有美感的。把你感兴趣的造形放进画面。第一次画高粱时真让我惊讶!没想到高粱会有这么多的品种;有短穗的中穗的和长穗的,短穗的像一个结实的疙瘩;中穗的像节日的礼花;长穗的和马尾巴一样。由于生长期的不同又姿态各异,刚长出得像分开的手掌直直的细细的;颗粒成熟的弯曲着低下了脑袋。色彩更是斑斓无比,有绿的红的黑的白的和紫灰的等等。只要仔细观察会从中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造型和颜色,还有生命的灿烂!
《高粱熟了》120X140cm2000年
2001年春,在济南南部的兴隆庄画了十几天。春天兴隆庄满山谷都是粉紫色的梧桐花,其中一幅稍大一些的作品被台湾藏家收走。
《桐乡四月》140X120cm2001年
此作品就是强调线的各种变化与组合,色彩上尽可能的保持粉紫色的暖调。
秋,十月,钟涵先生带领高研班部分同学去北京近郊黄花城,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画人物头像,我每天背着画箱画风景写生,按时出发按时归来,上午画一幅下午画一幅。同学们一看到我回来就说:克举回来了该开饭了!
《黑青纱》54X65cm2001年
钟先生给我交代的任务,你必须每一幅的色彩都不一样,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去画绿色,别概念了!其实我想不光色彩不能概念雷同,表现手法也应不同。
那一段时间扎扎实实的练了一下基本功,挖空心思调颜色,挖空心思地探寻新的表现方式,这对以后的写生创作至关重要。《黑青纱》这幅画用不同的黑色和不同的红色来画玉米的不同,包括笔法的软硬度等,《下雨啦》的这幅画面,使用了不同的灰色和不同的笔法来呈现不同的树种特点。
《下雨啦》80X65cm2001年
《芝麻开花》54X65cm2001年
为出国考察筹集资金,导师组组织为宁波美术馆画的主题创作《青纱帐》。
《青纱帐》160X200cm2001年
2002年夏,受邀参加《中国油画》杂志在秦皇岛主办的短期油画研修班的教学活动,历时一周。
《海风》54X65cm2001年
同一个海滩由于注重了色调的差异和有意色彩搭配,使色调差异竟然。
《夏日》50X60cm2001年
秋,我租了大车跑去高尔在靠近山根的边上租了一间屋子,去山上画的时候也需要一件件搬到山上去,挺费工夫。断断续续的画了几幅140x160cm的画,有两幅被上海美术馆收藏。从高尔回来时我已开上了二手213jeep车!有了车腿长了,有空就跑出去画画。
《秋棉花》140X160cm2002年上海美术馆收藏
《对面的山》140X160cm 2002年
冬,受邀参加武夷山名家写生活动,此活动为国内首次由企业资助的写生活动。
《毛毛草》50X65cm2002年
《深秋的风景》100X120cm2003年上海美术馆收藏
《村头》19X21cm 2003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3年春,正值非典时期,有了吉普车,济南的南部山区进出便没有了阻碍,为此我还特从学院开出介绍信到地图测绘局要到了南部山区的详细地图,开着吉普车,奔波于南部山区。
夏,应邀参加名家写生鼓浪屿活动,整个写生活动都在热浪一般的气温下进行,鼓浪屿岛上的古老的外国建筑很有画意。后来到漳州画土楼,但土楼太完整,几何型的外貌不宜入画。
《漳州土楼》70X60cm2003年
《夏日鼓浪屿》160X180cm2003年
2004年春于济南郊区写生。
春,参加由杭州三尚举办的写生活动。春天,画杭州周边的乡村,很有画意。画的过程中我请教戴士和先生,他只说了一句,你和他们都不一样。
《杭州-南国林涛》38X46cm2004年
夏,调动进京过程中于北京郊区写生。
秋,随闫平一起带人民大学艺术学院02级油画班麻塔写生,冬季正式调入人民大学。
《秋叶如火》65X80cm2004年
2005年春,四月,同闫平一起带“人大”艺术学院02级油画班赴四川青城山外山教学写生活动。
《青城山-山野》73X54cm2005年
《青城山-古镇》73X54cm2005年
这幅画是青城山的仿古商业街,街道井然有序,是我们惯常看到的样子,近大远小的透视,假如按原样画出来一点热闹的氛围也没有,索性将眼中的因素打乱重构。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五月,参加由山东汉邦文化公司举办的“画吟崂山写生活动。历时10天。
《崂山-海的味道》50X60cm2005年
《闪烁如光》50X60cm2005年
夏,八月,受邀《中国油画》在天津蓟县举办的研修班教学活动。
《逆光的庄稼地》50X40cm2005年
秋,十月,带03级油画班于长岛进行教学写生活动。
《毛毛草》65X80cm2005年
长岛又称长山列岛,是由32个岛屿组成,它位于胶东和辽东半岛之间,黄海、渤海交汇处,南临烟台,北倚大连,西靠京津,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与蓬莱一起被列为蓬莱长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长岛-花沟村》65X80cm2005年
长岛无岛不秀,无岛不奇,是一处天然的海上大花园。著名的景点有:九丈崖(半月湾)、庙岛、龙爪山、宝塔礁、珍珠门、砣叽岛等。其中的长岛是县所在地,分为南北两个小岛中间浅滩已由宽阔的大路连接,岛上八个自然村,这里群岛环绕海面平静泥石滩底特别适合海产养殖尤其是海参养殖,因此这里的每一岛礁,都成为宝地。网瓢密布简直就是八卦阵。
《长岛-小巷》65X80cm2005年
一间间的大棚屋是海参育苗基地,由于海参养殖的圈隔,春季大量的鱼类涌来海边找不到产卵的基地。对海洋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由于大量的单科养殖也使得养殖区域海水营养失去平衡。
十月下旬应邀赴常熟参加为期十天的名家写生活动。
《常熟-尚湖》80X65cm2005年
十一月,受邀参加中德油画家面对面互动创作活动,创作地点在武夷山。此次创作了《静谧的岚谷》后该作品参加2006中国百年油画电视大奖赛获优秀奖,并由中央电视台收藏。
《静谧的岚谷》150X150cm2005年中央电视台藏
武夷山景区内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而走出景区截然不同。《静谧的岚谷》是我从武夷山景区走到周边后的感觉,这里的乡村萧条得很,有的山林被火烧过,村庄也显得古老,就有画此情调作品的意思,村庄的后边原本没有山,是我把背后逆光的山给搬移过来的,山的色彩用深灰,村庄中的树和房子使用最黑的最亮的和最纯的色彩,把房子拆解重组将对比留在村庄,这样就把焦点集中在村落中,山的顶端留有一笔暖亮色形成呼应。
《武夷远眺》120X140cm2005年
《武夷远眺》将水库边上的小树作为画面焦点,梯田和山野整理出一种走势节奏和疏密,山虽平涂但有暗色的重色块和线,使其呈现山的硬度,远山则用厚涂的机理与前面的山和平抹的天空,形成对比。
2006年冬,一月,一家人赴三亚感受冬天里的夏天,寒暑假是度假的季节,但不管走多远我们每个人永远都会带上画箱画框边度假边画画。
《三亚的冬天》50X60cm2006年
《三亚的冬天》这幅作品中的木亭是很规矩的几何造型,如果完全照着画就会很刻板和机械,在这样的造型中我将木亭做了象印刷体方块子转换成书法一样的改变,其中有粗细长短色彩润泽和干枯等笔法的处理,近处的海用厚厚油彩的笔法表现海浪。使其在手法上丰富多样。
春,四月初,我一人开车到密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写生,期间赶上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画家系列电视片活动。
《桃花红杏花白二》200X180cm2006年大都美术馆藏
4月中旬,带03级油画班和研究生赴大同右玉写生教学活动,四月中的右玉河里的冰还没溶化只是河底已没有了水,天天沙尘漫天,一幅160X140cm的画框最多时拉九条绳子。“跋涉的莽野”是我那一时期向往的主题,此次去西北圆了我的这个梦想,画了《西口古道》和《谷底杏花》作品。当我确定了“我跋涉的莽野”这个主题之后,我好像知道了我目前该画什么,我的画笔沉重了许多。在苍茫的荒野中我能够找到情绪的着落点。右玉是古代的战略要地,也是信天游中唱到的走西口的关口。这里坡岭连绵干旱贫瘠,常年多风,无霜期短。它就是我想象中的莽野,正是我目前要画的主题。四月的山西右玉风沙弥漫,沙尘被调和着油彩涂抹到我的画面上。我画面中的右玉已不是单纯的土坡山川,而是我情绪的记忆我跋涉的印记了。黄土的飞扬没有让我停下画笔,反而使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季节和气候才能画出我想画得的东西。它让我的心沉静了下来,去琢磨一种发自内心的思考与意境的表达。
《谷底杏花》160X420cm 2006年
《西口古道》140X800cm 2006年
下面是我带领的同学写了一首数来宝描写当时的感受:
写生之歌
文:王晶
表演:王晶楼思佳蔡斯斯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那个晚上
来到了李达窑村
左云那个右玉呀
不知去哪里
司机老李喊了一声
“王老师王老师”
开车来到了右玉城
右玉的人民很骄傲
著名的白羽平就生长在这里
右玉人民很热情
见面就说"喝酒喝酒"
黄沙卷西风
吹我们回到李达窑村
美丽的老板娘上了一盆菜
据说它的名字叫"暇狗面"
狗叫了"汪汪"
羊乐了"咩咩"
牛来了"哞哞"
猪怒了"哼哼"
我们在写生呀-----
杀虎口呀残虎堡呀
肉丁包子就面条
外加胡椒面
我们在写生呀----
杀虎口呀残虎堡呀
可爱的导师王克举----
领导我们向前进!
中国教育电视台给我拍专题片,从去年春天已经跟拍一年半了。他们的认真和执着让我感动。经常的接触我们已经成为了要好的朋友,我们收获事业的同时又收获了友情。
五月,受邀参加油画名家榆林写生活动。
《大漠边塞》80X100cm2006年
《正晌杨家沟》54X73cm2006年
夏,七月,开车到密云画庄稼。
我一人开车前往密云画高粱,画到即将结束时,忽然下起雨来,不忍就此作罢,只好撑着雨伞坚持画完,画绑到车顶带回驻地,等我把画从车顶卸下时,油彩竟然泼洒了一地,没想到水把油彩给漂浮起来了!只好等停雨后再回到原地补画了半天。
《秋雨青庄稼》160X140cm2006年
8月应邀参加赴新疆南疆写生活动。
《阿图仕路上》160X140cm2006年
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画家聚集到了乌鲁木齐,我们乘车直奔南疆,沿途风光目不暇接。笔直的大路伸向无际天边,汽车行驶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延绵不断的山岭、戈壁和荒漠像是尘封了几个世纪又像是回到了远古,它会让你感觉到老天在造地时天崩地裂的壮观场面。人在这里太渺小了,太短暂了。
来到新疆的第二天白天就遇到了维族人的婚礼(维族的婚礼白天婚礼是二婚,晚上才是新婚),正在举行的婚礼是二婚,全村的人都聚集在一个大礼堂里,礼堂的两边坐满了妇女儿童(成年男子很少),中间是跳舞的人群。维族人好像是天生的歌舞天才,舞跳得轻松自如富有节奏感,美极了。杨参军和赵开坤还进去跳了两圈,跳得很像样!
维族人结婚的年龄很小,男权也很重,十几岁的寡妇不新鲜。这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寡妇,王琨还默默地凑上去合了一个影。
刀郎之乡的乐队艺人,中午带我们到家中做客,吃手抓羊肉,饭前演奏一曲维族乐曲,我们也跟着起劲!
南疆盆地沙漠中的胡杨林越长越红,颜色美极了,他们耐干旱,生命力强。据说胡杨树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腐。由库车去往喀什的路上一片片的胡杨林都是当年进疆部队军垦时种下的。他们硬是在沙漠里造出了一片绿洲!现在的农场已是物是人非,承包的承包,废弃的废弃。
当年的的军人已是暮年的老农。看到胡杨林就想到了军垦的老兵。据说当年为了留住军垦的部队,从湖南招募了三千女兵分配给了团以上的干部,从山东招募了三万女兵分配给了团以下的干部。(其中不知发生了多少故事)作为山东人心中略感不平。
《喀什葛尔老街》60X70cm2006年
2006年夏,受邀参加由鲁能组办的赴青岛写生活动。
《夜巡》是为2002级油画毕业展做的集体照。导演:闫平,主演:沈尧伊徐唯辛演员:王克举刘明才杨晓鲁和油画毕业班的同学们。(《夜巡》是十七世纪荷兰最著名的画家伦勃朗的重要作品)
我们在“夜巡”
秋,十月,这次秋季写生我带领了硕士课程班、研究生、本科生近50人,历时15天。学校的大轿车、搬家公司的货运车、私家越野车、小轿车等八、九辆翻山越岭浩浩荡荡的开进了曹家路。
曹家路村位于燕山山脉主峰高俊秀丽的雾灵山脚下,与河北省两县交界,是个鸡鸣三县的小山村。曹家路曾是长城的重要关口,蓟镇西协四路之一。曹家路还保留着文革时期修建的戏台子。大家不知是怀念、追忆、好奇还是调侃。
《燕山云雾》长五米四,画这样气势的山脉这么大的画幅还是第一次,真真切切的体验了一把把握气势神韵的完整过程。北京的燕山有拔地而起的气势,所以我想尽可能的在表现手法上有一种挥洒泼墨的感觉,以增加山的气势!收之于天地,发乎于心扉,赋注于画面。但其中多少也能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大师德.库宁和布拉克作画时涂抹挥洒时的宣泄与癫狂。
迅急、翻滚、笔法须得随着山势扭动翻转,动作快捷不容过多的理性思考,情绪激动澎湃着快速的心跳,是一种抒发和宣泄的体验,其画的过程真的重于画的结果,这种书写的过程,很像钢琴演奏家进入角色的感觉,更像音乐指挥家在舞动整个乐队的过程那样赋予表演性。一幅画下来象是打完一场球赛似的兴奋和疲惫,也体验了一把德.库宁和波洛克挥洒时的癫狂与宣泄的快感。
《燕山云雾》200X540cm2006年
小时候听大人讲古代一大画家在影壁墙上画风竹,画着画着突起一笔劈下,墨色四溅,一根折断的竹枝形色逼真地杳然墙上。风竹画好后,风雨天竟有鸟儿误以为是真的竹林而撞到墙上,这是传说。
下面讲的是真事。八十年代我的一个画画的朋友,要画一油田以井喷为内容的创作,他采用了极其细腻的写实手法,飞溅的油滴都是一粒一粒的刻画出来,结果整个画面完成后,腻得就像凝固了一样的没有生气。由此想到绘画用笔的疾缓与所表现事物形态关系,也想到了面对不同对象不同感受时采用不同表现手法的必然性。
心理学家教人一种发泄胸中怨气的方法,当你生气时用笔乱写乱划,当划完后心情就会好起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训练学生时让学生听不同的音乐,然后用铅笔在纸上涂鸦以表达此时的感觉。我相信当我们看到不同情绪下所涂画的图形或笔划时定能从中感受到涂鸦者的心情。就像我们看草书、狂草时,虽然有时看不懂写的是什么字,也不去理解所写的内容。但首先感到的是其中的激情、情绪给我们的冲击。这是一种瞬时即逝的感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名状的感觉。它是用绘画的视觉因素即形状色彩和笔触直截了当地去书写胸中意气的过程,是最原本的抛开任何依附性的艺术表现。也是我正在努力探求的画面表现。个人情性和禀赋的极致发挥,使写生中的油画语言大大拓展,也使中国当代油画更具东方艺术精神。
十月底,受邀参加松江格拉斯小镇写生活动,松江是上海郊区的一个小镇,外资企业、合资项目很多,总之很富有。松江小镇完全是欧洲小镇的翻版,啤酒坊、教堂、面包房,一派媚外气象。此次油画学会举办的《精神与品格——写实绘画展》就是松江镇出的钱。为了答谢松江镇,油画学会组织了画松江的写生活动。让画家写生的景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镇政府出资兴建的彻底仿欧式生活住宅小区,包括河桥、教堂面包房等等,也是他们最为炫耀的希望画家画的和宣传的地方。我们走在新建成的小区里象是行走在某个东欧的国家里,只是走在街上的都是中国人,路边的树是刚种上的。当时心里特不舒服,所以没有画新区。
我还是钟情于小桥流水烟雨缥缈的江南景色。
格拉斯小镇完全是欧洲小镇的翻版,光秃秃的只有建筑没有植被,很难画,那次写生我主要画的是周边的水乡景色,而没有画洋小镇。
《松江古镇》70X60cm 2006年
《松江烟雨》70X60cm 2006年
2007年1月,全家海南三亚度假写生。这是海南的剑峰岭,位于海南的南端,海拔八百多米高。冬天的热带雨林萧疏的多了,地下满是落叶,也听不见虫叫,也感觉不到潮湿。
和东旺一家生琦一家去三亚海口到红树林,海口附近的红树林,有点像亚马逊河,原来红树林也有好多品种,树底下长出很多水根向铁一样坚硬,有一种树根很象早年越南人对付美国兵的竹尖。这里还有海水鸭,岛上也长满了菠萝树。
黎族人是海南的土著民族,房子低矮,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生活方式。靠近镇子的村庄平日已很少见到它们穿本民族的服装,家里大多有电视。
三亚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旅游城市,服务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的士司机告诉我们饭店里的菜价当地人和外地人不一样。司机拉客去景点饭店都有回扣。农贸市场买东西也是这样。我们刚到三亚时,的士司机就主动推荐一家途中路边饭店,说这里便宜,结果比五星级大酒店还贵三分之一,去海边的鱼排吃饭因有回扣,的士很愿去,可回来时再打电话都推说有事。
春,带研修班赴山东徂徕山写生,春天的徂徕山满山谷都是樱桃花,本来想画桃花来,可这仍是没有桃花,最后照着沟底下的几朵桃枝画了两幅大桃花,算了去心结。
山东泰安徂徕山中国最大的樱桃基地,一万六千亩樱桃,其中有千余年的樱桃树。小樱桃口感好但储存期只有两天,比大樱桃早熟近十天,春节前大棚里的樱桃80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旺季大部分小樱桃因来不及采摘而烂掉,游客花很少的钱或不花钱随便摘吃。大樱桃存放期在十天左右其实口味也不错只是皮厚了点。四月初“人大”的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班最多时五十多人来这里写生,也品尝了徂徕山的樱桃的美味。
《芙蓉花开》180X400cm 2007年
《黄昏戚家峪》180X160cm 2007年
《雨后青山》200X180cm 2007年
《桃花谷》200X180cm 2007年
《盛开的樱桃花》200X180cm 2007年
我的绘画世界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执著于写实绘画的创作。1988年美院进修时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人体写生训练,人物造型能力从中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却对画面布局的处理感到束手无策。十多张《黄昏》组画寄托着浓厚的怀旧情感,那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后来继续画这类题材的作品时,就渐渐失去了那份真实和情感的投入。当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后,便开始转向画面中形式因素的思考。有选择地对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领悟绘画艺术的视觉规律,这样的探索对我今天的绘画影响颇大。开始的路走得很艰难,甚至怀疑自己这样走行不行。坚持两年以后,就有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和偶发的形式因素,这大大地增强了我努力的兴趣和信心。尽管当时有人对这种改变不以为然,认为失去了我原有的特点,也有人认为丢掉了以前的造型功夫太可惜了,但是我很着迷于眼下的探索研究。恍惚间,隐隐约约地显现一种理想中所追求的目标或效果什么的,以及处理画面的规则。开始时,它像柔弱的星光,当我认准了并不断地努力去靠近它时,这种感觉便逐渐明朗起来,在不断克服习惯后,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从一开始的把握不好到后来的驾轻就熟;从被动描写到主动的绘画语言转换;从对画面的理性探索到情绪的灌注。由此逐渐到达自己想像中的境地或者从中发现更加宽阔的天地。我想这个天地不管怎样,是自己走出来的,是个人理想承载的天地。
在画室里画画和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阳光的气息是不一样的状态,在一种氛围中去调动作画情绪,它会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惊喜和灵感。那时候就会忘掉一切投入到表现中去,新的构图、新的形式会不断地跃然画面上,情绪也会随着构成、节奏以及形、色和笔触自然的注入画面之中。动情是艺术创作的契机,只有情绪饱满时做画,其相应的形式因素才会富于情感倾向。当我看到不同景色的时候,听到不同音乐的时候、心里会产生异样的感觉,此时涂画出的线条和色彩会随情绪的波动流于笔端。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视觉符号,情感的信息也会因笔触变化弥漫于画面。这是一种瞬时即失的原本的细微的感受和情感的最直接的视觉表达,是心与境,情与画的最直接的亲和关系。在我的感觉中东方艺术不像油画创作那样沉重。我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像中国书法绘画那样去关注情感与笔墨的关系。但对于我来说最最想得到的还是在不经意之中达到精神与表现形式的自然融合。我猜想当我的心境真正溶入自然中的时候或许才会体验到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感觉。
2007夏,一家人驾车北戴河度假写生。
《北戴河-傅作义故居》50X65cm 2007年
《北戴河-潮涌》50X65cm 2007年
2007年秋,带第二届研修班去太行山,去十五天前九天每天都下雨,每天搭雨棚画画,雨天画画有一种意外收获的感觉。
《太行大峡谷-开天辟地》 180X200cm 2007年 中国美术馆藏
《太行-九曲》 180X160cm 2007年 中国美术馆藏
《太行大峡谷-天路》
2007年8月中旬去怀柔画了半个多月的高粱,又体验了一把高温闷热的感觉。虽然已是立秋,但没有一点凉意。雾腾腾的桑拿天真不好受,野地里空气湿热蒸人。天气晴朗的时候太阳光虽毒但会不时的吹来阵阵小风。天热的时候一天喝七八瓶矿泉水,幸好山里有农户,从老乡家里要来食盐每个瓶里放一点,这样出再多的汗也就不担心了,白天一身汗,晚上空调屋里睡得很爽
下起了小雨,伴着清凉的细风画了几幅怀柔小景。
《怀柔九渡 》 21X27cm 2007年
2007年秋,应邀参加威海名家写生活动。(王克举)
《渔岛》 60X70cm 2007年
《今日大渔岛》 60X70cm 2007年
画家简介
王克举,1956年8月生于青岛,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创作研究员、北京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