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溢于诗意之外的孤独——观著名画家王明明《意飘诗外》画展有感

溢于诗意之外的孤独——观著名画家王明明《意飘诗外》画展有感
2022-06-23 13:46:5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尽管王明明无意“血战古法”,更无意“用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可是,当他一边沿着主流正脉之道,捕捉民族性的艺术胎息,一边在新时代的审美韵致中,寻找自己的样式时,他自觉不自觉地在传统之中锤炼、自我较劲。渊源博大的传统文化堆积而成的高山让王明明看到了精神图腾一样的风采,在不断攀登中,眼底风光越来越壮美,于是,他昭告天下,联合道友,在“传统”这条高峰之路上,一路翻山越岭,可是,当登临巅峰之际,环顾四周,却廖若无人,“说好的一起扛旗的,说好的把旗帜插在最高峰的”。“伙伴呢?”

也许只有神会圣贤之时,王明明才能找到知音,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在古诗词中淘风神。因为,那里可以在他平淡时,添点动力;在他忙碌时,让他适时休憩;在他人生繁华处,留点淡泊;在喧闹中,让他找到一份安宁。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王羲之《兰亭诗》

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大潮冲击着一切,尽管各种浮躁现象层出不穷,大众依然希望梦归田园牧歌、依然情系李杜激越、依然向往魏晋风度,可是,一切都发展得太快了,快的再也找不到放飞梦想的地方,再也找不到驻足神游的空间,即便本应该在精神世界里漫步的艺术家,也都热衷于变现了,一笔多少钱,一尺多少钱,没有时间在笔墨里孕育力量,更没有时间在画面中凝聚精神。但凡坚守者,守的一定是孤独,一定是寂寞,也一定是一片净土,然而,那一份孤独、那一份寂寞却显得如此珍贵,那一片净土却又如此令人憧憬,因为用超脱于凡尘的寂寞和孤独守护的净土,不染俗尘,不含杂念,清旷爽朗,静逸幽深。

几十年如一日,王明明始终在传统文化里坚守着本真、坚守着纯粹。王明明自幼就在诗词中浸染,“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大漠孤烟”、“溪亭日暮”等等诗词里的意境,让他神往,“桃花潭水”、“海内知己”、“秋风不尽”、“长亭依依”等等诗词里神圣一般的温情,让他着迷,拖着他,拽着他,让他情不自禁,即便王明明成为一位大画家,每天拜访者者络绎不绝,即便成为一位文化领域的管理者,工作千头万绪,可是,每当歇歇脚,打打盹,“明月下举杯”、“江上听风”、“山间望月”、“日暮中禅茶”、“烟波江上怀古”……便油然生于一念,物随意转,境由心造,放逸情感于静心,他可以让精神安顿一隅,享受片刻,“观湖临风”、“秋夜寄情”、“渭城曲意”、“晚山秋水”、“酒诗与共”……在那里他抽离物外,怡然自得。

疏影知春风,虫音透窗鸣,潜心斋下饮寂寥,寂寥船中说星斗。每当意有所适,便执笔于手,自放胸意。施墨神怡,赋彩浑成,笔随心境而变化,墨随万籁而韵生。“早春晓烟”、“晨光熹微”、“斜阳高士”、“拱手送别”、“逝水聚散”、“孤舟泛月”……一幅幅,或盈尺小品,或立轴品堂,静美的、幽远的、融洽的、欣豫的……画中虽无孤高之意,却尽显超逸之品。

山若有眠,枕的是月,夜若有渴,饮的是银瓶玉浆,令人百转千回的不是炽热的悸动,而是澎湃后回归心性的淡泊。当穿越茂林修竹之间,感怀一觞一咏之时,王明明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拟诗情而成笔端风华,写生命风采,尽显性灵清辉,恍若把充盈于体内的离骚之情、李杜之激越、辛苏之豪迈、陶氏之田园,统合一体,融成精妙,演绎出心泯世外的超脱,流露出心静如秋水的澄澈。孤独至极,感人至深。

关键词:王明明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