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红色沂蒙|著名画家张丽华:历史欠她们一张照片,我为“沂蒙六姐妹”画像

红色沂蒙|著名画家张丽华:历史欠她们一张照片,我为“沂蒙六姐妹”画像
2022-07-27 16:06:2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历史欠她们一张照片。

作为创作任务,我先“认领”一个“姐妹”伊廷珍,就是那个大个子。我为她设计了简单的道具:马灯和锣,画到马灯时,我突然停住了笔,我想空出笔墨暗示一下光感,因为是绣像,不能画背景,我只用这个空白写意式地表现黑夜。铜锣的质感我也必须画好,借用一点水彩的办法吧,有色彩,有高光。战役是在秋天,忙碌的“六姐妹”穿的是单衣,为求效果画成了棉衣棉裤;人们对沂蒙山农民的认定停留在老棉袄老棉裤的阶段。

画另一个“姐妹”伊淑英,我想找个模特以区别于造的那个“形”。暑假中,学校正进行着暑期培训班,有音乐的舞蹈的,我便向那教室里寻摸,问了一句:“我需要一个模特拍一下照片,谁愿意当?”许多女孩都默默不语,一个女孩站出来:“我来吧。”我说明了来意,她答应了。大热天里,我让她套上棉裤,穿上对襟褂子,拿了个鞋垫当鞋底,另一手拿了一个锥子,脖子上还围着一个方格头巾,自认为打扮够“土”了。我要求她表情自然,稍带矜持,不用特为崇高或正义(现许多电影中依然有这种“用力”的痕迹)。那女孩有点表演天分,就那么落落大方地站着。我拍了一些照片,全身的局部的特写的。她叫胡玉翘,河南人,适时当文艺兵在前卫歌舞团服役。我在她微信中看到她的许多照片,有的是全军汇演获奖的,有的是和著名主持人一起主持节目的,有的是在表演歌剧舞剧话剧的。我把她画在了“六姐妹”的画中。事后,韩老师看过真人照片,说:“你把人家画丑了!”

我知道我画中的两个人是尚在的两位,但我也并没有从老年形象中去推测她们年轻时的模样,也是尽量向“漂亮”里画。我们不可能准确地画出六个战争年代沂蒙山山村女子的形貌。我想,她们也有如花似玉的年华,画或电影就是一个再现的“符号”,寄寓那一点意思而已,画成年轻漂亮的女孩也或许正是今人对她们当年形象的希冀。

图片

2015年8月,创作“沂蒙六姐妹”之一伊淑英肖像。其时,主人公尚健在,并与我们共同享受着他们创造的幸福生活。我想象,当年的她应该是这副俊俏的模样

资料研究中,我被“六姐妹”事迹感染,觉得几个肖像不足以完整表达她们的事迹,一个偏远山村中六个柔弱的女子,在男人们支前的当口,勇敢地挑起支前的重担,给战争以巨大的支持;说不上这是什么心理和精神,几天中,她们以密集的行动很好地做出了很多事情。我又挑六个情节画成一套组画,以六个场景再现她们的六项工作,画面看上去有紧张忙碌的气氛。在“做军鞋”一幅中,我把在腿上搓麻线的情节画上了,后面还晾着用五颜六色的粗布打好的袼褙。“摊煎饼”一幅是对我笔墨表现力的考验,和好的“糊子”、糊子摊在鏊子上、烙熟的煎饼的种种质感、色感,画不好便不知所云。“筹粮草”一幅有个形象很像我的一个学生邓平,假期中电话约来帮忙,也让她穿上便褂套上棉裤,做了各种动作,组画中二十多个女子的手、脸的透视、衣纹等,都是邓平做的模特。冥冥中似有天助,这套总画幅尺寸为“178×293cm”的六张画,我在一天一夜中落墨完成,天亮时送去装裱。这是我份外的工作,不属于为“六姐妹”造像的创作任务;肖像画完成后,我就想应该再为她们画张画。题字时,我在每一张画的上方正中央画了一个红花,下垂一个红色彩带,上写筹柴草,做军鞋,摊煎饼,洗军衣,救伤员,运弹药。这是献给她们的红花。

很难想象,一个偌大的山区的民众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和笃定的信念,她们可能看不清历史的走向,猜不透到底谁赢,更不指望补偿,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支援付出。有些是无法补偿的,艰辛时段中的财力物力人力难以量化,汗水、献血、骨肉、生命的交付拿什么补偿?他们做了,做到了!“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破棉衣,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这几句流传开的“民谣”不知谁先吟出,被今人写成了歌,直唱得人荡气回肠。这是指整个以人民为依托的大后方,但我听着就好像专指沂蒙山人。“红嫂”“六姐妹”只是一个符号,已经是“底线”了,那么多男人、青壮年呢?电影《沂蒙六姐妹》借一个小媳妇喊出:“俺沂蒙的男人都上前线了!”这其中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时间一天天、一年年过去,岁月弥合了战争创伤,也渐渐把他们的故事淡化。愿有心人赶快搜寻,在知情人中寻找到那些将要散尽的故事。(张丽华)

画家简介

瑞雪映丰年——著名画家张丽华参展“山东画院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美术创作网络系列展”

张丽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连环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画院院聘画师。中国画《瑞雪》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四回举办《灼灼其华——张丽华人物画研究展》。泉城路《老残听曲》等壁画、雕塑设计稿多种。论文80余篇发表于国家级专业报刊;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画集、专著48种。

首页上一页...2345 5
(责任编辑:陈雅雯)
关键词:张丽华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