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画家·杂家·实干家——广西画坛“冯凤举现象”剖析

画家·杂家·实干家——广西画坛“冯凤举现象”剖析
2022-09-19 15:38:5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无声》60cm×60cm

再来说说凤举研究他的恩师黄格胜先生之成绩。黄格胜不仅是漓江画派的卓越继承者,更是广西改革开放涌现出来的伟大创新者开拓者,是广西文艺界标志性人物,是壮乡文化的旗帜性代表。徒弟研究师父自古有之中外皆然,孔子的《论语》是他的学生记录的,苏格拉底的《对话集》和《言行录》也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整理提炼的。凤举作为黄格胜的贴身徒弟,无论出于什么动机或目的而进行研究实属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但对于不是美术科班出身而政务繁忙的行政工作人员来说,积二十年之功贴身跟随、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地“利用职务之便”,沉潜十数年记录、收集、学习、钻研老师,公开出版煌煌4本著述达百万字之巨,也只有爱下“死功夫”的凤举了,成为“黄格胜研究第一人”。黄格胜在中国画坛上有极大的影响力、美誉度和权威性,记叙研究其创作成就、美学观念、教学规律甚至为人处世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凤举著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史料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借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同行的公认,会愈发显示其长足而独特的美术价值、教学价值、科研价值和历史价值。其对本土艺术大家诸多价值和多重意义的理论加强和深度弘扬,是对广西美术事业的精心整理和郑重表彰,是新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贡献和尽职担当。著作《黄格胜艺术理论研究——黄格胜与漓江》,对黄格胜艺术人生、艺术理想、艺术实践三个大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生动的叙述,有口述历史的现场味,有传奇文学的生动性,有专业理论的厚重感,均一一体现和贯穿在艺术履历的柳暗花明、学术探索的研讨精粹、画作创作的揭秘显微、各类专家的援引佐证之中,终成格局高远、内容丰赡、细节精妙、文气流畅的可喜之作,是中国美术史上对重要画家研究的代表性之作,具有无法拒绝的可读性、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和潜移默化的现实指导功能和教化作用,其别具一格独辟蹊径地融合艺术家的人生履历、艺术履历、学术造诣、流派确立以及篇章结构布局、材料逻辑筛选、语言风格多样等诸多创新亮点,为“大美术理论模式”之路的建立拓展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尝试并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艺术评论的责任,一是给有潜力的艺术家塑形,让他们发展得更好,二是给成熟的艺术家定位,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应人民对人性良知和社会的期待。黄格胜先生闪耀的爱国、勤奋、执着、善良这些正能量,正是当下我们构建和谐广西、建设壮美广西新风上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一次研讨会的发言中,凤举说:“黄格胜就是广西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一座雄峰。自治区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把漓江画派写进文件,提出文艺精品创作登高原、攀高峰。黄格胜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座高峰,研究广西美术历史,研究中国美术史绕不过黄格胜,只有翻过身边的这座大山,才能看到更远的路。”

图片

中国画综合材料

《祥云》60cm×60cm

四、读书写作是冯凤举的心灵之需

身边的朋友们都知道凤举爱读书,读什么书?凤举有“三不读”:畅销书不读、网红书不读、成功学不读。读美学、读哲学、读史学、读文学,而且要精读。他对学生说:“书读得多了自然会形成自己的知识构架,读得越多,这个构架越牢固,越精密。就像渔民网鱼,只放几个网眼下去是网不到鱼的,只有整张网下去才行,网越大、织得越结实,网到的鱼就越多。”因为爱读书,凤举写得一手好文章,尤其是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家是作家序列的一个分支,指在散文创作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凤举的几本学术著作,如果从“大散文”视野格局来说完全可以纳入散文集系列,这么说没有贬损其学术价值和水准的意思,而是其中大量篇章既具有学术论文的原创性、学理性和规范性,更具有散文体裁的细节性、抒情性和可读性。其他职务类或零散篇什文章,更是充分呈现其高超而质朴、浑然天成又精准细腻的文字功底。比如在他自传性的文章《画画没有那么多规矩,关键是真爱》,其整体文字水平在这篇人生履历兼具从艺经历的自传色彩散文里全面充分体现出来了。传统概括散文的文体特征为“形散而神不散”已不足以形容该文的体裁丰富或包容的宏阔内在了:孩提的记忆遥远却现场感爆棚,如时光倒流般清晰透亮,这样自然生动兴趣盎然的“回忆杀”让人无不共情同怀,具有优质散文的叙述精彩和抒情感慨。其人生经历和专业岗位转换虽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却也曲曲折折弯弯绕绕,令人长嘘短叹之不平不坦,具有离奇情节与反转魅力之感染。其对美术创作理念与实践,则在诸多巧妙的铺垫和自然逻辑的推演后水到渠成地呈现:画画没有那么多规矩,关键是真爱,道出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美术创作动因观以及“道法自然”“勇于探索创新”等美术创作实践论,体现出哲学的高度、伦理的宽度和艺术的深度,又具有论文的雄辩力量和强大气场。凤举文字的力量,是其多年的人生历练和文字磨练的深藏与释放,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

图片

中国画综合材料

《一春无事》60cm×60cm

这里要略谈一下凤举的乡愁文字。“我是从小在农村‘放养’的,没有规矩,也不需要太多规矩。兄弟姐妹六个,一天从早到晚一大锅白粥,水多米少,清澈可鉴,没有点‘竞争’意识,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哪还顾得了那么多规矩。我六岁开始放牛,还没牛屁股高,背着斗笠走起路来直敲脚后跟。老牛通人性,不会欺负小孩,任我骑在它的背上撒欢,村边有河,水牛好水,夏天看见河远远就飞奔过去玩水,我也跟着下去游泳,日复一日,竟练就了过人的水性,四五十米宽的河面我扎个猛子就能潜到对岸,不带换气的”。还有他的学画经历:“一个刚毕业工作的小伙子陆续收留了我们五个慕名上门投师学艺的学生,白天文化课心不在焉,晚上自习课就偷溜出来,聚到李老师一间约十平米的职工平房宿舍里画素描色彩。冬季寒冷,年轻人长身体饿得快,食堂的饭菜挨不到晚上十点钟肚子就抗议了,大家经常在李老师宿舍里用电饭锅胆架在火炉上打火锅,我们交给老师那点‘学费’不出十天半月被我们挥霍完了,大家就凑钱买最便宜的大白菜,二两猪肉做锅底,吃饭时大家拼命在锅里翻找,找到肥肉叫‘银奖’中,找到瘦肉就是中‘金奖’了,师兄妹拥着师父围坐在地上,暖暖的炉火映照着青涩的脸庞,热气腾腾的温馨画面,每次回忆起来都令我眼泛迷雾”。凤举的儿时经历,总让人怀念不已,其内容的真实细节,清晰可见,可听可触,可嗅可闻,可感可叹。形式的纯朴自然,可直入心底,可油然而生,可共情共鸣。远去的农耕时代,远去的物质贫瘠,远去的父老乡亲,但淳厚根深的伦理之情和乡愁记忆,永远铭记心底,时常浮现在脑海里,不曾远离,难以忘记。凤举之深情与巧笔,让浮躁的当下人心有一刻清醒之栖息,让感恩的回忆有安放的场地,让我们在纷繁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有面向未来的善良之勇气和甜蜜。特别是那些略带地域性、民族性、个人性的叙述口语充盈期间,即妥贴适当地表述范围对象内容的独特性,也凸显凤举作为散文家文字经验的成长性和成熟性。

图片

中国画综合材料

关键词:冯凤举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