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六姐妹》作品草图
用温情笔触描绘英雄人物
——梁文博谈《沂蒙六姐妹》创作
记者:您为何选择《沂蒙六姐妹》这样一个选题参与“重大题材”?您的作品风格一向细腻、温情、唯美,而“重大题材”一般给人的感觉是厚重、悲壮、沧桑,好像与您的风格不是特别吻合。但从完成的作品看,您很好地把唯美的一面与战争的残酷结合在了一起。这是怎么做到的?
梁文博:确实,我一向喜欢画比较主观、比较个人化的东西,喜欢描绘种生活感受、一种温情的东西,感觉和主流的倾向不是太搭。山东省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会选题材的时候,列出题材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我可选的。一开始我没报,我骨子里对故事性的题材不是很喜欢,我也不太善于画这种题材。我画的家庭系列也好,沂蒙山系列也好,微山湖题材也好,都是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转化成画面,带有自己的情感。从我的画里,很难找到故事性的题材。印象中只有一次——上大学的时候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35周年,我曾经画了一幅《头一个幸福年》,画的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沂蒙山老百姓和八路军联欢的场景,场面挺大,人也挺多。这幅画曾经在《山东画报》发表过,那是我第一次发表作品。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画过带有情节性、故事性的作品。我一直追求的是美好,安逸,平安,一种理想主义的状态。
以上所说的只是个人的偏好和艺术风格,并不是否定重大题材创作。前苏联一些画家、我们有些部队的画家,画了一辈子历史题材、战争题材的画,记录历史瞬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重大题材创作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这代人不画,下一代人再画会比较困难,毕竟我们对重大题材所表现的历史比较熟悉,下一代人会越来越陌生。另外,我们这一代画家很多都是画连环画出身,画这类题材得心应手。当然,年轻画家也可能会有新的想法。比如这次重大题材李勇画的《胶济铁路的创建》,与我们写实的思路差距很大,有点变形,很有意思,既有历史特征,又有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或许这就代表了新一代人的创作风格。
后来,负责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组织工作的山东省美术馆馆长徐青峰找到我说,梁老师擅长画美女,就画画沂蒙六姐妹吧。我那时正在琢磨着报铁道游击队,因为我画过《月上中天》等微山湖题材的作品,对那种月光下的意境很喜欢,原本打算根据“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这首歌曲的情境,画游击队在芦苇荡里的作品。但这个题材已经有其他几位画家报名了,我就开始死心塌地画沂蒙六姐妹。
记者: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与一般创作不同的是,需要做大量的功课,做很多案头准备工作。您是如何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