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品读著名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品读著名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2022-11-26 14:50:4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工写融通,古意新境

孙恺作画,重视遵依古法,构图讲究,笔墨严谨,通篇和谐,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朦,草木丰茂,飞流瀑布,丛林嘉树,庄园茅舍,舟楫桥亭。她注重工笔与写意的巧妙结合,在描绘山水自然景观的传统技法基础上,结合娴熟的笔法、墨法,将景致的立意、光线、设色、呼应、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恺在创新中求变,以“雅”为核心,直抒性灵,在青绿山水创意方面达到了颇高的艺术境界。“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细品孙恺的每一幅作品,工笔画的精细用笔与浓墨挥洒、写实与写意、表现与再现浑然一体,主观创作情趣和所描绘对象的自然天成,不论是精雕细刻的渲染,还是皴染泼墨中显现着的秩序,一改传统工笔山水的刻板质感和单调趣味,注入了当代色彩、线条表现的活泼,传达着她对山水的感悟与热爱,给人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熏陶。

孙恺的山水画,将现实的景象转化为笔墨与色彩、构成与意蕴、视觉与意境,并运用从自然中转换而成的笔墨色彩,创作出寓情寓意的作品来。孙恺的山水画,在一往情深的执着中,将自然造化的情境意境,与画家的内心感悟融通为一。她不只在笔墨上下苦功,还致力于画面色彩、意象、冲击、构成、山石结构、意境的经营,做到在幅面、视觉、色彩上的内在统一,使作品充满欢快明媚、简洁绚丽、意蕴幽逸的时代气息。

孙恺工笔山水画,注重工笔与写意的巧妙结合。在她看来,工笔与写意都是相对的概念,具备工笔基础,写意才能升华;没有写意的情愫,工笔就少了几分诗意。根据这一理念,她在两者的技法运用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拓展变化。她在追求山光水色的秀美描绘的同时,也强调色彩的假定性对于心境的呈现。她充分汲取五代宋初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方式,把工笔的青绿与写意的笔墨,巧妙地加以整合利用,汲取传统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山水画的精华,所创作出的作品,既有重彩山水画的厚重华丽的特点,也有水墨写意山水画的隽逸,风格独特,清润韵致,色彩简约而精髓,强化了作品的表现力,进一步扩大了作品的审美视野与想象空间,形成了更为丰富和俊秀的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谱系。

图片

▲孙恺作品:《春江叠翠》(金卡,岩彩)38cm×63cm

外师造化,搜尽奇峰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主张师古人,而且提倡师造化。张璪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阐明了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王履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更侧重师造化;石涛提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则强调造化与心源的物我合一;黄宾虹重视写生,更重视夺得造化的神韵“内美”:“只知师古人,不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

在师法古人的同时,孙恺深入现实生活,跋山涉水,走遍名山大川,遍师自然造化,全身心投入工笔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她充分汲取古人的艺术精华,用视角和心智勾画出祖国山水的秀丽。孙恺对师古人与师造化、师造化与师心源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她认为造化是表现心源的载体,师法造化不能放弃师法古人传统的笔墨精华。一味依赖写生就会缺少传统的古意,而一味摹仿传统又会丧失生活的气息。

也许是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缘故,孙恺从小就酷爱大自然,对劲峭挺拔、雄奇壮阔的祖国河山有一种近乎神圣的偏爱。与山为伴、朝迎日出、暮送夕照的山居生活,不仅蕴育了她的“大山情结”,而且给了她一双善于发现自然的眼睛、一颗勤于捕捉美感的心灵,成为她一生中最早的艺术启蒙。大山的奇松异石云海、大山的苍劲伟岸壮丽、大山的精气秀气灵气,一直是她笔下反复探索描绘的主题。

为了尽得山水的风骨,孙恺每年有一半的时候都在各地写生。她常不辞艰辛地在崇山峻岭中寻幽探微,足迹踏遍了神州大地,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发现和表现造化与心源交融的“内美”。她以大山人特有的坚韧顽强、吃苦耐劳、勇于征服自然的品格,将一座座山峰踩在脚下,把一幅幅美景尽收笔底,逐渐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画路和格调。

有时候,孙恺由于连续几个月写生而忘了季节,爱人或母亲就会送来换季的衣服。当他们来到孙恺的写生基地,也常常受到她的感染,或受到如画风景的吸引,而流连忘返,误了归期……

孙恺的创作灵感几乎都是从写生中得来的,或沉浸于秀雅宁静的江湘,或取材于粗厚苍茫的齐鲁,或有感于北方山村的朴实坚劲,或凝思于江南古屋的岁月留痕,或情系于泰山的巍峨、太行的雄强、郭亮的奇崛、西域的苍茫……她的山水画无处不流露出拥抱自然的热情,幅幅都是与自然融神会心的抒情之作。布境多雄浑高旷,笔墨则艳而脱俗。孙恺走的是取法自然而不忽视笔墨的路子,正是她在行万里路中不断地从自然造化中吸取素材,用来自于传统的笔墨描写得之于写生的感受。

但是,孙恺对所看到的自然景色,有自己对自然写生和对它进行创作的独到见解与形式。她不局限于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不满足于笔墨再现丘壑的状物功能,并不以表现某地某处的具体实景为目的,而是将她对山水的观察、写生融会于心,然后综合地表现出来。在写生已经成为今天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后,特别是在众多艺术家还依赖于写生的状况下,孙恺却逐渐摆脱了对物写生的西式方法,而开始回归传统的“目识心记”的技巧。她也常用笔墨宣纸对景写生,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专注凝神,迟迟不敢下笔,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个从观察、记忆、分析到思考、酝酿、创作的习惯,由此真正做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起笔落墨后,山壑、草木、烟云、流水,随着开笔逐渐相互生发出来,笔情墨趣应运而生,表现物象随意而立,这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会使笔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情感之源来自生活。基于这种辩证写生观,孙恺创作了大量摄人心魄的佳作。《阳春山欲动》《春江叠翠》《生命的呼唤》《明月千秋》以及《西域》系列作品等等,均是搜尽奇峰之后震撼心灵的真情流露。同样的山水,为什么在她的笔下就会满纸深情呢?记者在孙恺的一首题画诗中找到了答案:“洁云横飞穿江水,春风拂面花自开,雪山消融影无尽,春江翠崖待船来。”满怀深情,怎能不满纸诗意?

图片

▲孙恺作品:《西域那一缕祥云》(麻纸,矿物色,金银铜箔)220cm×180cm

意境悠远,气韵生动

当今社会,使人们越来越多地疏离了古典美学境界与文化氛围。“重返古典”,显然包含了太多与太复杂的现代精神内容与现代人的心灵渴望。孙恺正是在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工笔山水创作的。孙恺的青绿山水,以现代的构成、艳丽的色彩、气势恢宏的意境,在传统青绿山水与现代审美要求之间找到了契合点,碰撞出炫目的光焰。那飞腾的笔势、灵动的墨色与蓬勃的气象,纠缠于山川烟云之间,仿佛有一股灵气摇山荡谷,带出满纸的笔走龙蛇,万千气象。她的作品色彩鲜亮,金碧辉煌,意象丰富,气势磅礴,意境悠远,追慕传统境界,探求古典美感,在古意中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孙恺看来,传统是一种观念、传统也是一种实践。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要敢于打破旧有的东西。传统是一个过程,我们今天所创造的,对于明天而言,也将是一种传统。孙恺对青绿山水画的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研究。在表现形式上,吸收了现代构成以加强其形式感;在创作内容上,拓展其精神内涵,使其融入现代意识和审美观;在技法和材料的运用上,探索出一些新的方法,不拘一格地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在用笔用墨上,更加随意自然,既是工笔的又有写意的韵味。孙恺摆脱了传统技法中程式化、模式化的枯燥套路,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加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使古典的青绿山水画成为了一个新的绘画样式。

孙恺直面生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她并不依照模式化的传统套路,而是从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象中挖掘,不是简单地搬挪写生而是有创意的构建。她以细勾、细皴、细染、细点为主要画法,或浓或淡,或燥或润,或错或落,或疏或密,或聚或散,把精微画得坚实,把密集画得空灵。她的画作,从容,细密,但绝不迫塞。她的画作,有线有面,有点有皴,有大有小,有虚有实,有浓线与淡线的映衬,有粗线与细线的对比,有直线与曲线的穿插,有黑、白、灰的交叉分割,不仅表达出画家平和与谦恭的心境,还串起了画家的童心、爱心、乡情、乡恋。她画山里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再现的是自己珠玉般的童年记忆,展示的是平平淡淡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图景。每一幅画作,都是一首生命之歌,都是她深情厚意的浓缩。

她画春山的林木葳蕤,她画瑶林的悬珠缀玉,她画千枝万树的郁勃生机,她画无法淡忘的《春江叠翠》,她画心中的《高天净土》,她画山村的《那一缕祥云》,她画大山大水的《西域清风》,她画《白云流向天山外》的秘密……孙恺笔下的山水,是一个纤尘无染的唯美世界,凝聚着她浓浓的山水情怀。遵循阴晴雨雪、花开花谢、日起月落的自然法则,根据她的想象与创造,有舒展、有内敛、有包藏、有显露、有繁荣、有凋零……时而争让有度,时而顾盼生情,画家用画笔去梳理,用节奏去调整,用墨色去统一,或工笔擦擦点点,或写意洋洋洒洒,亦整亦碎,亦点亦线,亦块亦面,无处不自然,无处不天成,无造作之笔,无雕琢之痕。山体在她笔下跃然纸上,江河在她腕底纵横纷呈,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画出了珠玉满山,画出了阳光满枝,画出了一个清新、纯静、和谐、祥和的世界。

孙恺承继了传统的山水精神,以邈远、澄明、平淡、率直的心灵境界,在实践中不倦探索、实践,终于完成了青绿山水的现代变异以及对古典山水模式的改造与拓展。她以艺术家的胸襟和眼光,以缜密的构思、娴熟的技巧、个性化的山水符号、卓越的综合能力,在前无古人的繁密山水图像中,创造性地表现了山水的天籁之美,在自然韵律中,体悟到清丽苍莽的自然界的内在蕴涵与主宰万物的宇宙本体精神。

事实上,在那气象万千、幽密深邃的画面上,透出的洁净清雅、秀逸淡远的山水境界,是孙恺最内心化的表现。这境界,源于难以挥去的乡恋情结,那密林深处的山野、溪流、村舍、炊烟,催生出画家深情而又温存的记忆。孙恺追求的是超越现实而与心灵情感相通的生命体验,并企望用精致的艺术,以深度的抒情来实现自己对大好河山的理解和诠释。因此,她通常用精工细作的技巧和纯净的想象力组合而成,坚守住内心的理想与向往,意在昭示自己的艺术主张和美学观念。

在孙恺的山水作品中,无论是淡雅的水墨画,还是斑斓的日本岩彩画,无论是东方的风骨气韵,还是西方的写实主义,山水成为一种生命的蕴藉,成为一种滋生于此的生命现象对自己根源的感念之情的疏导和集结。山水间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呼唤,同时又是自然对人类祥和、宁静的馈赠。在繁密的构图中,画家以充满诗意的激情,将自己的感受浇注进山水林木形象之中。

图片

▲孙恺作品:《春山新雨后》(纸本,矿物色)136cm×68cm

关键词:孙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