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丰富与多元——对话著名画家郭振宇

丰富与多元——对话著名画家郭振宇
2022-12-06 14:37:0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记者:当下的创作面貌是怎样的?作品在关注什么样的问题?

郭振宇:疫情和战争,让我重新回顾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我们能够看出,不是文明发展了、进步了人类社会就更加人性化、公平化、正义化,而是相反,更加残酷化、野蛮化。资源争夺更趋激烈,安全感越来越差。卡夫卡描写的《地洞》时代的心态在这个时代愈演愈烈。核危机、生化危机、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生态危机、环境危机、人口危机,更严重的是伦理危机,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让文明无力支撑,羸弱不堪。我的作品以文明为基点,展现这些问题出现的缘由,及其带来的后果,以引发社会的深层次思考。

我最近又开始关注世界大河所形成的文明。每一条大河旁边都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它见证了我们人类文明发展、流逝的过程。但是,文明不带有永固性。往往一个文明发展起来,另一个文明就在觊觎它的富饶与安宁。文明往往被动迁徙、置换、被替代,抑或是自身的无度发展,最终导致消亡。那么,个体生命体现出来的基因特质在文明的涌现上出现,文明的走向是不是就是一种宿命?

我订了12件2米3米的木板框子,在创作时,我把颜料、水、泥沙直接流在画面上,就如同它们历经洪荒年代水荡风蚀、雨雪雷电、火山地震直接残留下来的一样。我已经创作了这个系列的四件作品,并且还在继续构思新的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9c95aa83f8bc5c47892655bbee36d3dc.jpg

郭振宇,《梅杜萨之筏之星际迷航》,综合材料,260x320x11cm,2017

记者:那一定很壮观。您的作品里充满了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是从何而来?

郭振宇:或许源于我所关注的问题,和转化这种问题的精神,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意蕴——毁灭、共济、参与、救赎。电影《2012》《流浪地球》充满着力量与能量,是因为危机到来时,人类面对的是共同的命运,而拯救与寻找新的家园是唯一的目标。或许看到太空中一颗恒星的消亡也会觉得悲壮,人类的力量概莫能助,但是它携带着消亡的是巨大的能量。人类的文明演进也同样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当我们看到危机和症结所在时,当我们发出追问,追问的同时带着相同的答案时,我们实际上是获得了相同的力量。我试图通过创作将这种能量内化于画面之中。因此我的主题、精神、语言都在形塑这种能量。针对画面我也不断选择、处理材料——麻绳的纠结、泥沙颜料的塑造,使用电锯和刀斧在木头上大笔触地摧毁,而绝对不会用凿子雕刻细腻的纹样——这些材料本身就包含了能量,为我的作品加持赋能。还有,明知道这样的问题,我还在参与,就像席慕蓉的那句诗:“我知道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我也知道它有别离 有衰老/然而我只有一次的机会/上主啊 请俯听我的祈祷”摆明了我义无反顾的态度,这种爱的执着、勇于面对的勇气也形成一种能量。是不是这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8ed3ccc07f1618dd739d1810e5ec1719.jpg

郭振宇,《黄河》,综合材料,240×160×30cm,2019

记者:您是如何在画面中组织创作语言?基于所关注的问题,又是如何选择并使用材料的?

郭振宇: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实验的过程。像《人文主义的覆盖》,人文主义发展造成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攉取,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气候、环境等问题的恶化。人的认知又是有限的,在一个阶段只能创造一定的财富,但是却是用巨大的自然破坏为代价换取的。在创作这件作品时,我把人文主义和文明当成一个有边角的箱体,代表着理性和局限。先在一面画布板面上,用材料和沙土进行绘制,干到一定程度,用火在下方烧出一个大洞,以此显示出问题与不完整。然后钉上后面的箱体,在箱体内壁贴上《千里江山图》复制品,比喻古典时代的自然环境和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同时已经变成平面退居到文明背景,通过烧开的窟窿能看到面貌,寓意着从问题的洞口寻找到历史和解决问题的方向。一棵柳树枝立在内部,从上段的侧面露出一点枝叶,希望有新的萌动与春色冲出箱体。在箱体内壁下部又有两个自行车毂轮,也是在烧糊的洞口出现,代表着人文主义真正起步与发展的工业时代。这每一层信息和元素都是思考实验,直到准确表达思想。展览的时候,对于元素使用和古典智慧,以及最终呈现形式是绘画还是装置等问题,引发观者争议,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同的指向我会选择不同的材料,如作品中使用琉璃代表着琥珀或者冰川时代,金属末可以用来表现星空;画面中直接使用玉米桔、麦草等,让人感受到它的温暖;废墟的砖石、莽林的根茎、碳化的木块等都可以有对应的材质,使画面厚重,充满张力。树脂人体的分离给人以撕裂和重建秩序的感觉。大片的青麻编织又暗喻着原始能量的回归,自然的覆盖。黄河土本来就是一种文明的元素,直接使用带着很强的符号性。思考文明的寄生性的时候,《北纬30度》系列中使用了珍珠来象征文明像一粒沙对地球这个贝体的侵害。

对于材料的使用是深入到我生活经验里的。这些材料很自然地被运用到我现在的创作中。但在创作时,我同时又会遵循自然律,减少人工的干预。比如让沙土自然扩散,水自然地流淌、颜料自然地成形。因此,虽然我使用的都是自己熟悉的材料,但对于每一幅画的结果又是不可完全预知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aac6e252be47a34ab52c5ae5b9d64bd6.jpg

郭振宇,《麦地星空之三》,综合材料,175×120×10cm,2017

关键词:郭振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