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为高原放歌 为雪山立传——著名画家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的突破与创新

为高原放歌 为雪山立传——著名画家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的突破与创新
2022-12-28 09:54:0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发轫,经隋唐而形成独立画科,到五代北宋已臻成熟。北宋以降,画家们尽管付出极大努力,也只能在山水画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技法方面有少许突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李兵先生汲取前人笔墨精华,搜尽西域雪山奇峰,历经数十年艰苦努力,摸索出一套水墨高原雪山画画法,为中国山水画技法创新作出了新的贡献。

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为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带。这里雪山皑皑,草地青青,三江奔流,寺庙广布。站在雪山脚下,李兵深深感受到雪山冰清玉润的纯洁个性,感受到高原民族的质朴善良,感受到宇宙生命的终极精神,同时感受到过去自己所有画作的苍白无力。从那一刻起,一种强烈的表现雪山神态的欲望,一种用笔墨讴歌雪山崇高、宁静、豁达、圣洁、冷艳、奉献精神的使命担当油然而生,他决心把自己的艺术生命和高原雪山紧紧连在一起,为高原放歌、为雪山立传。

图片

欢歌满乾坤

为了表现雪山神态及其精神,李兵作了无数次尝试。开始,他用传统中国画的勾皴点染技法表现雪山,但效果总雷同于南方山水或北方山水的形态。后来,他又借鉴各种创作方法,如揉纸法、矾水法、撒盐法、洗衣粉法、掺胶法、酒精法等等,终究没能够成型。万般无奈之下,他将目光回归传统,只是这一次没有照搬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根据雪山的特点进行了探索性创作,终于实现了画法上的突破和创新。

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法的突破和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从内容上突破了自古以来山水画高山加云雾、加流水瀑布、加树木花草的固定模式,而是将广阔无垠的高原雪山自然风光作为主体画面。画面鲜有绿树鲜花、亭台楼阁,更没有孤舟蓑翁、高士琴童,只有粗犷的板块和严谨的构图。构图多采用全景布势,吸纳了西方绘画中焦点透视技法,同时又保持了中国画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传统。如此形成的水墨雪山画,巍峨、挺拔、博大、悠远,笔墨苍劲,构图饱满,立意高远,气势雄强,其宏大壮美的画面似乎超越了具体时空的局限,大美的境界与崇高的精神融为一体,表现出了天地的宏阔和历史的久远,奏响了时代昂扬向上的雄强乐音,彰显了天地间最伟大的人文精神。立足李兵高原雪山画前,一股高瞻远瞩、雄阔壮美的浩然之气和天地悠远苍茫之感扑面而来。

图片

光雾锦秋

第二,从技法上突破了传统国画各种皴法和烘染方法的局限,创造了“块斧劈皴”和“积白”“积水”“积墨”“积色”五位一体笔墨技法。

高原雪山既高大巍峨又圣洁冷艳,其山脉连绵起伏,与中国南北方各种山体均不相同。如何将其特有形态、雄浑气势和宏大精神艺术地表现出来,需要从笔墨语言上找到解决办法。李兵尝试了古人创造的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大小斧劈皴等多种皴法,感觉没有一种能够完全表现西域雪山的神韵。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所出效果比较接近目标,但仍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他对大小斧劈皴的运用加以改造,摸索出“块斧劈皴”技法,成功地表现出西域雪山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冷峻岩石和巨大冰川的特有风貌。观李兵作画,每每未见其大笔勾勒山石轮廓,而是直接以侧锋纵横之笔皴出山之形体、石之纹理,笔迹宽阔,清晰简洁,健壮磅礴。运笔时注重山石块面的阴阳对比,讲究焦墨渴染干擦的浑茫与含蓄,强化山体的块垒之感,使观者通过强烈的对比增强视觉张力,将思绪引向苍茫悠远的诗意世界。

白色,是雪山最基本的颜色。万年不化的冰川、茫茫无际的雪原、飘忽不定的白云以及笼罩在雪山之间的雾霭,都是以白色为原色的。如何表现雪山特有的“白”,这在以水墨为基本元素的中国画里,是极为讲究且最具艺术与技法含量的。而表现高原雪山的“白”与南、北方山水云雾的“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课题,因而表现雪山特有的“白”便成为李兵艺术突破的关键点。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李兵汲取传统国画烘染技法精华,提炼出“挤白”“衬白”染雪法,解决了水墨宣纸表现西域冰雪世界特有的白色元素问题,填补了中国水墨写实雪山画的空白。“挤白”“衬白”染雪法的核心在于“挤”和“染”,冰雪云雾之“白”处,是以块斧劈皴法为主的各种皴法“挤”“染”出来,“挤”的路数不同,“染”的技法各异,所出白色效果或为雪原、雪貌,或为永久冰川、流动冰川,或为白雪皑皑、或为缥缈云雾。皴处为实,白处为虚,用墨为实,留白为虚,虚实相生,“挤”“染”结合,“守白计黑”,“无画处皆成妙境”。

图片

玉岭清姿

雪山形态的描绘,属于“技”与“术”的范畴,而画面意境和思想则已经上升至“道”的层面。对于水墨雪山画的“形态”与“思想”,李兵先生有自己的见解和追求。他认为,美术首先必须在形态上展现美感。离开形态美,既谈不上“技”和“术”,也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要使作者和观者都能从画面中读出“形态美”来,做到“众眼共赏”“众心共鸣”,这样才能通过“赏心悦目”达成“情感共鸣”。那种将中国画曲解为纯粹的所谓“笔墨”、涂抹的画面叫人看不懂或者“不忍卒看”的所谓“国画”,是背离艺术审美规律的,因而也背离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李兵的每一幅雪山作品,画面的形态都很美,行云流水般的笔墨流淌着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热爱,同时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崇高精神。观赏这些堪称大美的艺术佳作,既是一种视觉的饕餮盛宴,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每每把人带进梦幻般的艺术境界和深邃的哲学时空。

雄浑壮丽的结构式样与独特创新的笔墨语言构成了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的特有风骨。在创作过程中,李兵其实是在以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写意精神画雪山的。他把对宇宙、时空、社会、历史、艺术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融进创作,像哲人一样在参悟雪山内在精神和气质的基础上,体察宇宙人生的真谛。如作品《贡嘎之歌》《晨风吹过霞满天》等等,都是在表现雪山巍峨壮美的同时,渗透着一种天地大美的浩然正气和天人合一的宏大精神,体现了当代人与神奇圣洁的雪域高原在精神层面上融为一体的理想。

图片

流光映远空

李兵对水墨雪山画的探索与创新,与他的喜好偏爱、性格禀赋、艺术修养、人生阅历以及时代精神等因素密切相关。他画雪山,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身处高原、仰望雪山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使命担当。为了心中的向往,为了肩负的使命,他要描绘、要抒发,要探索、要表达,要通过描绘雪山的伟岸雄奇,不断校正自我感受与古人笔墨的异同,与历史上许多开宗立派的大师一样义无反顾地第一个“吃螃蟹”。正因为如此,这些年,他走遍了甘孜、阿坝所有的雪山,走过西藏、青海、云南、甘肃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原,他的足迹还远及美国、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吉尔吉斯斯坦。在那些人迹罕至的雪山之下,他经常作为一个孤独的远行者踽踽独行,与冰川交流,与雪山对话,与亘古天地精神共往来。有时一日三餐常常只有干粮混着雪水或“牛滚水”,有一次甚至连续饿了三天。他还要和高寒缺氧、狂风暴雪作斗争,经常因路滑而摔伤,直到现在,他的腿上还残留着累累伤疤。

高原雪山,世界屋脊,人类脊梁。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均发源于此,它们直接孕育了世界四大文明中的两大文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它们是全国二分之一人生生不息的根,它们是蔚蓝色地球的高贵脊梁,因而也是整个人类的脊梁。李兵先生以水墨高原雪山为描绘对象,其实是从源头上讴歌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地。这是一项纯粹的艺术事业,同时也是以艺术为平台弘扬文明的创新工程。(南远景 成都军区战旗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著名评论家)

(来源:中国书画报)

画家简介

图片

李兵,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诗词作家,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书画艺术高研班导师,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民族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山水画会名誉会长。李兵独立探索提炼出的中国画新皴法——“块斧劈皴”(也有人称之为“李兵冰雪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等,填补了中国水墨高原雪山画法的空白,开创了冰雪山水画的新境界,成为中国水墨雪山画体系的创立者和领军人物。2019年6月在吉尔吉斯上合峰会获“国际和平艺术家奖”,同年进入“中国星锐榜”并获得“德艺双馨艺术传承贡献奖”、“2019中国书画年度人物”等荣誉。作品被收藏悬挂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会议室、澳门特区政府、泰王国钦赐淡浮院、成都锦江大礼堂等重要场所。

(责任编辑:陈雅雯、夏雁青)
关键词:李兵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