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会上,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及时任院长潘公凯先生都认为第一方案好,于是草图的基本构想确定了。
第三阶段、根据草图进行调整、细化
草图放大后构图的完整性及画面宏伟、庄严的气势都显示出来,在评审会中得到全体评审委员及中宣部有关领导的肯定。
但最重要的问题随之也出现了,数据中的63位开国政府委员的合适形象也极难找寻。这样,在搜集的几千张照片中,边寻找边在构图中细化形象,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整体草图。
第四阶段、刻画肖像
由于画面对形象的要求高,我决定把63位委员的形象都做一遍肖像式的素描稿,这一过程虽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非常有意义,每一个肖像的刻画都加深了对当时这些人物的理解,如果形象不合适就再寻找、再刻画,几乎每个形象都经过多次尝试,把素描肖像画到满意为止。
《新中国诞生》肖像素描稿
第五阶段、将单个素描肖像换入草图中组合
这个组合成功与否和画面整体效果直接相关,调整人物组合过程中征求了多方面的意见,同时也参阅了许多图片数据,特别请一直追随毛泽东的老摄影家徐肖冰、侯波两位老先生(他们曾在天安门上摄影)斟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另外拜访了电影《开国大典》的导演李俞宽,他也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特别提到委员程潜的地位及情况,后来我进行了重要的调整。
其中变动了几次尺幅,然后进行了放大稿,最后定为200cm×800cm的尺寸,又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做了彩稿,彩稿绘制了五种,每幅彩稿都略有区别,作为正稿时的重要参考。
《新中国诞生》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