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三十七载,浙江画院特别注重对各种流派、观点乃至地域文化的包容,注重每个艺术家在文化上、艺术上的差异,注重艺术创作结果在学术意义上的突破和变化。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浙江画院第一代画师在陆俨少先生的麾下早已功成名就,所以第二代、第三代画师的培养与推出,尤为重要。
“在创作队伍方面,我比较注重梯队建设。”孙永分析,梯队建设主要是合理配比老中青画家的年龄结构,1984年建院时进来的第一代老先生已经七八十岁了,再引进功成名就的画家的方案难以实施,所以他将精力放在了培养中青年两代画家身上。具体操作是一个画种三四个人,年龄十年左右分一个档次,这样一拨又一拨地接上班,将经典艺术有序地传承下去。
▲ 春之润 135X135cm 1997年
“现在画院引进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面向社会招聘,不少人才漂在江湖上,应该把他们纳入到官方的人才队伍。浙江画院出于梯队建设的考虑,招聘时对年龄有要求,学历则不太讲究,大专以上就可以。”在孙永看来,画画不是学历越高越出彩。这也是受老一辈艺术家对后学的栽培与影响,使得他十分注重画院自身建设与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孙永主张画院应当重视发掘人才,将人才聚集在画院这一创作平台上,让不同年龄层的画院人都能具备主人翁意识和认同感。
一方面,孙永提出“学术立院”的办院宗旨,完善浙江画院在学术层面上的构建;另一方面,他重视中国传统书画等民族文化瑰宝在新时期下的继承创新问题。对老、中、青画师的年龄结构和画种配比进行有步骤的调整,让浙江画院老一辈的艺术家都能留在画院继续发扬奉献精神,进而通过研究员和学员制度,将更多在艺术上有朝气的年轻人吸纳到画院的大家庭中,并积极打破类似机构间潜在的不良竞争,主张同一个人才可以在不同的机构下同步培养,成为国内业界人才机制的一种开创性模式。
▲ 禹陵千秋图 194×202cm 2021年
陆俨少是当代中国画巨匠,是浙江画院首任院长。在梳理陆老学术成果的时候,孙永却发现美术大省江苏设有“徐悲鸿奖”“傅抱石奖”“吴冠中奖”,而同样作为中国画重镇的浙江,虽有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师辈出,但在当时却还没有以艺术家名义设立的奖项。为了传承弘扬陆俨少的艺术精神,为浙江擎起一面中国画大旗,由浙江画院推动设立“陆俨少奖”责无旁贷。如今,历时三届的“陆俨少奖”早己深入人心。
画院未来,更在当下。
▲ 小芳 135X135cm 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