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攻工笔的同时,王法也倾心兼工带写的小写意一途,认为兼工带写的小写意适合表现平和之美。他坦言自己一直“是两条腿走路:工笔和小写意,在小写意当中能实施好多工笔中没有的意境”“工笔和写意会相互影响,产生一种互补”。他一再强调“工笔的最高境界是写意精神”,用他自己的话说,“工笔画出写意的感觉,画出写的感觉”。在他看来,写意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出发点,赋予花鸟草木以人类的情感,借以抒发性灵,成了凸显自己生命意识、心灵情怀的自觉之道。所以,他将自己的创作视为“结合宋元花鸟画的意趣,在浸润濡养下探索出自己的风格,做到笔法上有古意,色彩上舍浓妍而趋简淡,意境上力求表现冲淡平和的古雅宁静之美”,孜孜不倦地追求工笔画的写意性。
齐云山写生3║45cm×36cm║绢本设色║2018年
与大多数人一样,王法认为,宋元花鸟画都是写真得来,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对于小写意一道,他首当其冲地从元代钱选、清代恽寿平入手,以写生为宗,坚信“写物之生,达臻格物致知,方能栩栩如生”,也一直强调“花非花”“子非鱼”的精神追求。面向自然摄取物象,他以没骨为轨,“生”中求“意”,工写之间期盼实现“大自在”。2022年夏天,王法在举办“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展览之际接受采访,谈到了自己的绘画之路:
我力图用笔墨探索和表现生命的“大自在”。一方面,期望能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保持工笔画的纯正味,注重笔形,突出花鸟画丰富的精神内涵,同时也通过观念和语言的更新使画面充满时代的气息;另一方面,通过塑造作品意境,将生活中最平凡的题材与个人的审美趣味恰如其分的结合,在虚与实、主与宾、中与洋、古与今、雅与俗、繁与简中寻找支撑点。
毋庸置疑,王法的创作既讲究笔墨技法也表现自然生活,又强调艺术个性也关注社会生活,将传统元素和时代精神融入画作意境,希冀实现工笔花鸟画的现代转换,进而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中架设一座桥梁,作为链接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纽带。
齐云山写生4║45cm×36cm║绢本设色║2018年
恽寿平尝言:“凡画花卉,须极生动之致,向背欹正,烘日、迎风、挹露,各尽其变,但觉清芬拂拂从纸间泻出乃佳耳。”有目共睹的是,王法十分善于将细丽的形象与清劲秀润的没骨设色结合起来,使形象既有真实感而又显得绰约多姿。所作造型超凡脱俗,笔触轻快自然,色彩淡雅明丽,妩媚之中寓刚劲,婀娜之中见遒逸,天机物趣化为一体。从《八花图》(2016)补成《十二月花卉图》(2022)来观察,他深谙恽氏没骨法三昧,多以毛笔蘸颜色直接在纸绢上点染并用,有时水色交替晕染,凡画带雾气、露气以及生长期、成熟期的花卉,多用水晕;而对枯萎衰落的花卉,则少用湿笔,因而所作花卉中不仅可以看到光和色,还能从湿润程度看出生长和成熟的变化。其用心处常着眼于无色之空白,时常有意无意地在花叶间留出各大各小的空白,以虚衬实,使所画的花卉更见光彩,传达出微妙的生命感受。在一系列的作品中,王法下笔谨慎而不失轻松,展示出一种夕露迷离、烟雨梦幻的花鸟格调,进而创造了“一种朦胧清淡有氛围的场景”,因为他相信:“这种场景,可以表达对花鸟画的情趣。”诸如牡丹、凤仙、木芙蓉、鸢尾花、兰花、梨花、桃花、紫藤、蚕豆花、诸葛菜等,王法往往直面物象,折枝构图,有风和日丽中伸展舒卷的模样,也有风雨霜雪中飘零寂寥的情态,追求优雅平和,力去繁华靡丽,尤其注重块面与线条的安排,黑白与疏密的节奏,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关系,一切皆清爽怡人、婉约多情,足以“与花传神”,因而引来书法家管峻啧啧称赞:“画以简为上,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王法兄画作以简约淡逸取胜,可绍宋元”“画中理气二字,人所共知,亦人可共忽。其要在修养心性,则理正气清,胸中自有浩荡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然后方可称为佳作也。王法兄此幅有如斯妙境耳!”
惟有春风荠菜花║65cm×43cm║纸本设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