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上普遍的认识,竹子郑板桥,山水唐伯虎,人物任伯年。那时看画竹,个字介字,叶子朝下撇。
后来见到了文同,竹叶朝上,竿子扭曲可以打到人,力度,厚度,姿态,成就了竹子的至高绝唱。
文雅一路柯九思、赵孟頫,赵雍,叶子对长,左右匀称,品格雍容胜出,笔墨温润敦厚如玉。
柯九思的竹子文气,巨然一路过来的,糯。格调超过赵氏父子,惜无后来者。
元人还有几幅大尺幅工笔的竹子非常精彩。
元四家倪瓒,吴仲圭,黄鹤山樵都擅画竹,唯倪瓒以玉一样的笔墨写出,真逸笔草草,气质逼人,把其他元四家的竹子都比下去了。可见同是高手,山水画因笔墨形态、疏密、松毛、温润各异成就了各家独立的皴法而自立山头并称元四家,我们一般都不会作元四家之间水平高低的比较。但竹子将笔墨施展减少至一竿数叶的规定动作,其笔墨气格和个人的天才禀赋就瞬间立现高下了。
郑力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现场创作《风竹》
艺术家徐龙森(左一)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席汪涛(右一)
李息斋,顾安、夏仲昭,都是演绎文同的一流高手,均不及文同高古端正,他们将文同的“原浆酒”勾兑出了产量和产品,笔头更生动些。
管仲姬、金农另开生面。
再回过头去看,郑板桥就俗了,当然,末代高手也是高手。郑板桥的最大贡献是让普罗大众知道了历史上还有专画竹子的中国画。郑板桥竹子与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搁现在这两位就是“网红”画家了。
能看的竹子,就这些。
这些画竹高手的竹子画,形成了一个“竹画”的独立概念:以竹子为表现主体,表现竹子的精气神,配伍多奇石枯木。竹子加了蝴蝶和禽鸟就属于花鸟画的范畴,不能归入竹画,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界限在于画面中竹子的表达重竹子的精神属性还是重植物属性。
竹子放笔写出,几无更改可能,紧接着二笔三笔,形成一组姿态,大小叶子交叠,用墨的浓淡枯润,如竹叶的老嫩正背,当成竹在胸,瞬间成势。近观文同竹子,虽为意笔撇出,也有叶子是补笔修形的,当是放笔后长考再加的复笔,或许是瞬间随势补笔,我个人的经验,只要熟稔竹性,平时多看各种动态的竹子并将姿态记在脑子中,用时自出机杼,左右随势而动,方可浑然天成。
《五岳归来不看山》系列35cm×50cm-1
《五岳归来不看山》系列35cm×50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