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国》为代表的画作尺寸非常大,高度有245厘米,有的甚至更高。这样的画作陈列在博物馆,会给观众带来极大的震撼。周松在许多作品中都融入了无与伦比的幽默。我们的社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在人际交往领域,我们其实还在摸索。人类不论生活在何处,都要交流,他们要么继承传统,要么发展出新的社会存在形态。
《彼此》(2021)这幅画呈现了两位紧紧贴在一起的人。两人以左下角和右上角连起来的对角线为界,各占一半,上面一位穿的是深蓝色西装、白衬衫,打着领带,戴着墨镜,被他压在下面的那位则穿着颜色稍浅的西装。这两位体重都不轻,是重量级选手。他们这是在哪碰上了?地铁上吗?到了高峰期,乘客在地铁里确实连1英寸的自由都没有,由于空间匮乏,每个人都会有意或无意地碰到别人。不论发生地在何处,《彼此》都是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画,展现了我们身处高度文明社会的境况。《新世界》中棱角分明的水果也非常契合这一主题,西瓜是三角形的,樱桃是不规则的小四边形,苹果则是大一些的不规则四边形。由此可见,周松呈现主题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
周松认为我们的文明是由人造的事物定义的。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哲人要是看到被装进保鲜膜的水果,肯定会吓得不轻。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水果竟然会被罩上这样一层人工的痕迹,这在他们眼中简直不可想像。不论如何,自然对于今日的我们而言确实非常遥远,人类和自然朝夕相处早就成了古老的回忆。我们“强迫”自然为我们打工,并且我们很早就这么干了,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自然为我们提供富含维生素的产品。慢慢的,我们的文化将人造的事物引入了客厅和超市,引入了我们的日常。每一天,我们都免不了跟人造事物打交道,根本无处遁逃。
举个例子,周松曾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大尺寸画作(《熵系列》)。周松一直都在密切关注自然科学的新动态,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们的日常,他自然会关注到。我们其实就生活在人工智能当中,比方说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家居、人脸识别、音乐流媒体、医疗诊断、导航和数字语音助手。人类如今正在将自己的智慧交接给电脑。这又是一件人造事物……假以时日,它必定会给我们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逆时空》200x130cm布面油画2015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奔月》D160cm布面油画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