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大尺寸画作《新创世纪》(2017)中,机器人发动了战争,旨在征服世界。画面左边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残迹:一位躺着的孕妇、一尊古老的裸体雕像、一辆坏掉的汽车、城市和工业建筑的残骸、左上角可以看到原子弹爆炸引发的蘑菇云。画面右边可以看到一批迈着机械步伐行军的机器人,目标不明。他们商量着策略,不久就会动身。
这幅可怖的末日图景画得太好了。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灰蒙蒙的未来。周松笔下的机器人接管了我们的世界,做到了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高智能电脑“HAL”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HAL”与宇航员的战争是以败北收尾的。太空飞船在飞往木星途中,“HAL”的神经错乱日益恶化,这一点说明凡是智能系统,终归是脆弱的。
因此,周松自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呈现人类智能。他在《意识场》(2016)和《意识流》(2015)中呈现了大脑的工作状态。《母体》中,我们看到的是正在发育的胎儿。《失重》(2017)中,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以蹲伏的姿势躺在坚硬的地面上。
绘画当然少不了和美学打交道,换成雕塑,应该也是如此。我们遍观艺术史,从文艺复兴时期技艺精湛的画作到19世纪末的作品,都可以看到对美的追求。不过,20世纪,现代艺术刚刚浮出水面,艺术对待美学的方式就发生了极大转变,有的时候,美学甚至会在现代艺术中沦为荒谬的存在。“现成品”虽然在艺术理论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现成品”对智慧的贡献却微乎其微。到巴黎的铁器铺买个瓶架,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当艺术品卖出去,确实是个大胆的举动(马塞尔·杜尚1914年创作的艺术品《瓶架》)。一个人将自己所有的艺术品都建立在“现成品”的基础上,就更为大胆了。这就是马塞尔·杜尚。他超前的思想很快就引来了业内许多的效仿者。皮耶罗·曼佐尼更是向公众展示了一件货真价实的塑料艺术品。他准备了90个锡罐头瓶,据传,每个罐头都装有30克(1.1盎司)粪便。罐头上的标签用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四种语言写着:艺术家的粪便,净重30克,第一时间封存,1961年5月生产和装罐。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