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阴阳互补、动静互根的哲学精神。
我和李兵曾多次交谈自然与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李兵一直认为,艺术源于自然,因此展现自然并超越自然是艺术的宿命。在他看来,超越自然既包括对自然物象本身进行提炼和萃取,升华出具有时代精神境界和时代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也包括对前人感知自然和艺术表现自然的超越。我很赞同他的观点,社会在发展和进步,知识在积累和更新,人对自然的审视和认知也会随着社会实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一个时代的艺术应当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一个时代的画家应当有一个时代的创新创造。就中国山水画而言,过去没有的技法并非现在也不能有,比如透视和光影。过去没有飞机,古人无法从空中不同角度观察大自然。况且也没有什么光学的理论,没有“折射”“反射”的概念,古人也就无法理解透视和光影现象。时代不同了,观察自然的条件不同了,人的视觉传达内容和审美取向也变化了。如果画家对自然物象的艺术表达仍然停留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那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呼唤和需求,也就必然被时代所抛弃。
雄姿世人崇
由于李兵对艺术哲学有深刻的认知,因而他在创作中很注重将传统与当代审美相融合,同时借鉴西方油画在光影处理上的有益成分,大胆将阴影和光源学应用于创作,并十分注意将静止的雪山与动感的云烟和林草生态有机结合,让画面阳中有阴、静中有动,实现了阴阳互补、动静相宜。他的作品既格调高雅、学术性强,又开时代潮流之新,在意境上更加丰富,在气象上更加美观,极富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四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厚民精神。
纵观李兵的水墨高原雪山山水画,有一个难能可贵的特色,这就是清新脱俗和刚健雄强。也正因为如此,李兵的作品才深得广大民众喜爱。尤其是他的“金山银山”系列,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话语和亲民意识。这既是新时代的审美理念使然,也是人民至上理念的艺术呈现。李兵常说,画风乃世风,画格即国格,画品见人品,爱民则民爱。当代国画家画山水画不能就艺术而艺术,而应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把国家强盛的愿景、把时代精神的光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画境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创作出既属于时代又属于未来、既属于自己又属于人民的精神山水!这便是李兵的艺术追求。
在李兵的“日照金山”系列作品中,他大胆将金黄色作为主画面色,把清晨霞光映在雪山上的人间奇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作品大气磅礴、震撼人心。这种别出心裁的国画语言表达,既艺术地展现了高原奇观,又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从自然属性看,雪山因为太阳运动而出现“金山银山”的景观;从社会属性看,自古以来百姓都希望拥有金山银山。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具有新时代特性的重大语境。因此,画金山银山意义重大:既能展示自然之美,又能寓意希望之光;既能表现阳光的热情和生命的壮美,又能昭示宏伟的理想和美好的前景。特别是在画日照金山时,李兵常常有意不在画面上出现旭日和朝霞,只展现雪山之巅因旭日东升和灿烂朝霞而出现的美丽金光,画外之意是只有人民大众脸上的笑容才是大政方针的价值所在,抑或点亮群众美好生活才是艺术之光的力量所在。可见,李兵国画作品对表现金山银山的探索与实践,实际上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一个中国画家应有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正气满乾坤
综上所述,我认为李兵在水墨高原雪山画方面的创作,是以传统衣钵为参照、以当代审美为基础、以核心价值为导向、以时代精神为灵魂而进行的创新创造,对中国画的发展是有建设性的。他的作品蕴含着强烈的自身情感。他的独特笔墨语言和表达方式,营造出了雪域高原的风骨意境和人文内涵,实现了对传统写意观的突破和对现代山水建构的探索,既具有当代审美意义,又具有面向世界的广阔文化视野。毋庸置疑,李兵雪域题材山水画创作的创新价值必将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更加彰显。
(文/尼玛泽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书画报)
画家简介
李兵,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兼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书画艺术高研班导师。中国水墨雪山画体系的创立者和领军人物。2019年6月在吉尔吉斯上合峰会获“国际和平艺术家奖”,同年进入“中国星锐榜”并获得“德艺双馨艺术传承贡献奖”、“2019中国书画年度人物”、“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等荣誉。作品被收藏悬挂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会议室、澳门特区政府、泰王国钦赐淡浮院、四川省体育馆、成都锦江大礼堂、成都大运会主场馆等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