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技法之魂——线,不可概念化地运用,巨制的用线,主要的考虑是其对画面的支撑与稳定作用。人群所构成的团块,其内部是需要利用头部形象、身躯、服饰、衣纹、图案道具的笔法、墨法、色法的形态转换,对其进行切割,使其简约的外轮廓与复杂的内结构形成富有韵律的连接组合。从而营造出大气而丰富的历史氛围,使观众在历史画的观赏中产生一种对历史真实的触摸感。
(文/赵建成 摘自《多伦会盟》创作札记)
《康熙西征》
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康熙西征》209cmx1010cm纸本设色2018年,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赵建成清醒地意识到历史画是“用艺术为历史留下视觉的记忆,而非借助历史题材表达自我观念的一般意义上的绘画创作”。本着这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他将精神投入到这历史的语境之中,寻求着这个时代的表情和这个事件特有的氛围,更多地着意于人物坚毅、凝重心态的刻划,在纵线横皴中强化造型的雕塑感,在温润的枯笔湿染中营造“合作”的秩序感,却没有像前述单个人物的肖像那样,汪洋恣肆地挥洒业已成熟的自家笔墨。
(文/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教授摘自《人物画的笔墨交响》)
《康熙西征》局部1
《康熙西征》局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