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画不可能是历史实在的直陈式表达。从本体论角度讲,历史画是艺术家根据历史实在的零散遗存而加以想象与虚构的产物。在创作实践中,如何依据某种历史观与主题,凭借艺术家的造型、想象和虚构能力,在审美叙事层面上,建构出具有历史象征性的画面结构,成为历史画创作的核心要义。在这里,空间、时间都超越了历史事件所固有的真实性限制,在象征、隐喻层面上,形成自在自为的画面结构。若与“历史真实”相比,它因经过了历史与艺术、事件与虚构、图像与想象相结合的叙述方法,又因象征性画面结构隐喻着历史发展的逻辑与精神意向,所以它是更典型、更概括的真实,即由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的真实”,完全可以替代或填补已逝去的历史实在,而与历史实在具有同等的本体论价值。
(文/贾德江,著名出版人、美术评论家摘自《铸魂鉴史的图像建构——评赵建成三幅历史画巨制的艺术表达》)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 视频:崔云瀚、李响、刘少宁 文字:李乐然、张震)
画家简介
赵建成,1949年生于山东青岛。曾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文联副主席,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青岛画院院长兼书记,现为青岛画院名誉院长。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市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