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水墨为材质、写意为原则的前提下,写意山水画在胡小敏笔下,显示出直抒胸臆与主观表现的特点。他胸有成竹,笔墨齐下,信笔挥洒,烂熟于心,大而化之,使他的山水意向符号,在点、线的交织中,凝聚而成。在写意表现中,胡小敏紧紧把握住意向笔墨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形态,以及“无法之法是为至法”的标准,进而强调“画到生时是熟时”的感觉,以实现“苍茫浑厚,悲凉雄壮”的审美追求。
我们看到,胡小敏在“身在山中,心在山外”的审美状态中,以意会心,以心写象,继而在创作过程中,以笔立骨,以墨取韵,使画面结构稳定。尽管常常人为造险,却在将错就错中险处逢生;而且,线的书写性,使线在勾勒运动中尽显转折。
提按的美感内涵,且主导着画面的意象状态与总体结构,当其与点、墨色相配合时,便展示了“三远法”构成关系带来的诸多复杂性与演绎出的丰富性——山势在浓淡之中互相掩映,在干湿之中见出质地,画家善于以中锋转侧锋,横扫与皴擦,略加苔点,使危岩绝壁、巨石嶙峋的局部在浓淡干湿的墨色作用下,与整体氛围相谐调;足见,画家在实践中练就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能力,因此,尽管画面中的笔法多样,墨法多变,但在节奏、韵律、力度的得体处理中,却显得恰如其分和酣畅淋漓。
细看胡小敏的山水画,不难发现,他笔下的山水分明是此方山水,分明寄寓着他的情思与感怀,那伟岸耸峙的群峰,那湍急的溪水河流,那枝杈盘亘的林木,等等,都包含着画家的情思,这里的山石、林木、泉水等,都不是自然物象的生硬再现与照搬,而是画家主观处理使然;画家笔下的山水,不是具体的区域性山水,而是笔墨化的山水,形式化的山水,艺术化的山水,性格化与诗意化的山水。
而由皴擦点染而造成的山水画特质,传达出的正是此方气度与风范,这正是胡小敏山水画最突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