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十年磨一剑”之漆艺:探究郑鑫在传统漆艺中的承续与创新

“十年磨一剑”之漆艺:探究郑鑫在传统漆艺中的承续与创新
2023-12-02 14:44:3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很早就已经认识漆画家郑鑫了。这么些年来,岁月似乎不会在他的脸上与眼里留下痕迹。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独撑一面的美术学院副院长,想来是并不轻松的。可是每次见到他,总是会看到一副宽和亲切的笑容,以及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哪怕嘴里说最近忙死了,也是笑笑的,不会看到一丝急躁的神情。这种状态也许跟他从事的漆艺专业有一些关系。

郑鑫的漆艺文脉,是有家学的。自幼随其父郑益坤,见过不少名家,如乔十光等,从长辈手上受益了不少漆艺技法的提点;他是在严谨治艺的家风中成长起来的。他说,他的父亲一生勤勤恳恳,至今仍然为艺不止。在他的童少记忆里,父亲对他是严于教、慈于爱,一方面教导他要技精于法,要老老实实去摸漆、用漆、悉漆、爱漆;一方面又鼓励他不着急作画。父亲的循循善诱,导出他心中念念琢磨着的画境、予以明镜化,再恰如其分地与相应之技法去匹配,做到言之有物、漆之有象,而无生涩处。

郑鑫,儒雅谦和,才华横溢,虽正处不惑之年,却已然到了漆艺人的黄金时期。仅就艺术创作的状态和水准来说,在同辈人中他所取得的成绩已是斐然。这一切不仅因其父是榕城以“金鱼坤”、“气死猫”雅号名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益坤,还缘于他成长、生活于漆艺重镇福州,郑鑫小时候住的老宅,是在三坊七巷,原为新四军的故居点;他经常流连于窄巷、荷塘、小河畔、树荫道,周遭的一些静物之美似乎都能化身为他的“框景”、他的心造世界中的典故。他的“艺术情思”是纤细、敏感的。

舒缓的童少岁月、严谨的家风、宽厚的父爱、静静的墙、幽远的树荫、悄然的藤蔓、空灵的月色、无言的石板,都不断地以雁过留声的方式、沁入他的身心,转化为他的人文底蕴,转化为他的美学语法,转化为他的情色象形的艺术世界。

古语云:“画如其人”,这句话所包含的意义是多重的,形式也好,内涵也罢,必有其一;而其中我比较看重的,则是绘画作品所传递出的艺术特质与画家的心性的一致性;郑鑫的漆画应该是比较好的传达出这一理念,且从这位漆画家的作品中,可以阅读出他漆画创作的心路历程。

郑鑫与父辈一样均来自学院,漆艺上更经历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其“修行”的根基自是十分牢固。然不类禅家的渐修与顿悟之分,在漆艺创作中,渐修与顿悟并不矛盾。渐修是功夫,顿悟是才情。郑鑫十分勤奋,又不乏艺术领悟的天赋。功夫与悟性显然是其在漆艺上不断精进的保证。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他的漆艺作品。

郑鑫的漆画作品所涉猎的内容比较丰富:人物题材,风景题材,花鸟题材,以至实验性漆作品无所不包;虽然不同题材内容的漆画表现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即是郑鑫对漆画语言的把握及其对漆性的理解。郑鑫之于漆艺,首先是传承,继而是创新。他打破漆画素材的地域性,并在“情色象形的草原上”,游之牧之。他是漆艺界里的游牧诗人。

郑鑫《念恋桃红》之作,缘于唐人崔护的一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少女倚在桃树旁凝视诗人,人面桃花相映,互生情愫,却碍于矜持,此情此景,种种美妙与淡淡神伤,既婉约、清新,又耿直、丰满;待来年再访,只见桃花自顾春风笑了…落寞与失恋,盈满诗人的心田。

他很好地把握住了诗作语境,让饱满的画面占位,被淹没在斑驳的光彩之下,造出昨日“不黄花”的象形;用大红大绿的热烈,来调制诗意中稠密的怅惘,脱俗出清丽女子的情色。整个画作——红了桃面,绿了芭蕉,艳了女子,瘦了诗卷;执扇相思,几度春光,韶华易逝,眷恋难消——大漆的丰富性与创作构思的精巧性,结合得很是到位。

关键词:郑鑫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