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体格从“文人画”向“画人文”转变,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画强调绘画性,这是从本体语言层面取得的一项非常具有建设性的突破。自此,中国画不再只是自我的纵向比较,而是加强了与世界艺术的横向交流。于是,中国画开始在西方艺术中汲取营养,这其中写实方法和现实主义成为发现和解决中国画问题的一个参照系和方法论。
北京画院山水画家徐卫国始终坚持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与根基,他擅长观察和捕捉自然景象中的鲜活因素,力求将个人的思想感悟和细腻情愫融入画面,把不同地域的个性特征运用中国画的方式进行精到而深入的解读与表现,创作了众多凝聚着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的作品。总体而言,徐卫国的画面中凝结着他对生活的感受,山峦、房屋、树木的形态来源于生活,而非传统绘画中的程式化样式。他以写生的方式对笔墨语言进行了转换,并画出了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使得画面中种种物象的组合都能给予读者遐想的空间。徐卫国在精心的画面布局中又带入了诸多细节性的塑造与表现,进一步强化了每段风景的特色。例如在层次分明的近景与中景的过渡之间,运用山路的渐行渐远把整座大山的厚度和走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近景中茂盛生长的树木以及近处的村落都刻画得十分具体,而远景的屋舍则刻画得较为概括,但从坡路与房屋的位置搭配上又可看出画面布局非常合理,充盈着一派自然的景象之美。包括峡沟中的云雾与山坡上云雾遥相辉映,形成了“山外有山”的视觉效果。
在此通过赏读徐卫国的五幅山水画新作,窥探其山水画的个性面貌和整体风格。
故塬瑞雪 徐卫国
215cm×185cm纸本设色2018年
《故塬瑞雪》
作为陕西籍画家,黄土高原是徐卫国艺术生涯中一个难以割舍的创作主题,《故塬瑞雪》便是他情系黄土的产物。从传统文人画的创作角度来讲,陕北的黄土高原很难入画,但徐卫国以现代人文关怀的视角,画出了黄土高原深远而广阔的大境界。
整幅画是鸟瞰式的视觉构图,乍一看描绘的只是一处有溪涧的黄土高原寻常场景,仔细一看,作品整体的布局由几个大的块面组合而成,通过水流与山路对于视觉的引导带动了整幅画作的节奏,尤其是隐现的细水浅流更让整幅作品的气脉贯通起来。沉稳的笔墨塑造的皑皑白雪弥漫着一派静气,凝结成雪塬的深沉与安静,透着雪后空气中弥散的清冷和透亮。这种沉静之气中蕴含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给我们带来安宁祥和之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故塬瑞雪》这幅作品与徐卫国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融入了他在细致观察生活和长期积累中提炼出的人生态度。该作品源于生活,合乎现实自然,契合黄土高原雪后的真实场景。相比古代绘画,徐卫国显然在情景塑造上找到了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尽管雪景依旧沿用传统绘画的留白法,但画中的雪具有强烈的肌理特征和积雪的蓬松感、重量感。他通过强化天空、树木、山石的暗部来衬托雪景的洁白,同时,细腻地刻画了冰流中的积雪和冰面上冰气的逸卷等种种独特的物理态势,让人感受雪塬的苍茫;他还结合写实绘画的塑造方式为画面增添了很强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例如中景的几座房屋既是形式语言层面上的块状元素,也暗示人类生活的空间,为画面生成了一种恬淡的田园气息。
金秋太行色正浓 徐卫国
180cm×180cm纸本设色2021年
《金秋太行色正浓》
《金秋太行色正浓》是以对角构图的形式来展现太行风采。表现了绵延起伏的山路、曲折蜿蜒的公路以及回荡在沟壑中的云雾等,这些景象与远山的排列组合,成了一种线性的视觉引导,这些平行分布又各有变化的线,成为画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纵横线”,使得画面丰富而整体。
中国山水画有“三远法”这个优秀的观察方式,就《金秋太行色正浓》来说,徐卫国没有立足高远的视角,取而代之的是运用深远和阔远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太行山脉。一般来说,画家画太行山都是表现它的高远,往往竭尽全力把山峰拔向高处,而徐卫国却是致力于太行山的宽厚,这也为他带来一个新的难题,即面对山顶上大块的平面,必须要找到其中精微的变化并予以精彩表现。
画面前景与中景都是树木,中景的树塑造相对概括一些,而远景则全部转化为苔点,这种手法既源于徐卫国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营造,也是其笔墨语言的转换和突破,如此他终于游刃有余地将太行山独有的宽厚和峻厚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了一种可居、可游的山水情境。
为了让整座山的颜色都配合秋天的寓意,徐卫国将近景中树木的颜色统一在同一色相中,但同时又有一些变化,如有些树木仅用墨点表现,如此便使得画面更加整体。尽管画面中只有两种颜色,一种是赭石色系,多用于描绘树木;另一种便是黑色的墨;有些笔墨中也带有一点点石绿,微妙的用色方法仍能把太行山中秋天的味道转化得恰到好处。
从画面结构的处理来讲,留白的盘山公路好似飘舞的绸带,与精细刻画的山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两者的视点又都汇聚于右上方,从而赋予了画面一种升腾的感觉。从审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升腾感让这个秋天不再荒凉萧瑟,而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传递着一种阳光饱满的精神指向。
另外,中景的树木之间的空气似乎在流动,而远处的重墨又能稳稳地压住画面,形成了“四周包住,虚在中间”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徐卫国山水画面得以生成饱满情绪的重要手段。
秋暝卧溪山 徐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