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顾黎明:用中国文化构筑一种触觉结构语言,用绘画的触觉表达一种真实性

顾黎明:用中国文化构筑一种触觉结构语言,用绘画的触觉表达一种真实性
2024-04-19 15:50:1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布面拼贴、丙烯、水彩

80 x 100cm

2023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就开始探索触觉的问题了。比如90年代初的“汉·马王堆系列”作品,探索的就是如何利用不同质感的宣纸,转换成帛衣丝制品的剥蚀的痕迹感觉。我的《鹊华秋色》系列,其灵感来自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我直接在济南的华山石头上用油画和丙烯颜料进行拓印,这些斑点、沙印、石痕让人直接感觉到石头触觉的真实性,我用传统拓印的方法来呈现触觉的真实性。我的艺术是通向触觉的过程——过程就是留下“真实”,触觉才是最真实的!我想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构筑一种触觉结构语言,它既有现实性、历史性又有自我性。

图片

山水赋-2024.1.9

纸本水彩、色粉等

76.5 x 57cm

2024

采访人:您最早是学西方油画出身,后来又转入中国历史文化深处,对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都非常了解。您怎么看待中西方绘画中的“触觉”问题?

顾黎明:我曾临摹过中国历代很多绘画和书法作品,在我看来中国的毛笔很有触觉感,但西方油画的触觉感更强,极具在场性。西方油画是不断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过程,而中国水墨是不断做“减法”。我的绘画有“加法”,也有“减法”,主要还是西方油画感觉的触觉性。我画了几十年的油画,油画现实的触觉性、在场性是水墨没有的。因为油画调色时就具备现实的触觉性和在场性,是通过现场的触觉不断做加法,而非一笔画成。既便黑色,在印象派眼里是没有黑色的,只有不断变化的冷暖关系。我一直强调绘画最根本的还是触觉问题。我要通过《门神》《山水赋》等系列,探索中国历史文化基因的现实语境问题,它是触觉的艺术,可以与人类的本性产生共鸣。

图片

图片

“从马王堆到山水赋-顾黎明艺术展”

关键词:顾黎明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