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364期 对话
作为中国花鸟画领域的杰出代表,贾广健的作品以清丽典雅、恬静柔和的风格而广受赞誉。同时,新时代以来,他还以美术教育家的使命担当倾心于高等美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为推动美术创作研究与建设竭力尽心。近十年,他先后担任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主任、天津画院院长、天津美术学院院长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多年来,贾广健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坚持用自己的笔墨和表达来诠释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为新时代的文艺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中国美术报“对话”栏目特邀贾广健分享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体会与创作心得。
——编者按
采访者:中国美术报
艺术家:贾广健
采访者: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您认为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面貌?
贾广健:十年来,广大美术工作者,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努力从“高原”向“高峰”攀登,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呈现出鲜活的创新力与时代特点,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面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中国当代美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美术界的气象变化更是深刻。我们美术工作者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时代同步伐。大家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为新时代努力创作出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用画笔深情描绘新时代史诗。
说起这十年来中国画的发展,可以从近期正在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中窥见一斑。新时代以来,整体的文艺创作环境在不断净化,美术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这种变化可以从作品的时代气息和把握时代内在精神上凸显出来。所以,十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许多中国画作品中体现出的时代主题与精神更加鲜明,作品表现的题材、内容、形式以及独特的个性风格,都深深地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可以看到,美术家都在努力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感悟自然,并从生活和自然中不断汲取创作的营养,同时用不同的手法诠释了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宏大气象与时代精神。此外,作品形式语言的多样性、各画种之间的互动与交融以及在语言的创新等方面也都有显著的变化。新时代的中国画,正以更加多元、开放、创新的姿态,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采访者:请您结合自身近十年来的工作与创作经历,谈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切身感受,以及近些年您在创作方面有哪些拓展?
贾广健:总的来说,这十年,我的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了行政管理和艺术教育上,同时不间断地参与中国国家画院的学术活动,正是这种不同身份的兼容和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宽的视角。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个人创作和思考也并没有停止,反而因为不断变换角度和身份,对艺术与人生的体验得到了更多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