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工人是“天”》部分色彩草图
画面的情绪与情节的创造
在李前看来,有冲突才能引发事件。因此对于《工人是“天”》的情节涵盖了直接冲突与间接冲突的选择,而作为“冲突”中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的经历、个性和特点都不一样,这就造成了画面形象的丰富性——“人群的出现会丰富人物作品的多样性,符合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于李前而言,草图是没有百分之百确定性的,寻找素材需要进入生活,看到素材中的所有要素本身。因此在《工人是“天”》的绘画过程中,他奔赴横店进行了现场寻找演员的布置拍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让演员人物作为绘画素材静止站立,而是让演员们动起来,给他们设置情境,让他们演一出情节中的“过场戏”——“这就会产生很多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超乎想象的,它会丰富你的创作与构思,让你发现意想不到的偶然性,以此再进行油画的创造,对于画面人物进行梳理,整个绘画过程的推演都是在建立一个明确逻辑关系下的主动推演。”
而对于画面情绪的设计,是需要色彩与构图来衬托的。李前认为,风景绘画对于创作的意义,除了训练对色彩和构图的把握外,可以提升对创作环境的把控力,且画面环境对于人群组合的构图是具备决定性意义的,不同的环境下存在不同的人物组合与人物情绪。对于主题性创作来说,前景多道具,可用适当的节奏描绘静物以衬中景人物,“一张创作妙在如何画前景,因为这占了画面几乎百分之三四十的面积”。
数学的美感与理性的生动
李前说,当一个画家对于一个题材深入理解之后,对于画面的构思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就像德加的《舞女》系列,可以立足一个主题进行多视点、多角度的描绘,而在艺术创作中,道具的参与有时候是可以点破主题的,就像《工人是“天”》中的提灯和李大钊手中的书——当时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一对具有深刻含义的设计,它向人们说明,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至于李大钊脖子上的黑色围巾,除了作为画面形象的一级对比以凸显视觉吸引力外,也暗示了李大钊后来的牺牲。
李前认为,人物组合就在于烘托主题,但当下一些年轻创作者并不注意人物组合的问题;而人物组合又是主题性创作中的很大问题——其实包含了奇偶对比的美、数字的美和数学与艺术的关系。且对于人物形象的描绘,也有关于心理学的,人物形象的具体动作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具体反映,因此每一个人物都要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而这就要挑战一个艺术家的创造性。
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中国油画创作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历史性题材的描绘,容易陷入历史的“漩涡”而难以自拔,而在这样的一场基于“时代背景下的美术创作”主题论坛的分享中,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作为画者、作为艺术家个体的主动性——主题性美术创作仅仅是一种作为艺术家个体的表现载体,其背后所承载的,还是艺术家个人对于时代、对于历史的认识、回顾与展望。
“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