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灵魂不冻泉
画人物速写时,先生喜欢使用方形炭精条在水彩纸面上勾勒出富于韵律的长线来塑造外形,辅以变化的短线来穿插结构,并以松动侧锋皴擦出质感。画水彩写生时,先生常用国画长锋毛笔,蘸着墨、色在水彩纸上肆意挥洒,色块苍劲老辣,讲究干湿浓淡;笔痕率性枯拙,既是物像结构,又是一群独立生命体组成的森森笔阵。这种写生现场带着创作意味,并不只是简单的收集素材或练笔,而是把鲜活的自我感受与现实遭遇的直面与碰撞;将画家本人的观察力与瞬间感受通过叙事性的绘画表达,保留了最激动人心的艺术直觉。2006年《才让卓玛》就是这样的佳作,一位羞涩的藏族姑娘拘谨地坐在观众前面,厚厚皮袍里裹着一个高天厚土养育的拙朴躯体,在这躯体之上是一双充满野性、富于生命活力的眼睛,元神淋漓!
《才让卓玛》水彩 101.6×64.8cm 2006年
美是自我生命中的独特发现。虽然先生的视力模糊了,但先生的艺术创作逐渐专注于对藏族同胞眼神的表达。从眼睛开始画,一开始就紧紧攥住牧民最原初神髓,逐步推向五官、头发及至全身。藏族同胞的眼睛是明亮地,眼神是清澈地,那圣洁的眼白和漆黑的瞳仁,分明是苍穹里闪亮的星星;那穿越了时空的质朴眼神,分明是神山下最富聪慧灵魂的不冻泉源;那太阳肤色里的微笑眸子,分明是世上最富活力的雪域双子湖,一曰勇毅、一曰仁爱。刻画这一双双泉眼,定是经过几十年艺术积淀与思考后,先生做出的艺术抉择,毫无含糊地、直白大方地倾诉对高原的热爱,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也阐释着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吴长江先生的作品里蕴含着对人价值的思考,使观众从中发现现代文明社会中逐渐消失的淳朴、坚毅与真实;更重要是体会在高寒缺氧地严酷生存状态下,藏族同胞拥有顽强不屈、智慧达观的民族特性,以及作品中蕴藏着西藏人民之历史文化、精神信仰的神圣象征。
黑格尔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能共赏的”,设想一百年以后,人们看到吴长江先生的这些画作时该是多么的激动啊!这些乡土生活里的牧民,这些清澈如水、狂野如豹的眼神有着鸿蒙初开时的野性美、力量美、精神美。这不仅仅是绘画,更蕴含着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的价值与意义。这些灵魂不冻泉会润泽观者心田,在这静穆之光的注视下,升起对荒野的敬畏与呼唤……
(文/刘忠俊,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24年11月,来源:四川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吴长江,1954年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
曾在北京、深圳、上海、重庆、沈阳、南宁、武汉以及马德里、格拉纳达、托梅约索、东京、日立、京都、大阪、神户、横滨多个城市举办个人展览30余次;出版个人画集30余册;获“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国际青年美展鼓励奖”“全国写生佳作奖”“挪威国际版画展评委会奖”“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铜奖”“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中国文联‘采风成果奖’”等多次奖项。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青海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四川美术馆、外交部、深圳画院、大英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日本日立市乡土博物馆、挪威国际现代版画博物馆、比利时弗朗斯·麦绥莱勒版画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美术馆、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德国海德堡选帝侯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美术馆等多家公共机构收藏。